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欧音史∣【卡门】是杰出的歌剧之一,也是歌剧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

2024-03-28国风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五节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向阳光

三、乔治·比捷

(三)人物评说

①据说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曾观赏这部歌剧达36次之多,并把他对歌剧作曲家瓦格纳的崇拜转移到比捷身上,甚至以此部歌剧来对瓦格纳的作品进行抨击。他赞赏这部歌剧说:「有了【卡门】,我们可以向潮湿的北方告别了,可以同瓦格纳理想的迷雾告别了。【卡门】的音乐洋溢着温暖的国土上明朗、干燥的气氛。」②圣-桑在论述比捷的主要特点时,曾把他概括为「年轻、有力、乐观和富有朝气」。

这一席话同样可以用来说明他的音乐的主要特点,即总是用明朗偷快的乐观精神以展示生活中的矛盾,这就是他的音乐的特别可贵的素质所在。③罗曼·罗兰也非常珍视乔治·比捷的创作,还把他同法国其他天才人物,如拉伯雷、莫里哀、狄德罗和柏辽兹相提并论。④柴科夫斯基、德彪西等人,都给予该剧很高的评价。后来的事实,验证了他们的预见:【卡门】成为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也是歌剧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

(四)社会评价

比捷其他的作品,还有管弦乐组曲【儿童游戏】、【C大调交响曲】等。比捷是继古诺之后,打破意大利歌剧对法国的影响,使法国歌剧从浅薄、浮华中解放出来的杰出人物。他的作品常取材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采用现实的手法描写场景,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在风格上体现了法国特有的华丽纤细和喜歌剧传统,以受到瓦格纳、柏辽兹等人的影响,使用大胆的和声与对位法,以及强有力的戏剧表现。同时,展现了浓重的民族色彩(如【卡门】中的西班牙风格、【阿莱城姑娘】中的法国南部气息),充满热情,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五)歌剧序曲

歌剧【卡门】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卡门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片段1、片段2),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在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片段3)。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调转F大调、2/4拍子,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片段4和片段5)。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片段6),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霍赛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片段7),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唐·霍赛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片段8)。

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片段9),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片段10)。

第三幕中著名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片段11)。

第四幕的结尾,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片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