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我姓龙,新的一年财运亨通使劲冲!

2024-02-10国风

今天是龙年大年初一!

这个春节期间你会听到:

「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

以及龙年限定版: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

作为虚幻动物的龙,

又为什么能成为十二生肖之一?

龙腾云驾雾,追波逐浪,

它到底是怎样诞生的?

龙,你是谁?

对于龙的起源,目前学界仍在争议,但有一个结论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作为神兽的「龙」,应该是 商代 才出现的。

商以前的新石器时期,各地先民所崇拜的图腾,往往脱胎于某种现实动物。

其中一些, 隐含有后世龙 的某些特征,被称作「 原龙纹 」,例如渭河流域的鱼纹、漳河流域的鳄纹、辽河流域的猪纹、太湖流域的虎纹、汾河流域的蛇纹等等。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龙首纹玉镯」,是 虎图腾

商代以前,这些原龙纹、不曾交融,直至 商朝建立,吸纳各族图腾 ,将它们杂糅起来,创造出了长身、有角、有爪的虚构动物「龙」,将它奉为神兽,写入文字、装饰于青铜器上……

龙,从诞生之初,就是 「混搭」 的产物,也是在那时,华夏民族就对龙有了某种近似信仰的崇拜之情 。

殷墟妇好墓玉龙

作蜷曲状,头尾相接,中有缺口,尾尖内卷,犹如旋紧的发条,蓄势待发。

不过,现在的经典款中国龙,则是从 秦汉时期的蛟龙开始 ,逐渐演化而来的。

按照古人的分类法,有 的龙称为蛟龙,在汉代,「龙」字往往就是指蛟龙。

【周易】中, 以龙作为乾卦之象 。龙是腾天潜渊的神兽, 乾卦又象征天 ,所以龙与号称「天子」的帝王,看来颇有渊缘。

【周易】

第一个将龙与帝王明确挂钩的例子,就是【史记】对汉高祖刘邦身世的记载:当年刘邦之母在湖边睡着,她的丈夫出来找人,见天色晦暗、雷电交加,有蛟龙出现在刘母身上,回家后,刘母就怀孕生下了刘邦。

后来又对刘邦的身世进行了补充说明:说他是「赤帝之子」, 这个「帝」就是龙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

经刘邦这一「捧」,龙从原本的四方神兽之一,变成了众生的绝对统治者。

龙成了统治者的象征,普通人还敢「属」这个属相么?

这个问题在南北朝的时候得到了解决。 南北朝 的纷争,为中原大地上添上了许多 游牧文化 的色彩。

年味浓

此外,十二生肖传入中原周边地区后,人们也都十分乐意接受这种科学又亲切的纪年法,全民使用生肖纪年大概便是从此时开始。

所以,龙从「混搭「中诞生,又因为当时某种帝王崇拜,逐渐变成了重要的神兽。

龙,你从哪里来?

从古至今,龙都是神秘的存在。别说它长啥样了,它到底存不存在都是个迷。

那么龙,究竟有多少种模样呢?

和龙的形象最接近,同时也是讨论最多的是 鳄鱼。

河南濮阳西水坡 ,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之墟,出土了一座墓葬,墓主身旁摆放着用 贝壳做成的龙、虎 。这座墓葬距今大约有6400年,这只龙算得上是「中华第一龙」。

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蚌塑龙虎图,墓主人居中,暗合「左青龙、右白虎」记载。

从外形看,这只龙太正常了——这也是它最不正常的地方,它形象典型,皆与后世的龙相去不远难道龙一开始就是一种确定存在的动物,所以才会被如此具象的描绘?

但如果放下我们对龙的认知,或许会发现,这只「龙」更像是一只鳄鱼。

三国时期的青釉鳄鱼形象更近似于鳄鱼而不是龙,可见彼时人们已能够将二者区分。

对于先民来说,老虎是路上最勇猛的动物,那么鳄鱼大概是水中最凶狠的霸王,驾龙驭虎,正是英雄所为。那么,也许彼时的龙就是鳄鱼?

答案当然不唯一。

在陶寺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祭祀礼器: 陶制朱砂彩绘蟠龙盘 。蟠龙盘上的动物和 十分相似,无足无鳞,只在头部鼻框处有突起,专家称为「陶寺龙」。

陶寺遗址观象台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一带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大墓,这就是陶寺遗址。距今约四千到四千六百年,属于仰韶之后的龙山文化时期。

怎么确定是蛇的呢?在龙纹的头部,人们发现类似树枝的图形。 树枝伸出去,一枝分为三叉 ,看上去就像蛇口中吐出的「 蛇信子 」。

中国山西博物院的龙山文化时期彩绘蟠龙盘

陶寺先民已经将 蛇,当做神圣通灵的动物 。蛇,也是汾河流域先民的部落图腾。它凶狠、水陆皆宜、无牙却能吞象。这一切让先民们对蛇有着无上的敬畏,自然,也就被认为是通灵的龙。

但是,「 」也可能是龙的始祖。

在辽西地区广泛出土了一种 玉兽玦 。这种兽珏呈C形,大脑袋,长身蜷曲而无足,恰如甲骨文的「龙」字,没错,这种五千多年前的玉珏也是龙。

红山文化中经典的「C形玉猪龙」曾被称为「玉龙」,直至本世纪初这一形象才被确定与野猪有关。

这个C形龙也叫兽面玦形玉饰,这条C形龙的原型很可能是猪。虽然身体如蛇,但 龙嘴上有类似于猪的双鼻孔 ,大面积占据头部的是两只大耳朵,和猪的形象非常贴切。

不同的玉猪龙形态也有差异,较「胖」的玉猪龙和猪更相似。

远古时期,猪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除了把猪作为食物以外,还把它作为「 水兽 」,在祈天、求雨、防洪等祭祀中,经常把它作为祭品,并逐渐把猪抽象神化。

这些观念反映到玉器造型中,猪首龙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玉猪龙很可能是「猪乃龙象」最早的源头。

那么,龙是从何时开始进化成了我们所熟悉的模样?又是如何演变的?

在上一部分就提到过,现在的经典款中国龙,是从 秦汉时期 逐渐演化而来的。

虽然在当时刘邦为了填补自己的身世空缺,「认龙作父」,让龙一下从「新生」神兽变成了「待爆」神兽,但是 蛟龙在当时也是有不少「黑料」

杭州法喜寺

蛟龙在古时并不算什么伟光正的角色。「地上的虎,水中的蛟」,常并列为人间两大祸害。

细翻史书,单是汉代,就有汉武帝射蛟龙、汉昭帝钓蛟龙的记载,皇帝根本没把祖宗这门亲戚当回事儿。

后来更有三国周处入水搏蛟龙、东晋邓遐剑斩蛟龙、唐代贾宣伯药杀蛟龙、宋代张元投石砸死蛟龙……等一系列 除蛟故事 ,蛟龙在传说里越来越弱,几乎沦为供英雄刷经验的小怪。

这就让准备使用龙主题豪华套餐的皇帝们颇感尴尬。想让帝王之龙甩脱蛟龙的「黑历史」,只能造一个形象上就与过去有别的新型龙,跟蛟龙划清界限。

清光绪黄绸彩绣夹龙袍。皇帝为「九五」之尊,故著用袍服绣以九条金龙。

于是,浩大的整形工程开始了: 龙角 ,从隋唐时开始分叉,宋以后逐渐固定为鹿角造型; 龙身 经历了长短变化,发福又减肥,越来越蜿蜒矫健;

唐代,鎏金铁芯铜龙。

龙爪数目也在不断修改;此外,鳞片、毛发、胡须等种种细节,都随着时代发展,经历了反复调整。

现在我们最熟悉的,是天安门华表上那种形象: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须髯似人……

直到 元明时期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龙」才正式出炉, 如今我们在皇家园林、宫廷文物中看到的龙,多半是这种「官方款」。

北海公园西天梵境门墙上的龙纹。

当然,好不容易搞出一款官方造型,不能再被老百姓玩坏了。从元代开始,对龙造型的使用和管理便日益严格, 至明清,民间已不能随便使用龙纹、龙形的物件了

龙,你要到哪里去?

虽然日后龙与皇权关系不断密切,但经过草原文化的冲击, 生肖龙到底还是回归了百姓日常 ,任皇家自称「龙子龙孙」,百姓对龙竟是越来越戏谑了。

人们不仅议论「龙」,甚至还大张旗鼓地「娱」龙。

自宋代以来, 「舞龙」 就成了年俗,很难想象其中有任何禁忌的意味。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这是陈设观赏用的龙灯。

民间不能使用皇家龙的形象,才有了草龙、火龙、板凳龙等变通的龙形。

图中即为「板凳龙」,木凳上饰以纸扎彩龙,点燃烛光,形成一条长长的龙灯,寄予着人们美好的愿景。

而南宋大诗人辛弃疾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说的又是由人 舞动的龙灯 。而明清时期,舞龙灯之风更盛,至今不绝。

贵州铜仁德江县一年一度的舞龙炸龙活动在县城精彩上演,70条龙灯与民共舞

「灯龙」大多由 九节 组成,很像后世龙的形象。龙头用竹条扎好,蒙上白色的清明纸,涂以色,有角、有眼、有嘴、有鳞、有胡须,筒形的龙身,鱼尾状的龙尾,无不生动。

下方以木柄撑住,以方便旋舞, 前方经常导以灯牌,上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等字样 。舞罢尽兴,常常以鞭炮烟花直对龙身,完成「 烧龙 」的壮举,再将其送入水中, 意为送龙归海

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村民趁着春节舞起龙灯,欢庆新春佳节,百盏鱼虾灯、马灯依次钻过「龙门」入场,开始舞龙灯游行大狂欢。

农历二月二,汉族要过「 龙头节 」。此时正值惊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 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会多起来

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室内、厨房,呼之「引龙回」。

安徽黄山,二月二,气势恢宏的蜀源「舞草龙」经过油菜花田。

假如再算上五月的龙舟,一条条神龙,早已悄悄离开神圣的皇家禁地,变得可亲可爱。

赛龙舟

纵观「龙」史可以发现,人们通常印象中神圣不可冒犯之「龙」,不仅大大方方地名列十二生肖,加入寻常动物的行列,更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娱乐明星。

SPRING FESTIVAL

新年快乐

SPRING FESTIVAL

这就是我们的「龙」,因为与皇权挂钩人们崇拜它;因为走入了民间人们爱戴它。

值此新春之际,地理君祝读者粉丝们龙年大吉,龙腾虎跃!

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