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天府迎新春 | 四川乡场古镇的龙文化

2024-02-10国风

每到吉庆时节

四川各乡场古镇上

会见到各种形式的龙舞

泸州雨坛的彩龙,黄龙溪的火龙

洛带的水龙,李庄的草龙等等

只见舞龙者举起一条条「长龙」

和着铿锵的锣鼓

「龙」在空中上下翻滚、左右跃腾

彩龙绚丽多姿

火龙火光四射

水龙水花飞溅

草龙金光灿灿

……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如今是民间逢年过节时的一种娱乐表演形式 (王玉贵 摄)

2024年是中国农历龙年

就让我们在龙年初始

游走在四川的乡场古镇

去看舞动的长龙

领略四川民间历史悠久的龙文化吧~

黄龙溪火龙 共九节20米长,分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大部。舞时需十人同时上场。火龙用竹木纸布编扎、包裹、彩绘而成。

龙腾迎新年 (张翔升 摄)

随着锣鸣鼓响,一条20米长的金龙奔腾而至。「烧火龙了!」一声令下,只见一道道火焰飞蹿,直喷火龙。锣鼓的节奏越来越快,焰火也是越来越密,舞龙人的兴致也越来越高。


龙舞贺新春(盛晓 波 摄)

但见火龙在焰火中变换着身姿,或腾越,或翻滚,或造型,交替变换,使人目不暇接。黄龙溪火龙主要有「快舞龙」「摇船」「大力圆」「慢八字」「单扯」「夹腰」「斜圆场」「左右螺旋」等十几种套路。


火龙灯舞一般要从正月初一持续到元宵节,之后,舞龙人还要把火焰烧残的各种灯具和龙身放置在河边,举行烧火龙仪式,把灰烬送入水中,寓意「回归龙宫」,整个仪式方才圆满结束。

泸县 雨坛彩龙 为两条彩绘的金龙和银龙。龙头造型独特,主要依照泸县龙脑桥的龙头进行设计,额高,嘴短,双目突出可动,下颔开合自如,形象既威武有神,又憨态可掬。整个龙身用竹篾扎成圈,相互串联,套上龙衣后灵活多变。龙尾也区别于一般的火炬尾、蛇形尾, 呈鲢鱼状,极富情趣。


泸县水系发达,旱涝无常,便在河流及溪流上修建龙桥以镇水(刘国兴 摄)

雨坛彩龙的表演重在一个「活 」字,有「东方活龙 」之称。表演时舞者「动于中而形于外」 「心有性情,手衍神色」 「手随眼动,眼随心动」 。在锣、鼓等打击乐的伴奏下,龙与「 宝」交织缠绵,紧紧呼应,在龙舞中对龙的个性特征、生活情态进行生动地描摹。

雨坛彩龙按连绵不断的太极图案行进表演,套路变幻莫测,表演活泼灵动,变化多端,或脱衣,或翻滚,或叹气,或擦痒,极显龙之性情。在此过程中,舞者与龙的情感亦融为了一体。

「龙城」泸县,除了龙舞,还有龙桥。 泸县境内有170余座龙桥,福集镇九曲河上的龙脑桥可谓泸县龙桥的代表,是我国最大的龙雕石板梁桥。

龙脑桥 (李四海 摄)


龙脑桥建造于明朝洪武年间,中间八桥墩雕刻有麒麟、青狮、龙、白象,四大瑞兽同聚一桥,堪称中国桥梁石雕艺术一绝。其中,第七墩龙上刻有「王」字,口中龙宝还可滚动。据说,夏天九曲河涨水时,水流冲击龙头,带动龙宝发出「呼呼」的响声,如同龙啸。

李庄 草龙 的扎制颇为讲究,首先以韧性好的竹篾扎制龙头和龙脊,然后挑选色泽金黄的上等稻草,用麻索扎制成三节、五节、七节、九节等大小长短不同的草龙。

大多数草龙直接用稻草扎成,身段有些像千足虫。也有少数做工精细的草龙用稻草精编而成,身段呈圆形,纹饰像蛇鳞。长的一二十米,要十多人才能舞动;短的四五米,两个人也能舞。

李庄舞龙队 ( 张光金 摄 )


在烟花爆竹声中,草龙起龙、点睛,走街串巷拜年,各施其力,制造声势。一条条金色长龙,和着铿锵的锣鼓点,在空中上下翻滚、左右跃腾,把耍草龙的活动推向高潮。舞到半夜便是「最后的疯狂」——火烧草龙,直到把草龙烧成灰烬,象征着大年的圆满结束。

李庄草龙( 张光金 摄 )

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先生就在李庄写下了他的名著【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来到李庄,为李庄的建筑而倾倒,特别是旋螺殿。梁思成赞叹它奇特的建筑风格,将其收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和【中国建筑史】,赞其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并将其与魁星阁、禹王宫的九龙碑、张家祠的百鹤窗并称为「李庄四绝」。

每年春节罗泉人便聚在盐神庙耍龙灯,酬谢盐神,也娱乐自己( 常湖川 摄 )

作为「川中第一龙镇」,罗泉古镇春节期间也有耍龙灯、狮灯、牛儿灯的习俗。罗泉的龙灯有大龙、彩龙、板凳龙等。龙头制作精美,色彩艳丽,龙身比其他地方的龙要长。


罗泉龙灯 ,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套路,常见的有翻五台、盘龙、龙钻节、龙交尾等。


罗泉古镇长2500米,所谓「五里长街」。古镇上的古建筑自然地构成了龙镇的龙头、龙颈、龙身、龙尾、龙爪。

河东街的盐神庙、老街子街的城隍庙、川主庙、南华宫组成了 龙头 。场镇入口的盐神庙是龙的凤冠,也是龙镇的精华所在。

晚上,罗泉的龙灯还要走街串户送祝福( 常湖川 摄 )

龙颈 由老街子街组成,是古建筑核心区,这里以风火墙、吊瓜、掉层、吊角等为特色,错层跌落,层层叠叠,变化有致,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古镇景观,且茶马古道——嘉兴巷由老街子街横穿而过。

龙身 由顺成街、中顺街、广福街组成,街内有天上宫、巧圣宫、胡范钦住宅和众多的民国、清代年间的四合院建筑组成。

龙尾 由兴隆街组成。在龙的尾部,古建筑主要有绣楼、刘家大院及原文昌宫、地母庙等。

客家龙拜新年·欢天喜地贺新春(张翔升 摄 )

位于成都东山的洛带古镇,是成都坝子最大的客家文化「码头」,有「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刘氏族人在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刘家于吉庆节日在古镇舞龙,也有300多年了。刘家龙舞直接从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且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保存了较多的古代龙舞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

夏日里的洛带水龙节(玫影 摄)


刘家龙分为火龙和水龙。正月初一到十五,火龙则每日飞舞,是为祈福;夏日伏旱,水龙则大显身手,是为祈雨。 在龙舞表演上,「刘家龙」常见的表演程式有摆阵、破阵、转龙格和扯龙须等,且以滚龙、蟠龙、行龙、仰龙为主。 风格粗犷质朴,充满生活气息。

洛带水龙, 舞水龙者皆赤裸上身,上下腾挪;围观者或是用盆接水泼洒,或是拿着水枪喷,外围更有洒水车助阵。只见,一条条水龙时而「蛟龙出海」,时而「龙舞九天」。客家人视水为财,泼得越湿,财越旺,舞者和观者攻防进退,煞是刺激。


洛带古镇还完整地保存了客家移民的标志性建筑——客家会馆。洛带镇很小,三条街道将小镇组成一片树叶状,镇上会馆按省籍之不同分为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和川北会馆,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尤以广东会馆最为宏伟。 这里的「伤心凉粉」也是当地的一道美食名片,以其麻辣、酸爽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

文/侯莫陈

本文摘自【四川画报】第254期

编辑/肖蓉 许洧(实习 )

点击下图购买【四川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