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研究|解暑有「凉方」,看「酒仙」如何花式消夏

2024-05-11国风

「执热卧北窗,淋漓汗流注。」酷夏时节,高温来袭,没有空调、电风扇、电冰箱的古人,是怎么避暑的呢?从古画和文物中,我们也许能窥得一些当时的社会状态。而那些喜欢把盏言欢的「酒仙」,更有自己独特的避暑方式。

-凉亭、柳荫-

古画中的避暑胜地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喜欢诗酒生活的文人雅士,经常躲进山谷,或卧于凉亭中,或坐于大树下,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清凉与闲适。

【凉亭消夏图】明·仇英(款)立轴 84×47cm

2012年3月26日嘉德四季第二十九期拍卖会拍卖会中国书画(九)

【凉亭消夏图】画面上崇山峻岭,青峰叠翠,白云环绕;山间瀑布飞流,泉水淙淙,犹如仙境。

凉亭内有一人临风而行,姿态惬意;身着官服的两个人则凭栏而坐,把盏交谈。长廊曲径幽深,高树凉风,于此纳凉品酌,烦热全消。

【凉亭消夏图】明·仇英(款)立轴 30×28cm

2012年12月17日嘉德四季第三十二期拍卖会拍卖会中国书画(五)

这幅【凉亭消夏图】亦为明代仇英作品,以青绿冷色调为主,青山绿水,生机盎然,观之顿觉周身凉爽,心旷神怡。

凉亭内,两人同时看向河边:一人手握羽扇,坐着凉席,斜倚栏杆;另一人蹲在亭中,手提书卷。河边的人右手持蒲扇,左手提筒汲水,似乎是准备用河水「冰镇」酒饮或食物。

【柳荫高士图】南宋·佚名(无款)立轴 86×48cm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柳荫高士图】中树繁叶藏的古柳下,一老翁、一卷书、一碗酒。老翁袒胸赤足、头戴葛巾,坐在豹席上,眼神迷离,已然微醉。

清代乾隆皇帝很喜欢这幅画,还御书留笔推测画中人是陶渊明。古画上的陶渊明,既有游历山林的隐者,也有醉醺醺的饮者。此画被认为是现存饮者陶渊明最早的一幅画,表现了心静自然凉的意境。

【蕉下酌酒图】明·陈洪绶 立轴 156.2×107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蕉下酌酒图】中一丛硕大、造型夸张的芭蕉,旁边花草清幽,湖石灵秀。整幅画看上去十分清凉,情趣盎然。

蕉叶下,一文人高士倚案而坐,跷着腿,右手举着酒杯,闲适地独自畅饮。高士旁边的桌上有一个很大的水盂,应为降温之用。两性女性气质高古,神态怡然,一位似在冰酒,另一位像在以凉水浣衣。

-各式古「冰箱」-

文物中的消夏神器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冰鉴。【周礼·天官·凌人】记载:「祭祀供冰鉴。」此鉴为青铜器,有的像方箱,有的像大盆,主要是祭祀时用来保存冷藏肉食、珍馐和酒水。

【战国青铜冰鉴·曾侯乙】 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战国青铜冰鉴高60多厘米,重170公斤,是二合一的组合器皿,分成双层,外为青铜方鉴,内为方尊缶。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用来装冰块。在缶内装上酒或者食物,盖上盖子冷藏一下,夏日就可以喝到冰镇的美酒、吃到冰镇的食物了。

冰鉴不仅节能环保,就连用到的冰也是取自大自然。【诗经】就用生动质朴的笔触描绘了古人凿取冰块、藏入冰窖的劳动情景:「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冰窖)」。

【吴王光鉴】安徽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各藏一件

此文物自铭「荐鉴」,因作器者为吴王光而得名,是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侯所作的陪嫁器。整器为直囗,折沿,方唇,颈腹部对置兽耳衔环,内壁铸铭八列五十二字。器表模印蟠虺纹。

吴王光鉴平时盛满水当镜子用,「蓄水为镜,以观颜貌、正衣襟」;到炎炎夏日,又是一个「冰鉴」,把冬天窖藏的冰块放到「鉴」中,用来冰镇美酒、食物。

【清代柏木冰箱】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以后的两千多年,冰鉴这一原始「冰箱」长期存在于古人的生活中,后来也发展出各种衍生改良版,有陶瓷的,也有木质的,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清代贵族已经开始使用柏木制冰箱,上附箱盖(可对开分为两件),盖上有四个铜钱形孔,用于将箱盖提起。箱内设一层格屉,格屉下放置冰块,屉板上可放食物或酒水;箱内四壁用铅皮包镶,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进入箱内,利于冰块保持低温。

【十八学士图之棋】宋·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器物用品精心陈设,呈现明代贵胄文士考究的生活赏玩。只见学士二人坐在凉簟上对弈,侧面有纱屏;观棋者持扇,侍从摇扇;前方两位侍童正在斟酒,旁边石桌上满置多样茶酒器皿,盆内盛有冰镇桃果,其实这也是一幅生动的「消夏图」。

虽然古人没有现在的高科技解暑方法,但热爱生活的先祖们还是能凭借智慧,创造出精致优雅清凉的生活方式。

从各种古画、历史典籍和文物来看,古人的夏日是清凉而精彩的:衣,纱罗衫、竹衣;食,酥山(冰淇淋)、冰酪;住,清凉殿;睡,纱橱、凉簟(竹席)、瓷枕、玉枕、竹夫人(竹编抱枕);还有风扇车、凉友(摇扇)……而追求高雅的饮者们,享受这些「凉方」的同时,还会饮酒作诗,更是过得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