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怀袖雅物、凉友之君——胡丰刚作品欣赏

2024-06-17国风

荷香清远,蝉鸣消暑的时节,一扇在手,冷风徐来,无上清凉。与空调的驱热相比,扇子似乎更有人文情怀与清逸雅韵。记得宋代陶谷在【青异录·器具】中题扇诗云:「凉友招清风。」

胡丰刚作品

数年前,友人从昌硕故里、竹乡安吉带了一把制作精良、竹股镶紫檀的和尚头扇子给我,随即恭请韩敏先生在扇上施艺。数枝新篁,枝叶婆娑,翠色明丽,临风摇曳,展示了一派盎然的生机。韩先生并以秀逸潇洒的六分半书题曰:「邻家种新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诗意清新而幽默,弥散出浓郁的乡村田园气息。每当持扇赏画或是摇扇纳风,如沐竹荫,如行竹径,颇有林下清幽之感。

胡丰刚作品

友人叶君是个围棋高手,有一次他拿了一把冷金笺的十一档方头扇请我题字。扇子在棋手的手中不仅是临场的重要道具,而且是枰上的精神象征。于是我考虑了一下后,即用隶书题了「十面埋伏」四字。叶君见后,有些激动地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很切博弈之道。」难怪过去的文人将扇子视为「怀袖雅物」、「凉友之君」而倍加珍爱,使扇子具有了人格形态与身份符号,从而展示了丰富多彩而悠长深邃的扇文化。

胡丰刚作品

追溯中国扇子的起源,商代就有了雏形,「以木曰扉,以苇曰扇。」其实最早的扇子不是用来摇风纳凉的,系皇家宫廷权力的象征,是彰显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故称为「宫扇」。后来才用作纳凉扇风。最著名的就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中,一名延娟、一名延娱的宫女侍于唐太宗之侧摇障扇,轻风四散,冷丝自凉。其后在盛唐张萱的【捣练图】、中唐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及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都可见宫女侍扇的倩影。

胡丰刚作品

在成都百花潭,曾出土过战国时的金银错铜壶,壶身上有奴隶手执长柄障扇的图像,这是目前为止最早的扇子图。而后来盛行的折扇,最早在南齐时已有记载,【南齐书·刘祥传】载:「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腰扇就是折扇。由于其小巧玲珑,可收可放,折扇成了情系之物,演绎出不少悲欢离合。汉班婕在【怨歌行】中写道:「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其宠幸冷落、哀愁无奈的悲情,凸显了无限的宫怨。而最动人的扇中爱情悲剧,可以讲是清孔尚任【桃花扇】,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才子侯方域一见钟情,但为了抗争黑暗的势力,李香君不惜血溅诗扇,染化成凄美的桃花扇,彰显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胡丰刚扇面作品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云:「姑苏最重书画扇。」清代【杖扇新录】中也说:「骨用湘妃、桃丝、乌木、檀香、象牙、玳瑁,一切珍奇之品。」可见明清以后扇子的日趋艺术化。从明代的董其昌、文徵明、徐渭、沈周、唐伯虎、仇英等到清代的八大、石涛、恽南田、郑板桥、华喦、赵之谦等,都在扇面上挥毫泼墨、烟云供养,成为华夏艺苑中的一枝奇葩。而今虽然进入了人造清凉的高科技时代,但扇文化的艺风雅韵,依然是人们陶冶心灵、修身养性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