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024-03-19国风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上石,为伊秉绶晚年力作。原石今不存,后绍兴沈定庵先生偶得佳拓本,遂得以使此碑示以天下,供我们学习。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作品乍看平淡呆板,细加推敲,则会觉察到其字平而不滞、沉厚古朴、飘逸脱俗。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用笔粗细变化甚微。线条偏直,不作夸张和强调,平直纵横,严整工稳,既劲健沉着,又雄强挺拔,且以光洁古拙见长,看似平淡,实为奇崛。不论横波磔还是捺画,波磔多不明显,有意留之,含蓄内敛。

其用笔以中锋为主,笔力雄健,下笔粗重劲健,势猛气足。起笔方圆兼用,多用顿笔。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伊秉绶隶书笔锋蕴藏着古拙、率真的篆籀笔意。横竖交叉构成的方格,使作品既静穆端庄,又精致灵巧。横画虽平直却不呆板,或长或短,多延长而稍细;竖画因势定其长短却常粗壮;转折则与汉隶不同,基本是横画连笔直接转折,有时呈外方内圆状。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笔画以直为主,弧线为辅。撇画、弧线弯曲较大,点则采用圆形,来平衡和衬托横竖直线。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不张扬是伊秉绶隶书的一大特色,其隶书结构空间匀称,笔画安排均匀适当,有些字的长画还有意缩短,大多数字则不强调加长「主笔」,如颜真卿大楷,有外拓的张力,字形宽博。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中字多纵向取势,这种处理方法与一般隶书不同,也是伊秉绶隶书的重要特点,这与他学习【衡方碑】不无关系。笔势缩左右而展上下,却全是隶书的笔意形态。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在结构处理上,颇具匠心,又不矫揉造作,寓拙于巧,甚至出人意料地留有大块空白,空间布置巧妙。

伊秉绶隶书笔势、结体大多为正,横平竖直,少有斜势。竭力削弱斜势是伊秉绶隶书的一大特征,即使有斜笔,也大多变化为横势或纵势。不得不为之时,便化长为短,变重为轻,或以点代之。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章法通体较为茂密整齐,显得古茂沉稳。由于是书碑的缘故,字与字之间有横竖界格的规范,每字所占空间相若,字距行距等匀,所以整体不乱,再加上单字结构的方整、空间疏朗,更显得静穆古拙。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临习时,章法布局上要以茂密为基调,并辅以结体的疏朗变化。传伊秉绶作书喜用浓墨,用墨饱满浓郁,与方正的用笔相辅相成。浓墨写出的线条更显得厚实,但墨须浓而不腻,且稍以枯笔点缀。另外,伊秉绶还有很多横额、对联作品,构思和布局极为巧妙,结合其墨迹作品,可以更好地学习他的用笔用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