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当代散文|黄淑庆:兴咏凤凰山石刻

2024-03-20国风

兴咏凤凰山石刻

作者:黄淑庆

石马凤凰山,位于博山城东南三十里,石马镇中石村正北,东于五阳山相靠,西于五凤山互连。凤凰山庙群,黄红峪景胜较为出名,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灿烂的石刻文化交相辉映,引来无数游人览赏。明崇祯十三年进士赵进美曾游览于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红峪记并诗】。风凰山石刻艺术丰富多彩。碑刻从古至今多达五十余通,形体规范,镌刻精细;摩崖亦有十余处,笔力刚劲,风格俊朗;石雕琳琅满目一,各处建筑的柱础,门脸,枕石上,花鸟瑞兽,刻工细腻。凤凰山的石刻文化历史悠久,现存有文字记载的,当属黄红峪仙人洞古佛堂出土的宋碑,可以说是此山的震山之宝,吸引四方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探究。这里只摘取其几处有代表性的石刻,予以简介,新韵凑句,以咏凤凰山人文之壮美,与读者共飨。

凤凰山石刻

高峻凤凰山,古今石刻传。

摩崖寻古意,碑记探渊源。

确认村名地,明晰石马泉。

沧桑风雨历,过往若云烟。

黄红峪仙人洞古佛堂金碑:【续修博山县志.山脉】「黄红峪」条载「在县东南三十里之常熟川,有黄红峪最胜,土人讹呼黄龙山。东麓有花古洞,为乡人避捻乱之所。西麓为仙人洞,内有古佛堂,有金国时碑尚在。」。金碑立于仙人洞之南侧,此碑曾压于洞口泥土之中,仅露其上部,近年来为村人掘出。碑高1米,宽65厘米,厚17厘米,上端左右小抹角,无额,碑名书于正文之前,碑文四周有线刻缠枝梵莲饰纹,此即志献所载之「金碑」。此碑年深剥蚀,凿迹残痕斑斑,文字部分漫漶难辨,行楷书,参以魏书笔意,字大2厘米,为古代常熟川石马泉村人重修仙人洞古佛堂,答贺如来恩念之建立。碑文第一行第二、四、六字及立碑年号第二、七字曾被人凿损,不易辨认,因此更易于含混。然仔细辨认,则犹可见其原刻痕迹,当是「大宋国淄川县万年乡博山保石马泉村仙人洞有古佛堂年深破坏」云云。将碑文串连阅读,乃知为重修缘起及捐资赞助人姓名记功碑,姓名中尤以女性为多。文尾署有碑文书写人姓名,曰「孙玉淑妻朱氏男生仲书」,本为孙仲书丹,而冠以父母名讳,此种署款,实属罕见。

正文最末一行为建碑年代:「宣囗二年岁次庚子囗囗囗刋」。根据中国历代年号与干支纪时,此碑建立年代实为「宣和二年岁次庚子」。北宋徽宗宣和二年正值庚子,即公元1120年。北宋末期与女真人所建金国之早期,在存在时间上有交叉阶段。北宋宣和二年,时值金太祖完颜旻天辅十年,此可能是言称为「金国时碑」之依据。此碑若称为宋代碑,较为准确。嘉靖十四年摩崖碑记:此碑记位于黄红峪口东侧临近山顶的崖壁之上,面积高1.2米,宽1米,正楷书,字径5厘米。因年久风雨侵蚀,正文字迹已斑驳难辨,内容为修路记事,创建年号为大明嘉靖十四年,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十四年,即公元1535年。

黄红峪石刻

佛堂古洞传,始建不知年。

出土金碑在,雕边莲饰悬。

摩崖修路记,风雨浸蚀残。

追溯时悠久,文留当代鲜。

天仙顶碧霞祠石刻:碧霞元君祠,位于凤凰山的侧峰天仙顶,俗称「奶奶庙」。据传天气晴朗时,站在此处能看到泰岱之巅。碧霞祠建在由围堰筑起的平台之上,平台千余平方米,山门坐北向南,现石拱山门已毁,从现存大门遗留的石料看,石垛宽、厚60厘米,上镌深浮雕花瓶一对、缠枝莲花攀升到顶。门两边还有石狮分列,形象威武。据【淄博石刻】一书记载:「此山建筑较早,旧碑中有句云:‘此宇古不可考,据传汉唐时代即有此宇。’现存门砧、石狮一对基本完好,与原山林场玉皇宫石狮酷似,明刻无颖。又存明嘉靖二十二年供桌石及元、明、清碑趺七块,明朝可能是鼎盛时代。」,因年久失修倾塌,明清碑碣、墙垣尽遭毁坏,为生产队建猪圈所用。文字记载,现仅存山门东南角围堰根基处明崇祯元年(1628年)嵌墙界碑一通,碑高约1米,宽0.5米。碑面文字为汉隶,中间文字内容已模糊难辨。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王灵官庙捐资碑一通,此碑已断为两截,上端圆头。碑高约0.8米,宽0.4米,碑面文字为正楷,字迹较为清晰。

天仙顶碧霞宫石刻

峰顶碧霞宫,遥接泰岱风。

拱倾门垛在,碑毁圈墙融。

石座缠枝秀,明狮气势雄。

无文传后世,均付乱为中。

三圣殿石刻:三圣殿是凤凰山庙群的正殿,亦称「岱宗新镇」。据说是碧霞元君先知天仙顶兵祸将临,告示人们将她老人家从「天仙顶」迁至于此。殿西侧伏龙洞门眉上端峭壁之上,有一摩崖,阴刻一个「佛」字,行楷书,字高80厘米,宽65厘米,笔势遒劲,刚健雄浑。此摩崖是民国时期的作品。此摩崖单书一个「佛」字,其意蕴或许是三圣殿内供奉着佛教主神观世音菩萨的缘故。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她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因此,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摩崖「三台仙境」:位于三圣殿后边的悬崖之上,行书,竖幅阴刻,字径30厘米。三台即指东台、五台、天台三个地方,三地均景色优美。摩崖「三台仙境」,意将凤凰山之景色比之三台。此摩崖是二十世纪九十年初之作品。

三圣殿石刻

伏龙洞上端,峭壁勒佛悬。

笔势行苍劲,涵容蕴意绵。

三台仙境地,二教祖师天。

景致清幽处,桃源可比肩。

纯阳阁、文昌阁石刻:纯阳阁座落于凤凰山山门龙凤门上端,阁北侧崖壁之上,嵌石数方,横刻「经始神山」四字,行书,风格端雅,字径40厘米,落款张桓侯。张桓侯即张飞,张飞确系书家,但此为乩书。乩书自是人书,扶乩,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扶鸾、降笔、架乩等等。创修凤山匾额记碑,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立。中天帝君撰文,藏修子书丹,张桓侯题额。石灰石质,高110厘,宽296厘米。正文楷书,字径4厘米。五碑连体,左侧四碑上部题「经始神山」。碑体完整,文字清晰。该碑记载了民国二十九年创修凤凰山庙宇之事,并附参与其事者题名。文昌阁民国二年地契碑:文昌阁位于凤凰山藏书洞之上,碑在阁前出厦西侧嵌墙,民国二年(1912)立。高40厘米,宽60厘米。正文楷书,字径4厘米。碑体完整,文字清晰。该碑记载,民国二年于松将姚峪子后坡梭头弯地段土地九分卖给中石庄以为公地,恐后无凭,立契刻碑存证。文昌阁民国二十七年地契碑:碑在文昌阁前出厦东侧嵌墙,民国二十七年(1938)立。高40厘米,宽60厘米。正文楷书,字径4厘米。碑体完整,文字清晰。该碑记载,谢加桐有凤凰山地基一处,自愿卖于凤凰山三圣殿以公地,恐后无凭,立契刻碑存证。

纯阳阁石刻

碑身五体连,并列嵌崖悬。

乩笔题额妙,龙飞气势酣。

行文楷书意,参事姓名丹。

岩壁遮风雨,前人智慧先。

摩崖「凤舞常熟」、「功垂千秋」:此摩崖位于凤凰山九姑庙南侧崖壁之上。「凤舞常熟」,竖幅草体榜书,字高1米,宽80厘米。凤,常喻指女性,常熟,即指常熟川,字面之意为「凤飞舞在常熟川之中」,是为凤凰山主持谢庆谟女士而题。謝庆谟,生于一九三三年,石马镇中石村人。她信仰道、佛二教,在凤凰山主持庙事二十六年,八方化缘,先后新建凤凰山关帝庙、月老庙、九姑庙、三清宫、滴水观音庙、空中老母庙;重建天仙顶碧霞祠、三官庙等,对凤凰山景区贡献颇大。摩崖「功垂千秋」,亦为凤凰山主持谢庆谟女士而题。横幅隶体,字高70厘米,宽80厘米。「功垂千秋」四个大字之下,赘古风一首「女士谢庆谟,凤凰山主持。任上廿六年,化缘募金资。庙宇布局新,景色称人意。发展旅游业,千秋垂功绩。」

九姑庙石刻

凤舞常熟地,摩崖峭壁悬。

草书右军势,隶体乙瑛篇。

跌宕龙蛇舞,雄强隽秀连。

景区呈锦绣,功绩永相传。

民国三十一年创修至公殿记碑:碑在凤凰山至公庙前出厦东侧嵌墙,民国三十一年(1942)立。黄辑五撰文,王华亭书丹。石灰石质,高115厘米,宽43厘米。正文楷书,字径2厘米。该碑记载了民国三十一年凤凰山创修至公殿之事。除此之外,另有题名碑一,碑在至公庙内西侧靠墙。高171厘米,宽63.5厘米,厚12厘米。题名楷书,字径2厘米。额题「万善同归」,楷书,单行,字径11厘米。碑体完整,字迹清晰。并附参与其事者以及捐资善信题名。民国三十二年重修凤凰山庙宇记碑:碑在凤凰山至公庙前出厦西侧嵌墙,民国三十二年(1943)立。黄曰瑞书。石灰石质,高112厘米,宽43厘米。正文楷书,字径2厘米。额题「永垂不朽」,楷书,单行,字径8厘米。碑体完整,字迹清晰。该碑记载了民国三十二年重修凤凰山庙宇之事。并附捐资善信题名以及财务收支情况。

至公庙石刻

石刻记碑呈,镌雕技法精。

神工形体美,鬼斧玉凿兴。

文载创修事,资捐善信名。

嵌墙藏墨韵,国粹永传承。

壹点号 西楼空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