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广东美术界摘得一金一银一铜佳绩,取得历史性突破。
本届广东获奖作者作品中,含中国画金奖一件与铜奖一件、连环画银奖一件:
罗玉鑫【休戚与共】获中国画金奖、沈璐【旌旗】获综合画种(连环画)银奖、冼子予、冼一凡【点点繁星】获中国画铜奖。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现场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现场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现场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为中国美术界最高奖项,获奖作品从「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参展作品中评选产生。
「这是全国美展创设七十五年来,广东首次获得中国画金奖。」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表示,广东在本次全国美展中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成绩,彰显了广东在更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的最新气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也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一周年,广东美术界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着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努力实现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标,为中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贡献广东力量。
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现场
既有意味,也充满趣味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是我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也是对五年来中国美术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检阅。「中国美术奖」由此评选而出。
如何在中国美术界的「奥林匹克」中亮出广东美术的文化名片、展示岭南文艺的当代实力?离不开广大艺术家在创作中鲜明的人民性、强烈的时代性。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认为,从本届美展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广东艺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现实生活题材,与人民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动力。他们通过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元素的关注,在这些具体而生动的内容来锤炼和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并且以艺术的形式传递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感。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艺术家是时代风气的发声者、倡导者、引领者。当「80后」「90后」逐渐成长为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法表现主题,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情感的艺术作品,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中国画金奖得主、广州画院专职画家罗玉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休戚与共】延续了她对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的持续关注和系列创作。
作品深入中国画「鱼藻图式」等传统美学中汲取养分,通过对极地生态与动物的拟人化想象和精致描绘,以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造型与风格,唤起人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罗玉鑫 【休戚与共】 中国画
「今天的中国画比传统更深刻,不仅描绘现实,还要警示现实,体现了新时代对中国画题材和主题的要求。」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主任尚辉认为,【休戚与共】代表着当代中国画在近年来探索题材的方向和成果。
「可见当代花鸟画的视野,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代文人花鸟画的范畴和所居之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认为,【休戚与共】将传统工笔画的走兽翎毛画法,与现代图式相结合,既有意味,也充满了趣味。
沈璐【旌旗】连环画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沈璐连环画作品【旌旗】获本次中国美术奖银奖。这是这位「85后」画家第三次摘取五年一度的中国美术奖。
该作品描绘新时代藏民为祖国庆祝生日的故事,题材源自她持续关注民族文化、历史和故事。创作十余年来,沈璐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和方法,把美好的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通过对生活和人性的探索,关注人民群众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冼子予、冼一凡【点点繁星】中国画
「冼村人画冼村」让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创作的冼一凡、冼子予父女圆了艺术梦。他们的【点点繁星】呈现出大湾区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生活安定的繁华夜色。
作为广州城中村生人,他们见证不少外来人员在这片热土上的奋斗。冼一凡说:「我们特意在城市上空画上飞机,寓意游子在外打拼。这些奋斗在外的无数个体,如点点繁星,共同点亮这个时代的璀璨夜空。」
「高光时刻」源于厚积薄发
「高光时刻」源于厚积薄发。近代以来,以岭南画派为代表的广东中国画群体,致力推动中国画艺术革新,独树一帜,流播海外,影响至今。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认为:「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别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改革开放培育的创新文化、丰富多彩的域外文化,正为新时代中国画创新创造注入多元活力,助力中国绘画向现代形态、现代面貌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开幕现场
近年来,广东着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创作平台搭建、人才梯队培育,努力实现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标。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王垂林表示,广东以申办、承办本届中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为重要契机,有效推动更高水平艺术创作、文化供给。
办展是手段,发掘和推出一批好作品、一群好作者才是目的。
林蓝表示:「从筹备阶段起,广东的美术家们创作热情、创新意识就被充分地激发,踊跃发掘本土的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展开创新,形成了极为热烈的创作氛围。」
自去年起,广东以「点—线—面」三个方向组织参展创作:组织动员全省21个地级市创作者;长线跟踪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等重点美术机构;重点跟踪重点作者作品,给予支持和指导。
在这次美展上,广东成绩名列全国前茅,除摘取一金一银一铜外,整体入选和进京作品数均名列前三;在最重要的中国画展项上,广东进京作品14件,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不少年轻作者,甚至资深作者,都有力突破了原有的创作模式,如广东画院画家周正良原以人物画见长,而这次参展创作中大胆创新,以重彩浓墨、近乎抽象表现的大写意花鸟画送选,最终入列进京作品。
广州塔等城市地标为全国美展点亮
文艺创作的答卷最终离不开广大观众、受众的评阅。
以广州举办的中国画作品展为例,展览在不足2个月里,便吸引了全国近百万专业和非专业的观众到馆观展,成为不少海外旅客到穗观光的第一站。
「本次展览是我们新馆启用后,首次举办国家级大型美术展览。」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罗奇介绍,展览对该馆参观人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间举办的三十多场导赏活动,预约一经放出均被「抢光」,体现出观众极高的参与热情。
林蓝表示:「这种高关注度体现在多元的宣传工作带来的广泛效应,在主流传播的基础上还有自媒体的用户平台,形成了二次传播的效应,为全国美展取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据悉,广东在承办过程中,发挥传媒大省的优势和力量,积极营造全城热烈艺术氛围,联动中央和省市媒体、专业和大众媒体、国内和海外媒体,宣传策划、传播效果引领全国各大展区。
「本次全国美展展项、展区的申办承办过程中,广东创造的多项经验被中国美协在全国推广。」王垂林表示,本次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极大地活跃了大湾区城市文化艺术氛围,增强了美育的浸润作用,为全国美展提供了广东经验,彰显了广东先行先试的力量。
罗玉鑫:花鸟开新,实现广东75年来「零的突破」|中国美术奖得主专访① ↓↓↓
沈璐:专注创作民族文化故事,来粤后第三度获奖|中国美术奖得主专访② ↓↓↓
冼一凡:冼村人画冼村获铜奖,致敬奋斗在外的游子|中国美术奖得主专访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