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文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因为告老还乡被当朝皇帝送行的少之又少,贺知章就是这少之又少的其中之一。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三十七岁时便中了进士,成为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他的官宦之路在强盛时期的唐朝也颇为顺利,曾任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此人称「贺监」。
真正让作为文人的贺知章流传千古的,是他晚年的告老还乡。天宝三年(744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因病请求回乡当道士,唐玄宗不仅准许了他的请求,还赐给他镜湖一曲,并亲自写诗【送贺知章归四明】(四明代指宁波)为他送行。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这不仅是对贺知章的赞美,也是对所有文人的尊重。
在贺知章离开长安的那天,唐玄宗在东门设宴为他送行,太子李亨、左相李适之、右相李林甫以及三十多位高官都出席了这场宴会。唐玄宗还命人将群臣所作的送行诗整理成册,并亲自作序,为贺知章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退休纪念品。这份礼物不仅体现了唐玄宗对贺知章的尊重和情谊,也反映了贺知章在朝中的影响力和人缘。
贺知章之所以告老还乡,原因之一就是他信仰道教,而且对炼丹术充满好奇。有一天,八十多岁的贺知章和夫人带着一颗珍贵的宝珠,去拜见一位卖药的王老,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学到一些炼丹的秘术。这颗宝珠价值连城,是贺知章特意准备的礼物,以表对王老的尊敬和求学的诚意。
王老接过宝珠后,并没有像贺知章预期的那样珍藏起来,而是随即吩咐人拿去市场上换回了面饼。当贺知章看到这一幕时,心中不免感到惋惜,他无法理解为何要将如此宝贵的珠子换成普通的面饼。
贺知章心想,宝珠是特意送给老人的,可老人却如此轻用,心里很不愉快。老人察觉后,说道:「道术可以心得,哪里是在于力争呢?悭惜之心不停止,道术没有理由成功。应当到深山穷谷中,勤奋地、专心致志地探索寻取它,不是市朝所能传授的。」
贺知章听了颇有心得,领悟了老人的意思,拜别了老人。过了几天,老人不见了。贺知章于是向唐玄宗请求辞官,入道还乡。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他将自家的宅子改为道观,并命名为「千秋」,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并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