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铁道兵作家系列——郭辉 梅梓祥推荐

2024-01-26国风

梅梓祥书屋 2017-02-08 23:21

不止是我,许多人对诗人的印象大概是不修边幅,行为举止随意,落拓,甚至怪异,好标新立异等等。也是对的,这个时代的确有大量这样的诗人存在。其实也不尽然,雪莱、拜伦、普希金、徐志摩……他们个个是怎样一个英气逼人、风流倜傥?

郭辉,铁道兵的诗人。我是在【铁道兵】报等报刊上读过他的诗,不曾见面。在「铁道兵战友群」中,看到他的照片,吃惊不小:英俊,仪容仪表似乎有专门的美容师一丝不苟「打扮」。我想到古往今来的一些美男子;还莫名想到屠格涅夫说肖邦的那句话:在肖邦活着的年代,欧洲的贵妇人,夜夜梦着同自己共眠的男人是肖邦。

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每个时代的艺术风格。我们不能拿宋代的词与唐朝的诗比艺术水平的高低。读铁道兵的诗,要联系那个时代读者的欣赏习惯,意识形态倡导的风尚。军旅诗,铁道兵的诗,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年代的诗,注定是歌唱建设、奉献、牺牲。你用现在的「标准」评判以前的诗,不是诗的分量不够,是你用的「秤」错了。

我当然喜欢郭辉老师的诗。他写的诗,铁道兵的生活,开山放炮,架桥修路,艰苦而又浪漫。有地域的特点:「抗联」,是在东北修铁路;吕梁山,修太岚铁路等。诗的美,不仅仅表现在表层的语言及诗的意境上,更多蕴含在对诗歌的客体——战士与劳动的忠诚、热爱的情感方面。

我推荐中国铁建文学爱好者,读铁道兵早期诗人作品,亲近大锤、钢钎的筑路岁月。

我也希望铁二代们、铁三代们,读读铁道兵的诗,怀一份敬意: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父辈们就是读着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诗句,去上工、去决战,甚至慷慨赴死;亦或读着「月夜」、「篝火晚会」,鼾声如雷进入梦乡,梦见你们今天的成长……

假如你还不能掂量这些诗的重量,权作诗人的习作,那也好,你再读诗人以后的诗,你就懂——这些最初或深或浅的脚印,对于未来的路是怎样的重要?

人在吃第三块面包而生饱意时,最要感恩的是之前的那两块面包。

郭辉先生微信头像

刚 钎 琴 (组诗)

郭 辉

写在珍珠山隧道口

这真是历史的巧合,

火车呵,将要穿过珍珠山麓,

当年,抗联在陡崖上劈就的石洞,

正是隧道的入口处。

洞前的野花开得万紫千红,

可是英雄先辈的血汗浇注?

遮掩着洞门口的青藤绿叶,

仿佛仍系着峥嵘岁月的风云烟雾。

洞壁上,有一副对联,

是梭标刻成,是刺刀雕出?

凿青峰为屋,深山石洞抗联安家,

驱强盗出境,绵绣河山人民作主。

啊,浩气如虹,壮怀激烈,

这是一页何等珍贵的史书;

战友呵,让它铭刻肺腑吧,

对我们,该是多大的激励和鼓舞!

且别说我们筑路深山,

曾跨过多少雄关、险阻,

前进的路,先辈早已开拓,

山山水水,至今仍震响着他们的脚步。

眼前,这郁郁葱葱的珍珠山,

不正是一颗待串的珍珠;

是先辈曾用生命将它雕琢呵,

它才这般晶莹耀眼,光彩夺目。

啊,在我们如花似锦的国土,

——青山高矗,翠峰如簇;

哪一座不是人民心上的珍珠,

哪一处没写下先辈创业的英雄谱。

多么幸福呵多么自豪,亲爱的战友,

让我们一起承当历史赋予的重负,

铺金轨作练,串起千山万谷,

将它们永远系在祖国母亲的胸脯……

弓的传奇

两道矗立的青峰,

挤得松花江又险又窄,

此处,雁过心惊,鹰过胆怯,

甚至飘不过一团云彩。

在抗日烽烟弥漫的岁月,

常常有个猎人同黎明一起走上山来;

身上背一把祖传的弯弓,

弦张弦弛,拉逝了多少朝代?

每次,他都要面对江涛,

将一支羽翎箭射向对岸林海,

箭头上系着一份份重要情报,

穿过阴霾,飞落抗联营寨。

呵,刀丛剑树脚下踩,

红色交通线,险山恶水隔不开!

强弓一把,像一坐无形的桥,

将两岸红心连在一块……

最可恨无耻的叛徒,

苟且偷生,把革命出卖,

一个拂晓,猎人在这里惨遭毒手,

弓,被鬼子扔下千仞云崖。

勇敢的人呵生命常在,

从此,这里山更雄奇,水更澎湃;

人们看到,拍天巨浪常常将弓托起,

像一道长虹,流金溢彩……

如今,江上真有一道不落的虹,

——一座钢铁大桥,威镇恶浪排排,

这头连接金色的北京,

那头伸向九霄云外。

呵,我要说,这正是那把神奇的弓,

烈士和我们一道将它举起,气势豪迈,

飞弛的列车就是弓上的箭,

载着两代人共同的理想,射向未来……

刺刀——铁镐

这是一把带锈的刺刀,

刀柄上刻着三个字:抗联造。

弹一张,锋刃铮铮作响,

擦一擦,迸射道道光毫。

刀口,曾饮过多少敌血,

刀尖,曾卷起仇恨的风暴;

当操刀的勇士在血火中倒下,

大地便成了它的刀鞘。

几十年风,几十年雨。

青山不老刀不老。

今天,战士从地下将它掘出,

捧在手里,仍能感到风呼火啸!

工地上,我们生起炉火,

将这不倔的生命重新锻造。

锻呵,锻进先辈钢铁般的信念,

锻呵,锻进战士心中如火的狂飙……

几经锤打,几番淬火,

锻成一把锋利的铁镐。

好呵,先辈和我们的意志铸在一道,

斩水——水断,劈山——山倒!

呵,刺刀——铁镐,

革命一代接一代,肝胆相照!

刺刀,劈翻了一个黑暗的世界,

铁镐,要将胜利大道铺向明朝……

松树皮

在长白山抗联的密营旧址,

老政委剥下一块松树皮,

掰一小片放进嘴里细细的嚼,

深情回忆着已经流逝的往昔。

呵,往昔的岁月曾是多么艰辛,

最艰辛要数那大雪封山的冬日,

鬼子的刺刀切断了每一条山径,

抗联常常十天半月见不到一粒粮食。

冻不死的是长白山青松,

饿不死的是抗联的战士!

为了生存,为了革命,

他们剥下一块块松树皮填肚充饥。

莫要说松树皮又苦又涩,

战士们吃着,是那样甜蜜。

这不仅仅是在吞噬艰难和困苦,

也是在品尝斗争的哲理。

于是,从松树皮别样的味道里,

战士获得了青松的品质;

于是,从松树皮特殊的营养里,

战士获得了青松的意志……

而今,新的战斗生活充满甘甜,

松树皮呵,我们却永远不会把你忘记,

你曾养育了革命,孕育了胜利,

现在,又继续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满怀激情,老政委珍藏起松树皮,

告别密营,阔步奔向筑路工地。

啊,明天,战士定会将它和铁路一起,

捧给长白山的又一代英雄儿女……

钢胳膊

难怪都叫你钢胳膊,

看你打锤的架式可真泼,

砸下去,像赶着雷,

抡起来,像扯着火。

记得你入伍刚到连队时,

掌心里茧花没几个,

筑路工地学打锤,

打起血泡一窝窝。

光辉题词一遍遍学,

越学越觉志如火:

学习硬骨头六连好榜样,

干革命,就得练一身硬骨胳!

这以后,你一把大锤不离手,

睡觉也在身边搁;

白天练,打得群山都发颤,

晚上练,打得繁星直哆嗦。

手上的血泡磨成茧,

手上的汗水流成河,

功夫不负有心人呵,

硬骨头精神结硕果。

大锤一挥流星舞,

千难万险锤下躲,

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冲,

劈山开路奏凯歌……

钢钎琴

呵,这一根根在岩石上磨秃的钢钎,

曾征服了多少座险恶的大山;

呵,这一根根在汗水里磨亮的钢钎,

曾锤炼了多少副火红的肝胆。

而今,它们被悬挂在乐师面前,

亮铮铮,光闪闪,精神饱满。

听吧,当战士满怀激情将它们敲打,

动听的音乐便响彻绿水青山。

钢铁锻造的旋律呵,

昂奋、激越、清新、刚健;

钢钎哟,融注着战士的壮志,

仍然激战在乱石山巅 。

硝烟涂染的音符呵,

深沉、浑厚,动人心弦;

钢钎哟,还紧操战士手中,

正在悬崖绝壁间排险……

啊,在我们伟大时代的琴盘上,

这根根钢钎不正像只只琴键,

奏呵,奏的是劈山开路进行曲,

激励着战士向前!向前!

篝火晚会

林海雪夜,月色如水,

帐篷前,我们点起篝火堆堆。

群山——观众,林涛……乐队,

同我们一起举行歌咏晚会。

莫要看我们都不是歌手,

战士与战歌朝夕相随。

放声唱呵,唱我们劈山开路的生活,

尽情唱呵,唱我们龙腾虎跃的连队。

听,这是一支多么昂扬的歌,

像开山炮声奔突在九霄云内;

听,这是一支多么激越的歌,

像铮铮大锤敲打着山的脊背;

听,这是一支多么优美的歌,

像晶莹的汗珠滴进山间泉水;

听,这是一支多么有力的歌,

像钻花突突冲杀在十里长隧……

歌声阵阵,将篝火催旺,

战士的豪情与歌声齐飞。

篝火熊熊,将歌声染红,

战士的心与篝火同辉。

啊,唱吧,再大声些唱吧,

让我们的歌声传遍天南海北;

明天,它的音符将变作闪光的道钉,

它的旋律将化作铮亮的钢轨……

月 夜

似水,似银,似霜,

皎皎月光,洒满吕梁山上;

针飞,线舞,锤唱,

大枣树下,排长修鞋正忙。

明天,要奔赴新的工地,

此刻,战士们睡得多美,多香,

看他哟,悄悄地,一针,一针,

将一个个甜蜜的梦,串在线上。

这双鞋,踏落过多少星月,

磨穿的底,仿佛还凝着冬雪秋霜;

钉哟,钉上一副掌和一副如火心肠,

新的战斗,雨更猛呵风更狂。

这双鞋,踏平过多少山岗,

磨烂的邦,好似还沾着尘土汗香;

补哟,将一片似海的深情缝进补钉,

继续长征,山更高呵路更长。

这双鞋,踏翻过多少荆棘,

磨断的线,已织进祖国的铁路网,

缝哟,用新线连起更炽热的战斗渴望,

穿着它,去编织2OOO的春光……

一双双,一双双,一双双,

修着,补着,心花怒放;

脸上的汗珠,一闪,一闪,

像滑落的流星,又圆,又亮……

是银针闪光,牵来了东方曙色?

是铁锤叮当,唤醒了雄鸡高唱?

含着笑,排长挥剪铰下天边弯月,

缝上了最后一只鞋邦……

彩 虹

春日明明还照在当空,

忽然又飞来一阵细雨;

金色的光线呵银色的雨丝,

绣得山格外青,水别样绿。

突击灌注的大桥工地,

更添了一派蓬勃生机;

捣固机唱得更欢了,

给桥墩织进春光万缕……

小推车抖开翅膀飞呀飞,

车斗里装满大干的号子;

绿军衣上淌下条条小溪,

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滴?

什么时候,雨悄悄停了,

一道七彩虹,横贯天宇,

那头搭在大山的脊背,

这头落在河套里。

这真是一首最美的诗,

谁的心中不激情洋溢!

兴奋中连长大声喊道:

「加油干呀,把彩虹永远留在这里……「

额尔古纳河晨曲

蓝得发亮的额尔古纳河哟,

悠悠地、悠悠地流着白云朵朵;

云间漂过来一只桦皮船,

船桨儿,荡开声声清亮的歌。

催开了岸边含苞的鲜花,

唱醉了山上打猎的小伙。

什么人的歌声这样动听?

鄂温克姑娘涂丽格。

多嘴的小云雀说话了:

涂丽格姐姐,快把船儿泊一泊,

晨猎的小伙子们正在休息,

都想和你对对歌。

不呵不,莫怪姑娘的心肠硬,

小云雀哟,涂丽格此刻顾不得;

你看一看,快看一看,

桦皮船上装的是什么?

嗬,绣花的垫肩一副副,

犴皮针线包数不清多少个,

还有鲜鱼狍子肉一筐筐,

船头上,插一面锦旗红似火……

这么重的礼物送给谁?

小云雀猜呀猜不着。

待要问,抬头不见了桦皮船,

只听得和风送来一支歌:

额尔古纳河畔有千万朵花哟,

开在咱鄂温克心上的有一朵;

感谢党中央派来的子弟兵哟,

进山修路,给咱带来了幸福和欢乐……

「壁上飞」

脚踩一江风涛,

头顶一线青天,

绳系悠悠白云彩,

飞身绝壁间。

腾下跃下似雄鹰,

搅乱云海澜;

飞来荡云若钢丸,

弹颤万仞山!

三尺钢钎操在手,

犹舞赶山鞭,

携惊雷,挟闪电,

扫尽千重险!

嘿,真不愧叫「壁上飞」,

浩气冲霄汉,

挥钎劈出五彩路,

呼唤汽笛震群山。

浑身虎胆怎炼成?

举目崖头看,

啊,铁笔铮铮七个字:

万水千山只等闲!

给大山命名

枕着冰雪,披着风雨,

一座座山,沉睡了多少个世纪,

兴许是过于荒凉,过于冷寂,

竞沒有人给它们起个名字。

而今,我们用开山的炮声,

撩起它们沉重的眼皮,

醒来吧,醒来吧,快抖擞精神

参加一场别致的命名典礼。

这道岗真险,怪石嶙峋,

我们就在这里扎营盘,启新居;

好,就给你起名「铁兵岗」,

和战士同享崇高荣誉。

这座峰真高,离天三尺,

我们要在半山筑起条条路基;

行,就给你起名「穿云峰」,

和战士同怀凌云壮志。

这道岭真陡,刀砍斧劈,

岭下,是即将动工的大桥工地;

对,就给你起名「飞虹岭」,

和战士同抒满怀诗意。

哈,这架山前边一览无余,

或许,这里将成为繁华的城市;

给你起个特别的名字: 「无名山」,

让子孙后代永不忘记这里的过去……

起一个名字,添一份欢乐,

战士,又多了一位相伴相依的同志;

起一个名字,添一份欣喜,

祖国,又多了一个有名有姓的儿子!

今天,在地球的花名冊上,

我们注册一个个崭新的名字;

不久,大山将用巍峨的肩膀,

扛起战士的嘱托,祖国的期冀……

开山炮

开山炮,开山炮,

轰隆轰隆震九霄,

如狂飙,似风暴,

惊得地动山也摇!

性子刚強胆气豪,

吼声声,只把巉岩找;

脾气火爆劲头足,

声声吼,专拣顽石敲。

叫山低头,山低头,

叫山让道,山让道,

管什么谷深,坡陡,岩峭,

喊声滾,顿时影迹全消。

从来唱的攻坚调,

从来吹的冲锋号,

哪里需要就到哪,

开出大路一条条。

开山炮,开山炮,

最像战士嗓门高,

喊出心中的理想,

志在四方修铁道!

铁肩膀

有名有姓的王小刚,

战友们偏喊铁肩膀,

问来由,有来由,

且听吕粱清泉唱。

那一年修路进吕梁,

吕梁山路似羊肠,

运不进施工器材怎么办?

小刚扯开嗓门一声雷:扛!

一声雷,千山应,

八百里吕梁春潮涨。

这以后,运输队伍日夜忙,

肩罢太阳肩月亮。

根根枕木插飞翼,

袋袋水泥添翅膀……

小刚他,专拣重担肩上挑,

磨烂了多少肩垫和鞋帮。

一次抬机械过断崖,

路窄如丝险难当,

小刚「咚」的跳下去,

来,踩着我的肩膀上!

不知谁看着赞一句,

嘿,真是一付铁肩膀!

这一锤可是定了音,

战友们顺嘴叫得当当响……

战士爱闻硝烟味

虎恋青山,

龙恋水,

战士常点开山炮,

爱闻硝烟味。

谁说硝烟苦,

甜胜甘泉沁心肺;

莫道硝烟涩,

浓似醇酒惹人醉。

一日闻不着,

饭不香,菜不美,

夜来难入睡。

工地硝烟细品味,

长忆革命老前辈,

戍马沙场经百战,

奋勇歼敌匪,

但有硝烟弥漫处,

杀声似惊雷,

战旗猎猎飞……

万里征途鼓角催,

革命代代紧相随!

而今咱又伴硝烟,

踏遍千山和万水,

春色着意描,

彩虹精心绘。

硝烟里,凿长隧,

排炮振雄威;

硝烟里,劈悬崖,

无坚不可摧!

硝烟浓时鏖战急,

硝烟飘处歌声脆,

硝烟散尽举目望,

山滴翠,水明媚,

钢轨穿南北,

列车快如飞,

一路风光美……

虎恋青山,

龙恋水,

战士呵,

终生爱闻硝烟味!

深山测绘

哨声喚醒峻岭,测旗压矮崇山,

花杆塔尺搅得林海波翻浪卷,

我们呵,脚板量尽崎岖险道,

怀揣蓝图,描绘闪光的经纬线。

看峰岳山峦重重叠叠多么任性,

你推我挤,直欲撑破青天,

千百年来谁碰过,谁惹过?

今天,却一任我们整编,指点。

这座山太高,要削,要斩,

那条涧太深,要平,要填,

这架梁霸着道,要砍开劈倒,

那道岭拦着路,要打透捅穿!

什么鬼见愁、老虎嘴、鹰爪岩,

统统要它们在地球上滚蛋;

1240、1399、1687、2116……

所有的高地呵,以后就一线相连。

峡谷间,将高耸座座桥礅与群山为伍,

峭壁旁,要飞挂条条彩虹和瀑布作伴,

峰岭上,会撒满颗颗明珠同星月争辉,

山窝窝里,将落成现代化的车站……

祖国呵,派我们进山测绘,

亘古深山返老还童的日子已经不远,

时代列车的第一声汽笛,

将拉来一个红红火火的春天!

(以上诗作写于1975年至1979年间,部分刊载于 【志在四方】【铁道兵】报【解放军文艺】【北方文学】【芒种】【太原文艺】等报刊。)

郭 辉 印 象
赵海建


我与郭辉的交往,算起来已有30多年了。1973年的初春,我所在的铁道兵第四师建筑给水发电独立营测量班,来了两位新兵。一位姓何,是山东兵;一位姓郭,是湖南兵,就是郭辉了。郭辉那时身材单瘦,眉眼还说得上是清秀,一开口,就有着很重的南方口音,所以不怎么喜欢说话;仔细看他,骨子里面隐隐露出来的神情,似乎有些怯,又似乎有些傲。班长安排床位时,正好把他安在了我们房间那个可以并排睡五个人的土坑上。或许这是命运之神的一种特别眷顾吧,从此,我与郭辉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我们班是住在河北丰润县的变压器厂内。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大部份的时间是在外面的施工连队驻勤。我和郭辉被一起派出去驻勤,去过很多地方,比如北京通县附近的燕郊,天津蓟县的邦均,河北滦县的沙河驿、坨子头等等。我们测线路,爬水塔,为给水管道抄平,给混凝土施工做实验,那些日子很辛苦,也很快乐。业余时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各买了一把口琴来,学着一边吹,一边用舌头打拍子。当时我还是营部团支部的宣传委员,上面布置任务了,郭辉就帮着我去出墙报,出大批判专栏,他写字,我画题图和插花,配合得十分默契。郭辉过18周岁生日时,我在丰润县城唯一一家饭馆里请他吃饭,为他庆贺,就我们两个人,点了菜,喝了啤酒。后来郭辉几次给我说起,哪是他生平第一次喝啤酒。郭辉对我也很关照。有一次我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他连续几天给我打病号饭,还帮着我洗东洗西的,让我十分感动。1975年初,我从部队退伍,郭辉送我一直送到了北京,送上了火车。
原以为我们就这样分别了,天各一方,再也难得见面。哪知道人间自有天缘巧合。后来,郭辉他们部队移师修建太(原)古(交)线,到了太原。1976年12月,我被推荐到山西医学院上大学,也到了太原,我们又聚到一起了。那时郭辉已被调到师文艺宣传队搞创作,住在新建北路;我们学校是在新建南路,隔得很近,自然就走动得更勤了。我们常常结伴去迎泽公园等地方玩,冬日里就去溜冰;也偶而抽空到测量班的战友那里去走动走动,述述旧;更多的时候则是上市里大大小小的电影院,看那些刚刚解禁的故事片。郭辉他们的伙食不怎么好,我就时常喊他到我们学校来吃饭,或是到外面上馆子,我们班上的同学,他差不多都认得了。他有一次要动个小手术,为顺利些,我还特意去请了我们学院的一个教授,来为他主刀。转眼到了1979年初,由于种种原因,郭辉确定要复员了。那时他在文学创作上已初露才华,小有成绩,我很想他能在太原留下来,就通过在63军军部工作的我哥哥出面,将他推荐到了山西电视台。但他实在是不太适应北方的天气和饮食习惯,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回家。走的那天,我到太原火车站去送他,在敲锣打鼓的欢送队伍里,仅有我这唯一一个不穿军装的老百姓。我将他送到站台,送上开往湖南的火车,含泪道别。火车开出去老远老远,直到不见影子了,我还一个人站在空空落落的站台上。
还是与郭辉同在测量班时,我就知道了他喜欢读书,爱写写划划,作了许多笔记,还偷偷地学着写诗。就因为这种爱好,使营部和班里一些人对他有点看法,说他是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成名成家。这种看法在当时是很要命的,无疑就影响了他政治上的进步,以至于晚他两年入伍的新兵都入了党,当上了副班长、班长,他还是只能在星期六的下午去过团组织生活。直到1976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诗歌处女作,他的境遇才有所改善。需要提及的是,在这首诗里,郭辉把我的名字也写进去了:「海建曾是我们的小画家/可不,照相时他还拿着宣传画一卷/如今呵,他正以荒原为纸钻机作笔/为祖国描绘着石油工业的灿烂春天……」郭辉发表作品后,先是受领导指派搞了一段时间的通讯报道工作,接着被调到了师文艺宣传队,并终于解决了组织问题,成了一名预备党员,了了一桩心愿。1978年,他被抽调到铁道兵诗歌创作小组,到东北三省采风、创作,写了不少诗歌,并在【解放军文艺】、【铁道兵】报、【北京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回到北京后,又被借调到铁道兵文工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重新回到所在部队。再后来,似乎是紧赶慢赶的,没多久就脱下军装复员回到了家乡。落差这样大,这中间无疑有着郭辉性格上的原因,但肯定也有着组织方面的原因。说实话,我当时是很有些为郭辉未能被部队重用而深感惋惜的。
郭辉出版了一本书叫【兵日记】,收录的是他记于1975年至1976年两年之间的日记。大的背景,这是文革的最后两年。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又是在部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里,郭辉借助于自己的笔,记述了一个战士的日常工作、生活情况,记述了一个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决不同于另外一个人的心路历程,情感历程。毫无疑问,当年在记这些日记时,他的思想、笔触都还并不成熟;他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自然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和片面的地方;尤其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所以,在他的笔下,就避免不了出现一些幼稚的观点、看法,甚至一些政治意义上社会意义上的谬误,以及一些文字语法上的纰漏。但唯其如此,这些日记才显得更加真实,更有份量。这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文字,少了许多修饰,多了许多率性,几十年后再来读,无疑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而且,这些日记已经是历史了,虽然它只是从极小的一个侧面,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但以小窥大,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历史发展的脉络,多少有着那么一点史料的价值。
当过兵的人,特别是当过铁道兵的人,如果能读到这本【兵日记】,想来是会有一种亲切感的吧。岁月如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喜欢怀旧。我现在就是如此,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过去的年代,而且特别容易想起那些当兵的日子,那毕竟是我们最为难忘的青春岁月!2005年的八一建军节,我回到国内,到唐山参加了一次铁道兵战友的聚会,郭辉也前往参加了。我们会见到了同师的、同团的、同营的、同连的、同排的战友,尤其让我和郭辉惊喜的是,我们还见到了两位同班的战友。30多年未见了,我们都不敢相认了,其中一位曾经是我们的副班长,现在已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了,天气那么炎热,他却还戴着一顶旧军帽,眼睛也瞎了一只,着实令人心酸。在宴会上,当每一位战友面对大家做着自我介绍时,当我们举起酒杯共同祝福时,当全体战友齐声合唱【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时,大家都禁不住万分激动,好多战友潸然泪下。是的,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经不存在了,成为历史了,但铁道兵这三个字,是永远地铬在了我们的心上,不可磨灭!基于此,我们要向郭辉致意。他提供的虽然只是一册个人的日记文本,但从日记里,还有附在日记后面的那些描写铁道兵生活的诗篇里,我们找到了我们共同的昔往,找到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铁道兵情结。
我移居海外多年,值得欣慰的是,我与郭辉从没有中断过联系,而且现在的联系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了。郭辉出版【兵日记】时,嘱我写点什么,推却不掉,只能从命。我笔拙,不知从何写起,大部分笔墨,就写了我们30多年的友情,写了对于郭辉的一点印象,权当是对铁道兵生活的一种怀念吧。

作家简介 郭辉,湖南桃江人。1955年出生,1973年入伍,服役于铁四师,先在建筑给水发电营测量班当战士,后调到师宣传队搞创作,仍为战士。1979年复员,安排在桃江县文化馆工作,任文学专干、副馆长、馆长。后调到益阳市,先后在市文化局、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市文联等单位工作,历任科员、科长、副处级研究员,市文联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并兼任【散文诗】刊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1976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处女作起,至今已在【诗刊】【星星】【人民文学】【十月】【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等刊物发表诗歌1000多首;在【十月】【人民文学】【芙蓉】【青年文学】【湖南文学】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50多篇。著有【美人窝风情】【吮吸爱的光芒】【永远的乡土】【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诗歌方阵·郭辉卷】【错过一生的好时光】【兵日记】【九味泥土】【三生树】等诗文集。作品入选【中国新诗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中国散文诗90年】【21世纪散文诗排行榜】【中国年度诗选】【中国年度散文诗选】等选本并多次获奖。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