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中国传统画家如何在当代「每天用功」?

2024-03-19国风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徐翌晟)「日课」二字对于中国传统画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每天不停歇地用功!正在上海芊荷艺术空间举行的「日课——陈翔、汤哲明、钱轶士、谢兴涛作品展」上,这是几位艺术家的共识。

策展人熊宜敬认为在古代文人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写字画画,生活和艺术创作融为一体,而现在生活环境明显复杂丰富,「我们在追问艺术家作品的面貌时,可能更需要去挖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展览的四位艺术家都有非常扎实的传统笔墨设色等能力,可是,每个人呈现出面貌却截然不同。

陈翔青绿山水画中的「老头」,或三三两两在山间行走,或独坐孤舟中,或两两相对于茅草亭,「让老头代替我去感受大自然,代替我去放松」。陈翔认为,绘画对自己而言,从来不是去刻意追求什么,而要自然而然地去表现什么。「我的基本观点就是:你是怎么样一个人,你就会画怎么样的一种画。风格或者图示,不是刻意创造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汤哲明一直从事山水画创作,已有三十载,尤其专注研究两宋时期的山水。「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学画的年代,包括从事研究工作的时代,能满足自己少年时开始学画的那些理想。传统的中国画曾经遭遇很多碰撞,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也产生了很多融合。在我们那个年代,要找到信心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此次画【梵净乐土】以及【仙都瑞色】,都体现了汤哲明由师古至师造化乃至师心给他带来的下笔自信。

艺术家钱轶士此次展出的【赤城】【青湖】【赭岱】【玉嶂】等作品描绘了祖国大西北的壮观景象。虽然画的是大西北的独特物象,但借鉴的还是画江南的细腻手法。

谢兴涛的作品绘在绢本上,「这种绢本是用野蚕丝做的,是几十年前的老材料。刚开始时还不能使用,因为它的经纬纹路比较粗,一受水,材料就会鼓起来,要用蒸汽熨斗熨烫到一定程度,才能落笔」。他对于材料的极致讲究,才有了今天的作品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