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丈夫酒后出上联「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妻子下联妙

2024-08-29国风

丈夫酒后出上联"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妻子下联妙

世人皆知古代文人雅士爱以诗词歌赋互相唱和,却不知在闺房之中,夫妻二人也常以对联为乐。有这样一位姓卢的书生,一日酒后兴起,突发奇想要与妻子对对联。他自诩才高八斗,便出了一个颇为刁钻的上联:"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这上联不仅将四大美人一网打尽,还暗含几分挑逗之意。卢书生本以为妻子必定难以对出,却不料她竟是个才女,片刻思索便对出了一个绝妙的下联。这下联不仅工整对仗,还暗藏玄机,令卢书生大为惊叹。究竟这位贤妻对出了什么样的下联?她又是如何巧妙地化解了丈夫的"醉言醉语"呢?

古代文人的对联游戏

世人都知道古代文人爱吟诗作对,却不知这对联游戏竟然如此盛行,连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琅琅上口的对联声。从皇宫大院到寻常百姓家,对联早已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娱乐。

话说在那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与弟子们玩过一种名为"连语"的游戏,这可以说是对联的雏形了。到了汉代,那著名的"黄河尚未清,圣人还未生"的对子,更是脍炙人口。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文字游戏,竟然从那时一直流传到今天!

对联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还得从它的特点说起。世人都道对联讲究工整对仗,字数相等,平仄相合,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规矩。正是这些规矩,让对联既能展现文人的才学,又能让普通百姓也能参与其中。你瞧,那街边卖豆腐的老王,虽然不识几个大字,可一听到"豆花白如玉",立马就能对出"腐乳香似酥"来。

对联不仅是文人雅士的交流方式,更是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那些才子佳人,常常以对联为媒,互相切磋,甚至借此定下终身大事。你可曾听说过那段"赵州桥边倒骑驴"的佳话?话说有位才子骑驴路过赵州桥,看到桥边一位美貌女子,便生出调戏之心,出了个上联:"赵州桥边倒骑驴"。谁知那女子竟是个才女,立马对出下联:"洛阳城里倒着走"。才子一听,顿时对这位才女心生爱慕,两人就此结为连理。

对联游戏不仅在文人圈子里流行,就连婚姻生活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你可知道,在古时候的婚礼上,新郎新娘还要互相对对子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若是对不出来,那可是要罚酒的。有趣的是,这对子还常常带着几分调侃之意。比如新郎可能会出个上联:"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新娘则会巧妙地对出:"三年不洗也常如新"。这一来一往,既显示了两人的才学,又增进了感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对联在夫妻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些夫妻会用对联来表达爱意,有些则用来调侃对方。就拿我们这位卢书生来说,他那"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的上联,看似是在显摆自己的学问,实则是在调侃自己的妻子。你瞧,这上联中的四位美人,可都是让君王神魂颠倒的角色。卢书生这是在暗示自己也像君王一样,被美人迷住了心智啊!

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对联游戏,它不仅能增进夫妻感情,还能化解矛盾呢。你想啊,若是夫妻二人吵架,直接说出心里话,那可能会伤了和气。但若是用对联来表达,既能说出心里话,又不会太过直白,岂不是两全其美?

卢书生的醉后趣事

说到这位卢书生,可不是个寻常人物。他祖上曾在朝为官,家中藏书万卷,从小就浸润在诗书礼乐之中。卢书生天资聪颖,十岁能诗,十五能文,二十岁就中了秀才。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他正准备参加科举时,朝廷突然下令停考三年。这一耽搁,卢书生的仕途也就此搁浅。

虽然功名未成,但卢书生的才学却是实打实的。他常常与同窗好友吟诗作对,饮酒论道,在当地也颇有些名气。有趣的是,这位才子还有个雅号叫"醉墨居士"。为何叫这个名字呢?原来卢书生酷爱饮酒,每次酒酣耳热之时,总喜欢拿起毛笔书写诗词。他常说:"饮酒能让人忘却烦恼,写字能让人沉淀思绪。"就这样,"醉墨居士"的雅号在文人圈子里渐渐传开了。

话说那一日,卢书生与几位好友饮酒赏梅。酒过三巡,众人兴致正高,便提议玩起了对联游戏。一位朋友出了个上联:"梅花三弄",卢书生立马对出:"竹影横斜"。又一位朋友出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卢书生对曰:"雪皑皑兮关山难"。几轮下来,卢书生对对如流,赢得满堂喝彩。

酒至半酣,卢书生兴致愈发高涨。他站起身来,手执酒杯,朗声道:"诸位,咱们这对联太过寻常,不如来点新鲜的!"说着,他眼珠一转,灵机一动,竟想到了四大美人。他一拍桌子,朗声道:"诸位听好了!我这上联是: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要知道,这上联可不简单。首先,它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美人一网打尽。其次,每个美人前面的动词都不相同,可谓巧妙。再者,这上联还暗含了几分挑逗之意,颇有些风流才子的味道。

众人听罢,纷纷拍案叫绝。有人说:"卢兄此联,不仅工整对仗,还暗藏玄机,实在高明!"也有人打趣道:"卢兄啊卢兄,你这可是要惹夫人生气啊!"卢书生却不以为然,笑道:"无妨无妨,我家夫人最是通情达理,定不会见怪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卢书生这番话,正巧被刚从厨房出来的夫人听了个正着。只见她眉头一皱,却又很快舒展开来。她没有发作,而是悄悄退回了内室。

酒宴散后,卢书生醉醺醺地回到家中。刚一进门,就看到夫人正坐在灯下绣花。卢书生酒兴未消,便将方才那上联又说了一遍,还得意洋洋地问道:"夫人啊,你且想想,能对得出来吗?"

谁料夫人放下手中的绣活,莞尔一笑,说道:"夫君既然出了上联,妾身岂能不对?且听我道来。"说着,她清了清嗓子,缓缓道出了下联。

这下联究竟是什么呢?它又如何巧妙地化解了丈夫的"醉言醉语"呢?且听下回分解。

卢夫人的绝妙应对

卢夫人的才学背景可谓深厚。她出身世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传闻她七岁能诵【诗经】,十岁通【论语】,十五岁时就能与父亲的文人朋友们谈笑风生。她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还擅长琴棋书画,可谓才貌双全。

正是这样的才学背景,让卢夫人在面对丈夫的"醉言醉语"时,能够从容应对。当卢书生醉醺醺地说出那句"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的上联时,卢夫人并没有生气,而是巧妙地对出了一句绝妙的下联。

只听卢夫人缓缓道来:"掷潘安,窥宋玉,歌长恭,看卫玠。"

这下联一出,卢书生顿时酒醒了大半。他惊讶地看着妻子,一时竟说不出话来。这下联不仅工整对仗,而且意境深远,更妙的是,它巧妙地化解了丈夫的"醉言醉语",还暗含了几分调侃之意。

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这个下联。首先,"掷潘安"中的潘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美男子,相传他每次出门,都会引得路人争相围观,甚至有人会向他投掷水果。"窥宋玉"则是指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宋玉,他以美貌闻名,据说曾有邻家少女隔墙偷窥他。"歌长恭"中的长恭是唐代著名的歌舞艺人,以美貌和才艺著称。"看卫玠"则是指晋代的美男子卫玠,他容貌俊美,每次外出都会引起轰动。

卢夫人这个下联,不仅在形式上与上联完美对应,每个人物前也都用了不同的动词,而且在内容上也十分巧妙。上联中卢书生提到的是四大美人,而下联中卢夫人则列举了四位著名的美男子。这一来一往,既显示了卢夫人的学识渊博,又巧妙地回击了丈夫的"醉言醉语"。

更妙的是,卢夫人的下联还暗含了几分调侃之意。"掷潘安"可以理解为对潘安的倾慕之情如此强烈,以至于要向他投掷水果;"窥宋玉"则暗示了对宋玉的偷看行为;"歌长恭"可以理解为对长恭的赞美之歌;"看卫玠"则直接表达了对卫玠的欣赏。这些动词的选择,既回应了丈夫上联中的"抱""遇""问""想",又巧妙地表达了对这些美男子的欣赏之情。

卢夫人的这个下联,可以说是妙到毫巅。它不仅在形式上完美对仗,在内容上也十分巧妙,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化解了丈夫的"醉言醉语",既不失礼节,又不失风趣。这种智慧和才学,正是卢夫人多年积累的结果。

卢书生听完妻子的下联,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拍着大腿说道:"妙啊妙啊!夫人这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实在是高明!我卢某人自愧不如啊!"

卢夫人见丈夫如此反应,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她轻声说道:"夫君谬赞了。妾身不过是略通文墨,哪里比得上夫君的才学渊博。"

卢书生听了这话,连连摆手道:"夫人太谦虚了。这下联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对仗工整,更在于它巧妙地化解了我的醉言醉语。夫人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以文会友,实在是我的知己啊!"

就这样,卢书生夫妇借着这个对联,不仅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这个小小的对联游戏,不仅展现了两人的才学,更体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智慧。

才子佳人的文学交锋

卢书生与卢夫人的这番对答,很快就在当地文人圈子里传开了。众人纷纷称赞,说这对夫妻真乃才子佳人,堪称珠联璧合。一时间,卢家成了文人雅士们争相拜访的地方。

有一日,当地的一位著名诗人赵明远慕名而来。赵明远在文坛上颇有名气,曾多次参加科举,虽未中举,但其诗词却广为流传。他此次来访,一是为了见识一下这对才子佳人,二是想与他们切磋文学。

赵明远到来时,卢书生正好不在家。卢夫人作为主人,自然要出来接待。两人寒暄过后,赵明远提议玩个文字游戏。他说:"久闻卢夫人才学渊博,不如我们来个文字接龙如何?我出一个字,夫人接一个字,如此往复,直到谁接不上为止。"

卢夫人欣然应允。赵明远思索片刻,说道:"那就从'春'字开始吧。"

卢夫人不假思索,立即接道:"春风。"

赵明远接着说:"风雨。"

卢夫人紧随其后:"雨露。"

赵明远稍作思考:"露珠。"

卢夫人不慌不忙:"珠玉。"

赵明远眼前一亮:"玉兰。"

卢夫人从容应对:"兰芷。"

赵明远略显吃力:"芷兰。"

卢夫人轻松接上:"兰亭。"

赵明远眉头微皱:"亭台。"

卢夫人接得飞快:"台阁。"

赵明远略显急促:"阁楼。"

卢夫人不慌不忙:"楼阁。"

赵明远沉思良久,终于难以接上。他不禁感叹道:"卢夫人的才学果然名不虚传,在下佩服!"

就在这时,卢书生从外面回来了。听说赵明远在此,他连忙上前见礼。赵明远向卢书生讲述了刚才与卢夫人的文字接龙游戏,并再次表示对卢夫人才学的赞叹。

卢书生听罢,笑着说道:"赵兄不必过谦。我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三人来个联句游戏如何?每人作一句,凑成一首五言绝句。"

赵明远和卢夫人都觉得这个提议甚好,于是三人开始了新的文学交锋。

卢书生率先开口:"春风拂柳岸。"

赵明远接着吟道:"细雨润青苔。"

卢夫人沉吟片刻,说出第三句:"远山含翠色。"

轮到卢书生收尾,他略作思考,最后吟出:"近水映楼台。"

这首即兴创作的五言绝句一出,三人都觉得颇为满意。卢书生赞道:"这首诗虽然是即兴之作,但意境优美,韵律和谐,实在是不错。"

赵明远也连连点头:"确实如此。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既有动态的春风细雨,又有静态的远山近水,可谓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卢夫人补充道:"而且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春风拂柳岸'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细雨润青苔'展现了雨后的清新;'远山含翠色'勾勒出远处的景色;'近水映楼台'则带出了近处的建筑。远近结合,更显层次。"

三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对这首即兴创作的诗进行品评。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现了各自的才学,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这次的文学交锋,让赵明远对卢家夫妇的才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不禁感叹道:"今日一见,方知卢兄夫妇果然名不虚传。能与二位相遇,实乃我之幸事。"

卢书生和卢夫人也对赵明远的才学表示赞赏。卢书生说道:"赵兄谬赞了。今日一见,我们也受益良多。希望日后能常来往,切磋文学。"

就这样,三人相谈甚欢,直到日落西山,赵明远才依依不舍地告辞离去。这次的文学交锋,不仅展现了卢家夫妇的才学,也为他们结识了一位新的文友。从此以后,卢家更成了当地文人雅士常来往的地方,时常有诗会酒宴,往来甚是热闹。

佳话流传后世

卢书生与卢夫人的才学佳话很快传遍了整个县城,甚至传到了邻近的州府。不少文人雅士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对才子佳人的风采。卢家的小院子也因此成了当地的文化中心,时常有诗会、酒宴举行,往来甚是热闹。

有一天,州府的一位高官路过此地,听闻卢家的传说,便决定亲自拜访。这位高官姓李,名为李明德,是当朝的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一直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

李明德到访的那天,卢家小院里格外热闹。卢书生和卢夫人早已准备妥当,院子里摆满了鲜花,书房里的书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当李明德走进院子时,卢书生夫妇出门相迎。

寒暄过后,李明德直言来意:"久闻卢先生夫妇才学渊博,今日特来拜访,想请教一二。"

卢书生谦逊地说道:"大人谬赞了,我们不过是略通文墨罢了。"

李明德笑道:"那不如我们来个对对子游戏如何?我出上联,请卢先生夫妇对个下联。"

卢书生和卢夫人对视一眼,欣然应允。

李明德沉思片刻,说道:"那么,上联是:'春风十里,不如君来一笑'。"

这个上联可谓精妙,不仅包含了自然景象,还融入了人文情怀。卢书生和卢夫人听后,都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卢夫人开口道:"下联可以是:'秋水一泓,何似卿去三更'。"

李明德听后,不禁拍案叫绝:"妙哉!这个下联不仅在字数和平仄上与上联完美对应,而且在意境上也相得益彰。上联说的是春天,下联对应的是秋天;上联提到了'十里',下联对应的是'一泓';上联说'不如君来',下联对应的是'何似卿去';上联的'一笑',下联对应的是'三更'。而且,'秋水一泓'这个意象,与'春风十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季节的变化,又有景物的转换。"

卢书生也赞叹道:"夫人的这个下联,确实妙极了。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春风十里'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秋水一泓'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深邃。'君来一笑'是欢喜的,而'卿去三更'则带有一丝离愁别绪。这种喜悦与忧伤的对比,更添加了诗意的美感。"

李明德听了这番解说,更是赞不绝口。他说道:"卢夫人的才学果然名不虚传。这个下联不仅在形式上完美,在内容上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它让我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将相思之情寄托在自然景象之中。"

卢夫人谦虚地说道:"大人过奖了。这不过是平日读书所得,略加思索罢了。"

李明德摇头道:"卢夫人太谦虚了。这种即兴对对的能力,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它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敏捷的思维,以及对语言的精准把握。卢夫人能在短时间内对出如此精妙的下联,足见才学非凡。"

这次对对子的游戏,不仅让李明德对卢家夫妇的才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他对民间隐藏的文学talent有了新的认识。他感叹道:"民间果然藏龙卧虎,像卢先生夫妇这样的才子佳人,若是出仕朝廷,必定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从那以后,李明德经常派人来卢家请教文学问题,有时还会邀请卢书生夫妇去州府参加文会。卢家的名声因此越传越广,不仅在本地,在整个州府乃至周边地区都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多年后,当地修编县志时,特地将卢书生夫妇的故事收录其中,称之为"才子佳人,珠联璧合"的佳话。这个故事也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当地的一段文化传奇。

人们常说,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卢书生夫妇的故事,正是这种知音相逢的美好写照。他们的才学互补,情感和谐,不仅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姻缘,也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学问,珍惜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