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他的画,藏在江南水乡中

2024-08-18国风

潮新闻客户端 实习生 牟书瑶 记者 李娇俨

潘鸿海,名字中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水,水便是他笔下最质朴寻常的命题。

在中国,当人们谈到水乡,就一定会谈到潘鸿海,谈到他的油画。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文联主席许江曾评价他为「水乡的守望者」,「潘老师一生画江南水乡,说他是江南的儿子,毫不为奇。他把水乡画出一种苏绣一般的细腻光泽,一种古砚新墨、淳朴温润的清风雅韵。」

展览现场。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实习生 王伊灵 摄

8月9日,「风景旧曾谙——潘鸿海油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展览持续至9月8日。流连于潘鸿海笔下的江南,我们捕捉到古典东方抒情意蕴,望见乡愁,望见诗意。

01

「江南的儿子」

在南山路下车,满目皆是青翠。梧桐掩映下,深浅暗淡的光斑相映成趣。顺着这片绿意走到尽头,便是浙江美术馆。

立秋过后,浙江美术馆四展齐开,迎来建馆15周年生日。步入美术馆,有风君首先看到的就是「风景旧曾谙——潘鸿海油画艺术展」。

展览分艺术津梁、故乡情韵、一片江南3个单元,共展出100余件作品和文献,时间跨度近40年,既有潘鸿海早期的油画和连环画作品【鲁迅演讲】【马克思刻苦读书的故事】等,又有其个人风格明显的江南水乡油画作品,还有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美丽洲——玉馨良渚】。从早期素描到江南水乡油画,全面回顾了他一生的艺术创作历程。

海报。图源 浙江美术馆

展厅门口,主海报上呈现了潘鸿海的画作【水上人家】:一叶乌篷小船在碧波中悠悠荡开,身着蓝印花布衣的江南女子弯腰揽水……在他的学生,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陆琦看来,这幅画完美呈现了潘鸿海的美学特点,「他的唯美带有农村的质朴性,并不是通过珠光宝气堆砌的。」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这片土地便成为了他生命的底色。潘鸿海出生于上海梅陇镇,求学于西子湖畔的中国美院,直至生命的末尾,他都没有离开过江南水乡。他曾这样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情感:「对我而言,江南是我内心深处排遣不去的情绪,生于斯,长于斯,江南是梦,天人合一。」

展览现场。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实习生 王伊灵 摄

河流水田,石桥桑麻,白墙黛瓦,村姑渔船……在一个个江南意象中,我们拼凑出有关潘鸿海的第一印象。在温润柔和、青砖黛瓦的江南孕育下长大,他画江南光景,画江南女子,氤氲着水汽的江南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成为画中永恒的眷恋和母题。

02

中国式乡情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画家笔下的江南,多是用水墨渲染的氤氲风雅。国画是独具有中国韵味的画种,在江南风景的表意中具有天然的优势,而起源于西方的油画更多与浓烈、写实等关键词相绑定。油画家要画江南,并不容易。

【晨曦】 2000年 81x100cm

在油画中国化的过程中,如何抒情是中国油画家面临的一个挑战和历史使命。潘鸿海将来自西方的写实技法与中国古典的抒情方式相结合,给出了「如何抒情」的个人解答。许江从潘鸿海的作品中,拈出三方面诗性特点:抒情雅怨,那深远而动人的雅怨相兼的抒情传统;味象超然,那水乡之意的味然度见;心随笔转,那心物两造的诗性语言。

漫步于潘鸿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突破油画的造型、色彩、构成等形式语言的学院式思考,积极探索本土化的笔触表达与视觉语言的尝试。他深入发掘江南水乡的古老与诗性,淬炼出具有东方古典抒情意味的作品,让江南之美走入人们的视野。

展览现场。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实习生 王伊灵 摄

步入第二展厅,满眼尽是绿意。余晖斜落于晚树是黄绿色、碧水倒映的爬山虎是翠绿色、雾气萦绕的茂林是灰绿色……绿色一直被称为是最难画出油画味道的色彩,而在潘鸿海的笔下,绿色可静谧隽永,也可生机活泼。陆琦告诉有风君,「画绿的难点在于,油画较为沉着,如果颜色调色不好,就容易变俗气。但在潘老师的画里,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绿是不一样的,他用不同的光影画出了绿的不同颜色。」

色彩,是潘鸿海对江南气质最精准的捕捉。正如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所说,潘鸿海的这些江南风景展示了江南写实风景的某种色彩突破,他画出了江南的两种色彩谱系,并力求在这两种色系里画出风景的实在感,在具象之中提纯江南的色彩诗性,以宁谧、沉静、苍朴和隽永来呈现人们心目中的另一种江南记忆。

【宁静的河埠头】。图源 浙江美术馆

再次回顾展览的主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潘鸿海画笔下传达出的诗意又质朴的江南美学,与千年前白居易诗情中的江南光景不期而遇。这些有关江南的诗情画意,重塑了我们对于江南的思考,对于江南的记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