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艺术因情感而生:【致敬苏东坡】张浩艺术主题展已于3月23日启幕

2024-03-28国风

【致敬苏东坡】张浩艺术主题展已于2024年3月23日在杭州人可艺术中心重磅开幕。艺术家张浩用时三年,从2021年至2023年,踏寻苏东坡一生的足迹,实地考察常州、镇江、儋州、惠州、黄州…… 这段旅程激发了他创作数十幅令人赞叹的精彩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 最佳纪念地——在苏东坡遗迹上致敬苏东坡

据学者考究,位于众安桥旁的人可艺术中心是昔日苏东坡抗击瘟疫建立安乐坊之地。近一千年前,苏东坡常常路经人可艺术中心前往吉祥寺赏牡丹,留下了数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二十三日,苏东坡写下【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而在952年后的3月23日,【致敬苏东坡】张浩艺术主题展也在相同的日期开幕。

人可艺术中心外景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 张浩与张浩 —— 重写【寒食帖】的宿命

【寒食帖】诞生后不久,即为宋时崇州先贤张浩所得。张浩作为河南永安县作县令,是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好友。黄庭坚因与张浩是旧交,又因【寒食帖】为苏轼所写,当即慨然题跋,就此珠联璧合成为「绝代之珍」,被张浩收藏于江源张家老屋——善颂堂,使之流芳千古。千年宿命,同名同姓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浩,在睡梦中与苏东坡神交,「2012年7月8日,我在午睡的梦中得到了书写【寒食帖】的感觉:凭着想象感觉苏东坡这个人……」张浩以其匠心独运的现代视角重写【寒食帖】,赋予这份传世之作新的生命力。

(宋)苏轼【寒食帖】

张浩2012年重写【寒食帖】

张浩重写【寒食帖】(局部)

3. 万水与千山——三年踏寻东坡的遗迹

从杭州到常州、镇江、儋州再到惠州、黄州,张浩在2021年至2023年间以踏寻苏东坡一生的足迹为线索创作了数十幅作品。艺术家用其独特的艺术作品,表达对历史、文明乃至苏东坡个人的崇高敬意。

展览现场

张浩作品【致敬苏东坡之八<儋州的苏东坡>】

张浩作品【致敬苏东坡之二<照亮天堂>】

展览现场

张浩作品【致敬苏东坡之七<苏东坡在儋州>】 展览现场

4.心与心相通 —— 以诗入画意无穷

在张浩的艺术世界里,苏东坡的诗词不是文字,更是跨越时空的艺术语言。艺术家将苏东坡的经典诗词【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重塑为一幅幅充满现代感的画作与书法。这是一场横跨时空的对话:张浩,在艺五十年,致敬苏东坡,永垂千年。

张浩作品【致敬苏东坡之五<记承天寺夜游>】 展览现场

张浩作品【致敬苏东坡之六<后赤壁赋>】 展览现场

张浩作品【致敬苏东坡之十一<书文>(祝文九篇、词一篇、后记)】 展览现场

张浩作品【致敬苏东坡之十一<书文>(祝文九篇、词一篇、后记)】(局部)

张浩简介

1962年生于天津。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舒传曦教授工作室,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当代水墨研究所所长。工作生活于杭州。

在五十年来的艺术实践中,经历并实践了从中国「85’艺术新潮」,以及水墨现代主义、实验水墨、表现主义水墨的重要演变,2001年之后超越了现代主义形式,创造出当代水墨的视觉形式。他对感觉过程有着异常自觉的总结:结构,形状,色度和使用毛笔的运动,他将中国性特质的语言描述为「用毛笔思维」,将精神灵魂的诉求凝聚成跨文化、跨文明的形式表达,形成了辨识性极强的精神视觉,是国际艺术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符号,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以及香港和台湾、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多次举办个展或群展。

公共收藏

张浩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并被中国杭州G20峰会主会场永久收藏与陈列。

出版作品集

【张浩】、【ZHANGHAO】、【心灵图】、【张浩画集】、【水墨中国】。

著作文集

【从用毛笔思维到形式的诞生】、【艺术给我】、【筑】、【形式生命与精神视觉一一现代水墨创作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