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80后建筑师取法赵之谦,碑帖融合,入展十三届国展

2024-04-27国风

杜其龙,80后,自署青荷堂,山东菏泽人,现居青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准)、国家一级建造师。

余幼时临池启蒙于祖父,而立之年才接触专业老师,始知何谓书法。及长,便不治它技。回想此数年来涂鸦,洽如儿时挑促织,扑上去,小心翼翼打开双手总是空空如也。

然书法、建筑皆是幼时种下之因,古人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扪心问之,工作无有建树,投身余事,实是愧对领导。

近年书法师从孙云层先生,始似有所得悟,仿佛若有光。越过山丘,诚恐之余唯有勤而行之。

书法作品入展: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轩辕情 中国梦」2024•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河南省书协)

第九届全国电力行业书法作品展(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

首届「翰韵杯」全国书法大赛(妈祖书院)

佳联歌古越,翰墨壮神州——全国楹联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楹联学会)

中国翰园碑林杯全国书法大赛(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凝心铸魂坚守初心」书画展(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兰台翰墨」档案专题展(菏泽市书协)

「山海情深」书法展(青岛市书法家协会)

青岛市「梦圆杯」书法临创展(青岛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青岛市新文艺群体书法大赛(青岛市书协)

国展入展攻略四部曲

书法展称之为国展的,每一个竞争都还是蛮强烈的。譬如十三届国展最终入展数量和初始投稿数量之比大概在1%~2%之间。

艺术不可量化也无绝对,但是在各大展览的成绩,也是在大概率上相对客观的评价。所谓的今人超越古人、王羲之不能入展都是断章取义的伪命题。扯远了,下面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一、读大纲(☆☆☆☆☆)

如同试前研究考试大纲,投展就要仔细读征稿启事,可以避免掉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十三届国展要求「每位作者仅可确定一家团体会员投稿」,这样导致好多人邮寄的地址都不同,弄错了写的再好也白忙活。再就是评审环节增多,非中书协会员会多一次初评,两米多的纸能否经得住折腾,心里要有数。最后作品尺寸,书写用的材料之类,不要标新立异触碰底线。

二、定节点(☆☆☆☆)

我是学建筑的,定好节点、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才能保证项目按时完成。某位大咖曾经说过,投稿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最终投出去。

十三届国展从出征稿启事到截稿三个月时间,当初我定的节点大概是一个月定稿,一个月打磨、一个月落实到作品纸上。看似时间充裕,实则边工作边照顾孩子时间飞快。有些作者说灵感来了轻而易举,我是做不到。

三、磨细节(☆☆☆)

细节也能决定成败。这个内容多一些,比如定字体、形式,选纸张,笔墨。不同的作者差别很大。我是写单字十多公分的行书,形式选择比较常见的三条屏。选择纸张确实做了诸多考量。白宣纸颜色单调,蜡染漂亮但是没有晕化效果。后来去定制,虽不完美也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用新纸有一个「脱敏」的适应过程,曾经看过有人说自己在老师的劝说下买了一张180元的纸,抱着试试的态度投了,结果入展了云云。我承认也没有那个本事。

墨本来想手磨来着,磨了一点果断放弃。用是玄明+云头燕+清水。

纸墨不一定要很贵,适合自己最重要,能力范围内不要太在意价格,毕竟最宝贵的时间都投入了。

有些国展是能引领书坛风向的。书写风格上不要玩花、过于激进。可以融合,但取法要清晰。

最后用字很重要,有些异体字、易混繁体字、地名人名之类要注意,不要在这些字外功上出错。

四、邮寄出(☆☆☆☆☆)

这是一个不用言明却事关成败的环节。到这里,只要投出去就胜利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收获、提高的过程。剩下的交给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