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前半生的他仗着自己的豪门出身「京兆韦杜」,横行霸道于乡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后半生的他却成为一名赫赫有名、受人敬仰的大诗人。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简卢陟】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寄邱员外】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
从一个放荡不羁的浪荡子,成长为一名悠然恬淡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和孟浩然齐名,这中间的改变只源于一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前,年纪15岁的韦应物靠着祖上的封荫出任了宫廷三卫郎将一职,成为玄宗身边的御前侍卫,这一职位让他更加地恃宠而骄、目无他人,他在【逢杨开府】一诗中曾写道: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韦应物被遣散回家。这种荒唐的日子才算是告一段落。
遣散回家后的他,生活陷入贫困,但好在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他遇到了改变了他一生的爱人——妻子元苹。
元苹出身贵族之家,其祖上是北魏的昭成皇帝,父亲是吏部员外郎元挹,真正的书香门第,在元苹的鼓励下,韦应物开始弃武从文,发愤读书。
浪子回头金不换,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名门之后的身份,开始投身仕途。
27岁前后他担任各地县官郡守,45岁之后担任滁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最后在苏州离世,后人尊称他为「韦苏州」。
或许是因为亲身经历历史的沧桑变幻,目睹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沉苦难,也尝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妻子元苹在他40岁的时候离他而去,此后韦应物没有再娶。
所有的这些,导致中年后的他性情发生180度大改变,彻底告别了年少的放纵疏狂,转而清心寡欲,大部分的时候,他都一人独处,于静室中焚香扫坐。
他的这些改变我们可以从他诗作中明显感受到,比如接下来分享的这首诗,火了1200的时光,缓缓打开就如同一幅山水画卷。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这首诗写于滁州刺史任上,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和傍晚雨中野渡时的所见所闻。
怜:怜爱,偏爱。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独怜幽草涧边生」, 首联呈现一幅清幽寂静的环境,潺潺的小溪流,岸边长满幽幽的青草。
而诗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些不为人知的幽草,一片葱葱郁郁的绿色,那样的清新清丽,它们静静地,在岁月的长河中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上有黄鹂深树鸣」。 而在幽草地上空,还有黄鹂鸟儿在树林中婉转的歌唱,它们的声音犹如天籁,让人听着心生欢喜。
青草和鸟鸣交织组成这里清幽雅致的景色,可谓有声有色,从中可以读出诗人恬淡的情怀。
「春潮带雨晚来急」, 傍晚时分,一场春雨倏忽而至,河中的水势变得湍急起来。
「带」字非常生动形象,好像这一场雨和春潮提前商量好的,在这个傍晚一齐涌来。绵绵的春雨让涧边的青草更加绿意盎然,树叶经雨水洗涤也更加青翠。
「野渡无人舟自横」。 郊外的渡口本来人就很少,这一场春雨的降临让行人更加稀少,只有一只无人看管的小舟在河面上任意漂浮、随意东西。
这一句不仅是「野渡无人」意境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韦应物是一个洁身自好,又勤政爱民的诗人,他看到中唐时期动荡的时局,和人们所遭受的苦难,有心想要为国出力,但是无能为力。
想要归隐江湖什么都不管,内心也做不到,于是只能像诗中的这只小舟,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了。
韦应物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卸任苏州刺史时,身上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只能寄宿在苏州的寺庙中,最后客死在苏州。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