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轟炸機
中國05式兩棲車族可謂是「奪島利器」,它是世界上水上速度最快的兩棲車輛,可以達到30公裏每小時。但也有人說,它全身大量使用了鋁合金材料,因此特別「不扛揍」。盡管體型比99A坦克都要大,但只不過是「虛胖」而已,那麽05式的真實實力究竟如何?
▲05式兩棲步戰車,圖片來源:網路
中國對水陸兩棲坦克比較重視,新中國成立後引進的第一款水陸坦克是蘇聯制造的PT-76。PT-76是全世界制造數量最多的水陸坦克。截止停產時,總生產數量高達7000輛以上。在70年代,它曾參與多次局部戰爭,包括中東戰爭、印巴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可以說是實戰經驗最豐富的水陸坦克。蘇聯之所以要研發這款坦克,是源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經驗。1943年蘇聯發動對納粹德國的反攻之後,機械化部隊深入東歐和中歐平原。但這些地帶有相當多的沼澤和南北向的河流,經常導致機械化部隊跟不上步兵部隊的進攻節奏。蘇聯取得二戰勝利後,冷戰隨之到來。蘇聯高層馬上意識到,歐洲將來會是蘇軍機械化部隊的主戰場。
▲PT-76,圖片來源:網路
蘇軍因此需要在兩個方面做好戰爭準備,一是發展更先進的渡河裝備。二是發展水陸坦克,並以上述兩種裝備為基礎,組建水陸兩棲突擊裝甲集群。PT-76坦克的研發代號為740工程,於1951年大量制造並且列裝蘇軍。在1952年的測試中,PT-76在兩棲登陸方面的表現也良好。PT-76的成功源自於它的噴水推進設計,它使用的發動機來自於T-54坦克發動機,只不過做了減配。PT-76的轉向,依靠的也是排水管。它的整輛車由鋼板焊接而成,內部份為駕駛艙、戰鬥艙、動力艙。主武器為一門76公釐火炮。盡管使用的動力裝置極為先進,但是PT-76仍有一些無法克服的缺點。
▲PT-76,圖片來源:網路
第一,由於車內空間有限,PT-76沒有配備裝填手。該職位必須只能由車長兼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戰效率。第二,由於需要限制車體重量,導致PT-76全重僅15噸,妥妥的是一輛輕戰車。該車正面裝甲厚度僅為25公釐,車體側面裝甲僅為10公釐,即使正面也只能抵禦普通的手榴彈和步槍彈,側面則則脆弱不堪。1951年以後,蘇聯和美國的冷戰的爭奪方向已經發生了改變,美蘇之間都在為打贏大規模的核戰爭做準備。而像PT-76這種沒有任何三防能力的輕戰車已經不再適應新的作戰需求。50年代中期,蘇聯的偵察部隊就已經在PT-76和T-54之間做出了選擇。到了60年代後,蘇聯因為有了BMP-1這種具備兩棲能力的步兵戰車,PT-76基本上就已經被徹底放棄了。
▲BMP-1,圖片來源:網路
解放軍之所以要引進PT-76,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1949年的金門戰役中,登上金門島的三個團得不到重火力的支援。當時守島的國民黨部隊裝備了不少「斯圖亞特」輕戰車,讓解放軍吃了不小的虧。解放戰爭結束後,由於美蘇冷戰戰略方向的轉變,蘇聯同意將PT-76轉賣給中國。中國以此為基礎,研制出了60式水陸坦克,但由於60式延續了PT-76的缺點,解放軍也並沒有大規模列裝。後來,中國開始研制自己的第一款水陸坦克63式。63式坦克基本沿用了PT-76的底盤,並且加了一個62式輕戰車的炮塔。
▲63式水陸坦克,圖片來源:網路
63式的火炮口徑提供到了85公釐,發動機由原來的240匹馬力升級到了400匹馬力,水上速度由原來的10公裏每小時增加到了12公裏每小時。63式水陸坦克還有一個變種,就是77式兩棲裝甲運兵車。該車可以搭載20名士兵和一門牽引式火炮。77式還進行了各種改進,發展出了許多配套保障車型。而以上的這些車型,事實證明都很難適應跨海作戰,更多的只能適用於內陸地區的大江大河。
在1976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裝備63式坦克的坦克團奉命向越南北部出擊。但在實戰中,由於裝甲過於薄弱,在短時間的戰鬥中就幾乎損失了一半車輛。63式坦克比當時解放軍裝備的59式中戰車要大了整整一圈。但它的重量僅為18噸,裝甲十分薄弱,連越軍裝備的重型機槍都幾乎無法抵擋。而且爬坡能力差,對山區叢林地形適應能力不足。
▲63式水陸坦克,圖片來源:網路
盡管63式不好用,但當時的解放軍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品,於是在63式的基礎上開發出了63A型。63A的動力更為強大,發動機馬力450匹,水上速度也達到了14公裏每小時,整車重量20噸,可以說是大幅增加了裝甲厚度。還安裝了一門105公釐線膛炮,射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63A說到底只能是為了應付90年代台海危機所臨時改進了一款產品。
到了2000年時,63A便被212工程所替代。212工程的設計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在水上速度要達到63A的兩倍,且能夠適應現代化跨海登陸作戰,以車族形式發展。212工程的先期分了兩輛工程車並列開發,一輛裝備105公釐炮,另外一輛裝備30公釐機關炮。212工程的研制難點,就是怎麽提高車輛的水上航行速度。受制於傳統兩棲裝甲車輛的構型,理論上如果不裝備高達1萬馬力的發動機,兩棲裝甲車輛很難達到30公裏每小時的水上速度。212工程為了滿足需求,采用了三點措施。
▲05式,圖片來源:網路
第一,采用最新的舉升滑型構型,第二,將發動機功率提高到1500馬力。第三,大量采用鋁合金構件替代原有的鋼制裝甲。在經過一系列的細致修型之後,212工程最終的產品05式在2009年的國慶閱兵上正式亮相。工程初期的一型車和二型車,則分別發展成為了05兩棲突擊車以及05兩棲步戰車。05式兩棲突擊車的火炮與63A相同,為一門105公釐公釐低壓線膛炮。看似火力提升有限,實際上升級最大的是射控系統。先進的炮口穩定系統,可以使該車在浮渡狀態下對岸上目標進行打擊。05式兩棲步戰車則裝備了一門30公釐單管機炮,使用穿甲彈時可以在兩公裏的距離外擊穿110公釐厚的均質鋼裝甲。除了機炮之外,該車還配備了一具「紅箭」73發射架,可發射「紅箭」系列線導反坦克飛彈。全車可搭載9名步兵。車組方面,05式發展出了指揮車、裝甲搶救車等。
▲05式,圖片來源:網路
05式誕生後,目前主要配備在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兩棲合成旅部隊中,總裝備數量已經超過1000輛。05式的30千米每小時水上極速,使其成為了全世界在水上跑得最快的兩棲裝甲車輛。但是05式也並非沒有缺點,它的車長達到了9.5公尺,車寬達到了3.36公尺,比99A坦克更大。但是仍然無法克服兩棲作戰車輛固有的薄皮大餡的問題。未來,05式登陸以後,如果單獨面對各種各樣的台軍反坦克火力,恐怕也很難應付。不過現代化的兩棲登陸作戰,考驗的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效能,更考驗指揮員恰到好處的指揮能力和對戰機的把握。現代化的兩棲登陸作戰必須成體系成規模,多種武器之間必須形成配合。而且戰爭能否取勝,不是完全由武器裝備決定的。而且如果是單打獨鬥,再先進的武器裝備,它的缺點都會被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