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淮海戰役中的沒良心炮,到底是什麽炮?不要被馮小剛、徐克騙了

2024-08-23台海

戰火紛飛的年代,一種奇特的武器悄然誕生在解放軍陣營。它不是高精尖的現代化裝備,而是由普通汽油桶改造而成的簡陋炮筒。這種被戲稱為"沒良心炮"的武器,曾在解放戰爭中發揮出驚人威力,讓國民黨軍隊聞風喪膽。隨著時間流逝,關於這款"神器"的傳說卻越發離譜。影視作品中的誇張演繹更是讓觀眾大跌眼鏡。究竟什麽是真正的"沒良心炮"?它又為何能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嶄露頭角?

【開篇】

解放戰爭如火如荼,國共兩黨展開了最後的決戰。此時的解放軍雖然在人數上占優,但在武器裝備上卻處於劣勢。尤其是一野、二野部隊,重武器奇缺,火炮更是少得可憐。面對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解放軍將士們不得不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提高自身戰鬥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土法制造的簡易炮"沒良心炮"應運而生。它的出現,不僅彌補了解放軍火力不足的短板,更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傳奇。

【起因】

話說1947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正在進攻山西解縣。城門口的幾座炮樓成了攔路虎,讓解放軍的進攻屢屢受挫。11旅工兵連連長聶佩璋接到上級命令,要炸毀這幾座礙事的炮樓。可是無論他們使出什麽招數,都無法靠近炮樓。組織的敢死隊付出了慘重傷亡,也只炸掉了一座炮樓。這場仗打得聶佩璋心裏直打鼓,他暗自盤算:照這麽打下去,用不了幾次,自己的工兵連就得打光了。

聶佩璋年輕時在東北講武堂學過工兵知識,還在東北軍鐵甲部隊當過大隊長。他見過李文斯炮,也曾在抗戰時用火藥翻板做過拋石機攻擊日偽軍。這些經歷給了他靈感,他琢磨著:能不能把石頭換成炸藥包,做個威力更大的玩意兒出來?

於是,聶佩璋召集連裏的幾個機靈鬼白孝基、張天星、加文魁等人,大夥兒一起動腦筋。他們先是在地上挖了個朝向目標傾斜的筒狀深坑,坑底放黑火藥,上面放炸藥包。這樣一來,利用火藥的推力就能把炸藥包拋到目標點引爆。這個土辦法雖然管用,但費時費力,而且只能用一次,顯然不適合實戰。

【沖突】

聶佩璋沒有氣餒,他找來汽油桶和棗樹板,叮叮當當鼓搗起來。經過一番改良,一種口徑300公釐、長900公釐的新式武器誕生了。這就是後來名噪一時的"沒良心炮"。

月底,解放軍再次攻打解縣。這回,他們祭出了秘密武器。只見一排排汽油桶擺在陣地上,看起來不起眼,可威力卻大得驚人。炸藥包如雨點般落在敵人的城墻和炮樓上,轟隆隆的爆炸聲不絕於耳。敵軍被炸得暈頭轉向,還沒反應過來,我軍主力部隊就沖進了城。就這樣,解縣輕松解放了。

"沒良心炮"的威名很快傳開,在解放軍中引起轟動。可是,這種武器真有影視劇裏演的那麽神奇嗎?其實不然。它的射程只有150到200公尺,遠不如真正的大炮。精度也很成問題,全靠操作人員憑經驗估算裝藥量和發射角度。再者,使用前還得挖坑埋桶,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遭敵人炮火襲擊。

更要命的是,"沒良心炮"還有走火的風險。要是隔板沒封嚴實,發射藥一爆炸就能引燃炸藥包,把自己人炸上天。有時候發射藥裝少了,炸藥包沒飛多遠就炸了,那場面,簡直不忍直視。

正因如此,操作"沒良心炮"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上手的。需要專門訓練的工兵才能掌握這門技術。像電影裏那些大老粗隨手就能玩轉"沒良心炮",純屬瞎編。

說起"沒良心炮"最威風的時刻,非淮海戰役莫屬。當時,我軍在雙堆集一口氣擺下180門"沒良心炮",20分鐘內三輪齊射,足足發射了1萬公斤炸藥。這陣勢把國民黨軍隊嚇得魂飛魄散,我軍一沖鋒就消滅了黃維兵團。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戰事推進,我軍繳獲了大量現代化武器,"沒良心炮"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它不但笨重難移,還容易出故障。最要命的是,它只能對付固定目標,對付移動中的敵人就抓瞎了。

而且,"沒良心炮"還是個"定時炸彈"。戰史上就記載了不少炸膛事故。比如說,華野特種兵縱隊參謀長韓連生在指導試驗時就遭遇爆炸,連同工兵團副團長劉金山等8人一起犧牲。還有一次,中野9縱攻擊馬圍子時,78團2連急於沖鋒,結果被自家的炸藥包炸傷,攻勢受挫。

最慘的要數抗美援朝時期的一次事故。1951年5月21日,63軍189師566團在小理山打完阻擊戰後,被英軍29旅截斷退路。團長朱彪靈機一動,命令工兵連臨時搞了三門"沒良心炮"。這招果然奏效,把英軍炸得半天沒敢吭聲,566團順利突圍。可誰知道,操作炮的副班長王文禮等7名戰士卻因炸膛而犧牲,用生命換來了戰友的生路。

這些血的教訓,讓人不禁要問:這種武器真的值得大規模推廣嗎?

事實上,即便在最缺武器的時候,也只有一野、二野的部隊在用"沒良心炮"。像三野、四野這樣火力強大的部隊,根本就沒這個需求。就連發明"沒良心炮"的中原野戰軍,全軍也只有四縱有2門野炮,42門山炮,4門步兵炮,再加上207門迫擊炮。而且炮彈奇缺,平均每門炮只有一發多點兒彈藥。

反觀東野,人家攻打錦州時就能擺出900門大口徑火炮。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三大戰役結束後,解放軍的裝備得到了極大改善。繳獲的先進武器源源不斷運到前線,"沒良心炮"的歷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它很快結束了歷史舞台,成為了博物館裏的珍稀展品。

"沒良心炮"的傳奇並沒有就此終結。近年來,它在影視作品中頻頻亮相,成了解放戰爭時期的"神器"。有的劇裏,解放軍戰士們擺弄著一排汽油桶,往裏面塞點東西,隨手一點就能把敵人炸得哭爹喊娘。這種誇張的表現,不僅誤導了觀眾,也歪曲了歷史。

其實,真實的"沒良心炮"遠沒有那麽神奇。它的誕生,是在極度缺乏重武器的情況下,我軍將士們不得已的選擇。它的使用,需要專業的工兵精確計算,還要冒著極大的風險。它的威力,固然可觀,但遠不及現代化武器。

"沒良心炮",折射出了那個年代解放軍的艱辛與智慧。它是劣勢條件下的產物,卻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不應該過分美化它,而要客觀看待它在歷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