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打地不打人?一名裝填手眼中的炮擊金門

2024-09-04台海

聽說關註我的人,都實作了財富自由!你還在等什麽?趕緊加入我們,一起走向人生巔峰!

打地不打人?一名裝填手眼中的炮擊金門

炮火下的兩岸暗語:一位金門炮戰裝填手的回憶與反思

「轟轟轟……」震耳欲聾的炮聲中,吳通敏奮力將一枚枚重達21.76公斤的炮彈送入炮膛。 那是1960年6月,年輕的炮兵教員吳通敏作為下放幹部,親歷了金門炮戰的「示威炮擊」。 這段經歷,成為他戎馬生涯中難以磨滅的記憶,也成為解讀那段特殊歷史時期兩岸關系的一把鑰匙。

一、炮火連天:一位普通士兵的非常經歷

1960年的夏天,對於年輕的炮兵教員吳通敏註定不平凡。他響應國家號召,下放到福建前線炮兵部隊,駐守在距離金門最近的小嶝島上,成為一名普通的炮兵裝填手。彼時,正值美蘇冷戰,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而台灣問題,更是牽動著億萬中華兒女的心。

為了震懾「台獨」勢力,反擊美國的挑釁,同時也為了支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中共中央決定炮擊金門。1960年6月17日,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台,我軍萬炮齊發,「熱烈歡迎」這位不速之客。兩天後,艾森豪匆匆離台,我軍再次炮擊金門,「歡送」意味不言而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政治賽局中,吳通敏和他的戰友們,成為了這場歷史大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他們日夜操練,搬運彈藥,隨時準備投入戰鬥。炮戰打響時,他們沈著冷靜,以最快的速度將一枚枚炮彈送入炮膛,用實際行動捍衛著祖國的尊嚴。

二、細節裏的玄機:炮火背後的政治賽局

在吳通敏的回憶中,炮戰的細節耐人尋味。我軍炮擊金門,目標是山頭、灘頭、空地,唯獨避開了村莊和居民區。國民黨軍的還擊,也同樣「禮尚往來」,炮彈落在我方陣地,卻鮮有傷亡。更有甚者,許多炮彈甚至沒有安裝引信,成了島上軍民改善生活的「意外之財」。

這些看似「奇怪」的現象,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政治考量。 「打地不打人」,既是對台灣同胞的特殊關照,也是向世界傳遞中國人民渴望和平統一的強烈訊號。炮火硝煙中,兩岸同胞心照不宣的默契,更凸顯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民族大義。

三、歷史的回響:反思與展望

金門炮戰,是特殊歷史時期,兩岸關系的真實寫照。它既是軍事上的對峙,更是政治上的賽局。透過硝煙彌漫的戰場,我們看到的是中華民族對國家統一的強烈渴望,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今天,台海局勢依然復雜嚴峻,「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相互勾連,不斷挑釁滋事。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實作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必然,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

吳通敏老人回憶中的炮火硝煙,離我們並不遙遠。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更值得我們反思。如何才能早日實作祖國的和平統一,如何才能避免戰爭的傷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需要我們共同思考,共同努力。

本文旨在傳遞正能量,弘揚社會主旋律,無任何不良引導。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