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美國批準可能向台灣省出售先進的軍事數據鏈系統 Link-16

2024-06-24台海

3月,台灣省地方政府證實,美國已批準向其提供價值7500萬美元的一攬子武器,其中包括Link-16通訊系統。用美國軍方的話來說,它將使台灣省成為美國海軍研究所所謂的「跨國聯盟殺傷鏈」的最後致命環節。

Link-16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武裝部隊使用的標準化通訊系統,透過使用「盟軍」軍事網路參與者之間的連結來傳輸和交換即時戰術數據。

該系統比任何單一的武器平台都更重要的是,它允許台灣省在聯合武器戰爭中「整合和協調」其與美國、北約、日本、南韓、澳洲軍隊的所有作戰平台。這也是美國總統拜登執政期間的第13次向台灣省出售軍事裝備,

Link 16 到底是什麽?

Link 16 是一種標準化通訊系統,用於使用網路參與者之間的鏈路(也稱為 TADIL J)傳輸和交換即時戰術數據。它還使用分時多重進接接入 (TDMA) 透過不同的網路提供多個同時通訊路徑。

戰術數據鏈路 (TDL) 是軍事組織使用的高度結構化、標準化和可互操作的通訊鏈路。TDL(例如基於TDL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一種透過Link 16,Link 11,Link 22,SADL,JREAP,VMF,MADL,CDL,TTNT和SIMPLE等網路進行安全通訊的方法,用於美國聯合和聯盟夥伴之間的戰術數據傳輸和交換。

戰術數據鏈通訊也是當今所有軍事指揮和控制系統的核心。TDL 標準高度復雜且不斷發展,解決方案需要跨平台、跨服務分支甚至跨國界進行互操作。

TADIL-J 或「戰術數位資訊鏈路」(TADIL) J 是指鏈路 16 TDL 中使用的一系列標準化 J 系列訊息。 Link 16 和 TADIL-J 被美國海軍、美國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空軍、美國海岸防衛隊、國家安全域、北約國家和日本用作多戰術數據鏈網路 (MTN) 的一部份。

TADIL-A、TADIL-B 和 TADIL-C 分別相當於北約 Link 11、Link 11B 和 Link 4。

Link 16是衡量其他系統安全機載態勢感知的標準,是美軍通訊武器庫中的關鍵系統。已被美國空軍認為是挽救多個戰區生命的關鍵因素,因為該系統提供了增強的態勢感知能力。

Link 16 使用多層數據加密和跳頻,可以在戰場空間中即時傳輸戰術和戰鬥數據、語音通訊、影像和導航資訊。

它同時也是美國、北約和聯軍使用的標準化通訊系統,用於使用盟軍軍事網路參與者之間的鏈路(也稱為 TADIL J)傳輸和交換即時戰術數據。

簡單說,就它是用於協調北約武器系統以進行戰爭中聯合行動的抗幹擾戰術數據網路。

此外,Link 16 還提供安全語音功能、相對導航功能以及精確的參與者位置和辨識。

Link 16 數據透過一系列平台中的 Link 16 終端傳輸,包括飛機、水面艦艇、地面車輛、飛彈防禦系統、聯網武器以及指揮和控制網路。這些終端可以專門操作 Link 16 功能,也可以將 Link 16 功能與其他高級軍用波形相結合。

與其他通訊鏈路波形相比,Link 16能進一步提高:

安全性

抗堵塞性

態勢感知能力

數據吞吐量

資訊交換能力

安全的語音功能、相對導航功能以及精確的參與者位置和辨識。

什麽樣的平台能使用Link 16?

飛機、地面車輛、飛彈防禦系統、聯網武器、船舶。

支持 Link-16 的平台範例包括:

最致命的環節

Link 16將是迄今為止最致命的技術,因為它允許海上、空中和陸地部隊與其他部隊協調以產生致命效果。例如,它允許戰略核/隱形轟炸機(美國 B-1B 槍騎兵、B-2 幽靈)與電子戰和監視平台(EA 咆哮者、徘徊者、EP-3)、戰鬥機和轟炸機(F-16、F-22、F-35)進行協調,並與美國、法國、英國航母戰鬥群、日本自衛隊驅逐艦和南韓玄武飛彈驅逐艦以及薩德和愛國者雷達和飛彈連進行聯合武器戰。

它還允許與低地球軌域衛星和其他太空部隊資產進行協調。

換言之,「連環16」為台灣當局在美國的慫恿下獲取和準備的各種致命肢體和武器提供了大腦和神經系統。確保了互操作性和美國的控制。

借用美國海軍學院(USNI)的話來說,這協調並完成了戰爭「跨國聯盟殺傷鏈」的最後一個環節。

美國目前對華戰爭的理論是基於分散的、以網路為中心的戰爭,這些戰爭將在太平洋環繞中國的群島國家的無數島嶼上進行。是美國包圍和播下龍牙的「島鏈」:數以萬計的軍隊裝備有移動攻擊平台和飛彈。這將與地下戰爭、自動化/自主戰爭以及遠端對峙武器和攻擊相協調。

十多年來,CSBA、CNAS、CSIS、蘭德和五角大廈等智囊團一直在為這一概念制定學說、細節、後勤和撥款,同時大力倡導它。將16號鏈出售給台灣省實作並完成了其中的關鍵部份,將中國島嶼作為這個「多國殺傷鏈」的基石。

美國感覺到時間正在迅速耗盡。如果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那麽它可能會急於挑釁。

蘭德公司曾在2016年警告說,2025年是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爭中獲勝的外部視窗」。「Minihan視窗」也暗示了2025年。「戴維森視窗」是2027年。

https://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research_reports/RR1100/RR1140/RAND_RR1140.pdf

但美國仍在烏克蘭參與。它能發動兩線戰爭嗎?

要知道,它自己已捉襟見肘,現在依賴南韓向烏克蘭提供的彈藥,而南韓提供的彈藥比整個歐盟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此外,美國的政治分裂也促使它正與自己交戰。

美國的生意是戰爭

在西方,戰爭和商業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當經濟嚴重停滯或需要提振時,戰爭是第一個拉動的杠桿。

因為戰爭有利於其本國的軍火工業。不僅現有的美國軍火公司受益,而且整個科技行業和供應鏈也受益,目前正在圍繞這一點重新定位。

鑒於美國整體經濟表現不佳,大規模裁員,尤其是在消費和商業科技領域。而美國科技行業的大部份人都在尋求從政府的中吸取營養,並現大量流向政府,為戰爭做準備。

軍事肯恩斯主義的後盾,以及由軍火工業資助的智囊團遊說團體的整合,這些團體與政府關系密切(如CNAS、West Exec Advisors和CSIS),確保了戰爭始終是經濟困難時期最接近的現成手段。

「數位殺傷鏈」:戰爭中技術的陰暗面

自動化的、人工智慧支持的戰爭將是這一發展的關鍵部份,使用南韓和日本等代理人的分散、分布式戰爭平台也將是關鍵部份。這符合現有的歷史模式:西方技術的歷史表明,技術和機械總是首先為戰爭而發展。之後,它們成為娛樂和分散註意力的工具,後來成為一般工業用途的生產工具。

這適用於許多其他技術,包括:

互聯網,最初設計用於在發生核打擊時建立冗余的軍事通訊;

GPS,用於精確轟炸;

積體電路電腦芯片,一種電子電路的小型化,可安裝在飛彈制導系統的錐體內;

數位電腦,由艾倫圖靈在試圖破解軍事加密時構思;

微波爐,最初是雷達技術,最初作為「雷達範圍」銷售;

模擬電腦,為軍事計算而發明;和

反饋系統,用於制導系統。

核能顯然來自核武器。

目前,一場人工智慧戰爭已在醞釀之中,美國對人工智慧相關芯片和計算的制裁,以及壓制資訊領域異議和批評的演算法競賽。

在強大的科技巨頭的推動下,先進技術與戰爭的交集說明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現實:旨在連線和保護的工具正在被重新用於破壞和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