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59歲擺渡夫妻即將「上岸」:票價十年未漲,26年零事故,大橋通車前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4-01-05辟謠

「到時,船不開了,不管漲水,還是起霧,我們內心就沒壓力了。」望著不遠處已經合龍、距通車越來越近的過江大橋,59歲的喻華文、鐘翠仙夫婦知道,他們的「擺渡生涯」即將結束。

自1997年6月14日第一次送村民過江,夫妻倆在四川內江水心壩渡口擺渡已有26年。

「你撐船來我掌舵」,天亮開船、天黑收班,兩口子每天運送少則約300人次,多則兩三千人次過江。布滿掌心的老繭和裂痕,摩挲出了一個26年「零」事故的渡口佳話。

夫婦倆你撐船來我掌舵

紅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夫婦倆的渡船已10年未漲價,票價至今仍是每人每次1元。此外,還有不少村民享受40元至64元不等的「年票」價格,20多年未變過。夫妻倆對小學生、敬老院老人等群體也不收費。

26年來,夫妻倆每天都繃緊一根弦,想著如何把村民安全送到對岸。「大橋修通後,大家方便了,我倆也‘解脫’了。」1月4日,喻華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最後一個月的時間裏,他們將在渡口站好「最後一班崗」,「特別是要結束時,更不能掉以輕心。」

村民乘坐渡船過河

擺渡人生:

每人1元,票價十年未漲

「年票」價20多年未變,「少收百萬元」

水心壩渡口位於內江市東興區椑木鎮水心壩村,背靠的半島三面被沱江環繞,半島最遠端離椑木鎮場鎮約15公裏,但跨過沱江便是內江市市中區白馬鎮場鎮。

在村裏老人的記憶中,至少在過去七八十年間,水心壩村數千村民中的絕大部份及相鄰部份村的人,出行首選都是坐渡船過江。而船,也從最初的小木船,演進到如今的機動客船。半島上的村民多以種植蔬菜為生,其中不少人每天都會挑菜過江到白馬鎮場鎮去賣,或到白馬鎮乘坐公交車進城賣菜。

喻華文正在開船

喻華文的家便在水心壩半島最遠端。曾開過貨船的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和妻子第一次開船送村民過江,是1997年6月14日。那一年,他和妻子都33歲。

「你撐船來我掌舵」,自那一天起,夫妻倆開始了每天天亮開船、天黑收班的擺渡生涯。喻華文負責開船,鐘翠仙負責起航時用竹篙撐船,靠岸時掛好纖繩以及收費。26年來,每天反復重復著撐船、掛纖繩等動作,鐘翠仙雙手的老繭和裂痕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靠岸後,鐘翠仙正在拴纖繩

「1元的票價有十來年了,原來更便宜。」每當家裏種植的蔬菜需要售賣時,水心壩的村民王大爺都會挑著菜乘船過江,去往白馬鎮。他說,這些年來,不管他和其他村民一次挑幾擔蔬菜過河,喻華文夫婦都是按人頭收費,從來不單獨收取運送蔬菜的錢。

喻華文介紹,1997年,他剛開渡船時,票價為每人每次3角,此後在2000年前後漲至5角。大約在2013年,票價漲至1元,此後再未漲過。不僅如此,他接手渡船後,還將此前按土地分數的「年票」延續至今。如今,有4個組約1000名村民享受著40元、50元或64元的「年票」。此外,小學生和村裏敬老院的老人坐船,都是免費。

喻華文半開玩笑地說,擺渡26年來,他和妻子「至少少收百萬元」。但夫妻倆認為,能給鄉親們帶來方便,他們也知足了。

喻華文夫婦在等待乘客間隙

守護安全:

每天至少擺渡300人次

「最慶幸的是26年零事故」

1月4日上午,喻華文在等待乘客的間隙,又上報了運送的乘客數。「這兩天,每天最少400多人次,多則600多人次。」喻華文介紹,水心壩的渡船每天在江上至少來回20多趟。26年來,渡船每天至少擺渡300人次過江,過年期間人更多,有兩三千人次。「原來人更多,10余年前(水心壩通往椑木鎮的)水泥路通了,坐船的人少了一些。」

喻華文說,26年來,他已換了4艘船,「幾艘船的成本就是幾十萬。」此前,他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還透露,開船20多年,有人認為他和妻子掙了不少錢,但實際上,每年收入約10萬元,除去船舶檢修等成本,到手五六萬元,只掙了人工錢,「老實講還不如打工。」

「一年365天,我幾乎每天都在船上度過。」相比丈夫,鐘翠仙在船上的時間更多。她說,除了每年汛期「漲大水」必須停航外,她幾乎每天白天都在船上。「漲水和水退時都要看著船,隨時調整船的位置,以防出事。」

26年來,夫妻倆每天都繃緊一根弦,想著如何把村民安全送到對岸。為了航運安全,這些年,喻華文也請了師傅和他輪流開船。「兩個人換班,(每人)開一天,休息一天。」

喻華文說,開渡船,他最看重的就是安全,也時刻提醒老伴「尤其要註重安全」。為此,他會非週期性檢修渡船,更換零部件等,也會提醒乘客註意安全。「最慶幸的就是26年零事故。」

渡口不遠處,便是即將通車的大橋

最後堅守:

站好最後一班崗

「要結束時更不能掉以輕心」

在水心壩渡口不遠處,一座名為「水心壩大橋」的過江大橋已合龍約1個月。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橋橋面的瀝青路面已鋪設,工人們正在安裝附屬設施等。據內江媒體報道,該計畫總工程師透露,將確保大橋在春節前正式通車。也就是說,春節前,水心壩大橋有望通車。

「等橋通了,公交車會過江。」水心壩村多位村民說,大橋通車後,村民們幾乎不會再坐渡船,要麽坐公交車,要麽騎電瓶車、摩托車往返白馬鎮。

水心壩大橋

水心壩大橋是村民們多年來的期盼,喻華文夫婦也清楚地記得,渡改橋計畫的水心壩大橋是2021年3月開建的。自那以後,他倆便知道,自己的擺渡生涯迎來了「最後的時光」。看著大橋一天天建起來,聽說通車的日子越來越近,兩人也做好了「上岸」的心理準備。

「等橋通了,船也就要停了,這個渡口就成為歷史了。」住在水心壩半島上的夫婦倆同樣期待大橋早日通車,在他們看來,大橋通車後,包括他們在內的所有村民出行都更加方便,渡船的「生意」沒了,但他們也「解脫」了。「到時,船不開了,不管漲水,還是起霧,我們內心就沒壓力了,不用天天擔心安全。」

但夫妻倆表示,在大橋通車前,他們會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尤其要保證安全。「去年,我維修船花了上萬元。」喻華文說,有的人可能覺得橋要通了,再花錢維修渡船「舍不得」。但他認為,開始和結束尤其要註重安全。「特別是要結束時,不能掉以輕心。」

喻華文透露,目前,他正按要求,準備「打報告」在大橋通車後撤銷水心壩渡口。待大橋通車後,再等待撤銷渡口的相關批復。「大橋通了,基本就沒人坐船了。」他說,過去26年裏,因為擺渡,他和妻子每年春節都是「最忙的時候」,一家人的團年飯幾乎都是在中午2點後才吃。而今年,他們有望安安心心在家過年。

春節後,喻華文將年滿60周歲,老伴僅小他幾個月。夫婦倆說,不再擺渡後,他們將回到水心壩的家「養老」,能種莊稼就種莊稼,也管管魚塘,「人要懂得知足常樂……」

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

編輯 潘莉 責編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