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短篇網路文學寫作正在崛起

2024-08-12辟謠

【面面觀·短篇網路文學】

編者按

超長篇歷來被認為是網路文學創作的重要特征,動輒百萬字、千萬字,「日更過萬」是創作的常態。這幾年,短篇網路文學的興起,打破了「超長篇壟斷」。低於30萬字,甚至是1萬字左右的「爆款」作品大量出現,使「短篇寫作」成為熱門現象,這或將對網路文學發展趨勢和產業格局帶來深刻影響。本期兩篇文章重點關註這一創作現象,梳理分析短篇網路文學的興起原因、主要形態及未來發展趨向。

作者:馬季(安徽大學講席教授)

早期非商業化階段短篇網路文學曾占據主導地位

網路超長篇小說是何時興起的?網路小說為什麽越寫越長?十年前理論評論界曾經對這一現象有過追問和質疑,但並未得出滿意的答案,這一現象至今仍然存在。這個話題產生的時間節點可以釘選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早期移動閱讀平台——編者註)開始商用的2010年5月。在此之前,網路文學雖有「內容為王」和「渠道為王」的意見分歧,但爭論的焦點並不在小說的篇幅長短上。總的來說,2010年之前,網路小說在PC端的連載模式已經基本確立,其主流形態是100萬到200萬字之間的網路小說。超過200萬字的作品,在重點網站所占的比重大約是百分之五。

25萬字的【長樂裏:盛世如我願】

移動閱讀興起之後,網路小說連載進入數據日監測階段,數據優異的作品被不斷催更,商業利益驅動下的網路小說開始了「馬拉松」式更新。短短一兩年時間網路超長篇小說被確認為新的連載模式,亦可稱為固定閱讀模式。在後來陸續出現的手機版網站、手機閱讀軟體,及至當下新媒體平台上,超長篇網路小說寫作一直是主流,而流量是這類作品始終站在潮頭的內在動力。由此不難看出,以傳播方式構建的商業模式決定了網路文學的基本走向。

也有一些網站堅持以100萬字以下網路小說作為主體,比如晉江文學城,這個創辦於2003年的網站擴充套件了網路小說IP改編和線下出版的版圖,直接推動了網路文學領域IP文和流量文的分野。有必要說一下IP文和流量文,前者指適合影視改編和線下出版的網路小說,後者則專指線上產生大流量的網路小說。很顯然,前者篇幅不宜過長,比如顧漫的【何以笙簫默】還不足12萬字,即可成為大IP;辛夷塢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也不過25萬字;即便桐華的【步步驚心】被改編為35集同名電視劇,也只有40萬字。但是,這並沒有影響網路文學創作以超長篇為主的格局。

17萬字的【宮墻柳】

其實,早期的網路文學,即2003年前的非商業化階段,短篇曾占據主導地位,比如安妮寶貝的城市系列【告別薇安】【八月未央】和【薔蜜島嶼】,都是由萬字左右的短篇組成,既有濃厚的網路特色,又適合紙媒出版,恰好符合世紀交匯之際大眾的閱讀習慣。其他幾位早期代表人物如李尋歡、邢育森等,也都是以短篇創作見長。今何在的【悟空傳】和江南的【此間的少年】在網上風靡一時,兩者均是10多萬字的篇幅。更多網路寫手則以貼文的形式在榕樹下文學網、新浪讀書頻道、天涯社群等發表作品,有人看他們則繼續寫,點選量上不去他們便及時停更。由於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閱讀和商業模式,短篇網路文學(本文以下也稱「網路短篇故事」)漸漸結束讀者的視野。

短篇網路文學順應使用者碎片化閱讀需求

在網路領域,文學的表現形式一直處在變化之中,推陳出新成為網路文學不變的話題,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同質化與型別創新之間的角力,其次是互聯網技術革新導致傳播方式改弦易轍,再者是商業模式透過大數據尋找新的消費人群,由此幾乎每個成功的網路作家都經歷過創作轉型,不斷地新生、不斷地被淘汰,又不斷地轉場,不變則衰,變而不得法同樣面臨被邊緣化的境遇。

網路文學在2012年之後出現明顯的分眾特征:口味分化,市場細分。從總體上看,中國網路文學是世界性文化交流的產物,網路作家深受西方大眾文化的影響。在數位化閱讀時代,年輕一代對文學經典的理解和認知發生了變化,並將文學和影視、動漫、遊戲等其他文藝樣式視同為一個整體,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型別化寫作方式和分眾閱讀模式。

15萬字的【悟空傳】

從2012年豆瓣平台嘗試推出網路短篇故事,到2014年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意外暢銷,業界就開始思考短篇故事能否成為新的創作潮流。其間2013年10月,以短篇小說著稱的加拿大女作家孟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效助推了短篇小說話題的熱度,雖然未能持久,但火種並未熄滅。紫金陳在2014年推出的20萬字以內的小說成為爆款。之後,2020年驍騎校創作的【長樂裏:盛世如我願】以25萬字的篇幅在全網產生重大影響,較之動輒百萬字的篇幅,中長篇小說重新引起讀者關註。與此同時,知乎平台開始提倡用精簡的篇幅講述精彩的故事,其推出的「鹽言故事」作品字數多在2萬至5萬之間,由此網路短篇故事創作漸漸形成熱潮。究其興起原因,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主觀上是網路短篇故事準備較為充分,客觀上是超長篇網路小說的過量生產影響了網路文學的生態,故而破局條件已經具備。

正如微短劇之於影視行業,短篇故事順應了使用者碎片化閱讀需求,豐富著網路文學產業生態,彌補了網路文學在短篇創作上的缺口。

短篇網路文學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網路短篇故事再次進入讀者視野,並逐漸崛起,對於網路閱讀生態而言,這是一次螺旋式的提升。早期的網路短篇故事不乏優秀作品,而由於缺乏相應的商業模式,最終不得不「曲終人散」。但是,我們不應該忘卻那一段互聯網文學的「懵懂歲月」。經過二十年風雨跋涉的網路文學,終於迎來「雲開霧散」,最關鍵的是培育了一大批成熟的讀者。他們用滑鼠做出自己的選擇,網路短篇故事同樣可以產生流量,同樣可以覆蓋言情、懸疑、現實、科幻等不同題材。

由20萬字網路小說【洗鉛華】改編成的電視劇【為有暗香來】劇照 資料圖片

網路文學最重要的特征是文學和傳播學的交叉融合。在傳統文學領域,學界一般將傳播納入文學史的研究範疇,因而在當代文學中幾乎不具有特殊意義,網路文學則出現了內容和傳播並舉的局面。網路文學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一是互聯網技術進步帶來的變革迅速得到兌現,二是政府引導發揮的作用逐漸深入廣泛,三是讀者篩選機制由粗放型轉向細微型,不同年齡層次、各種文化淵源、各種欣賞口味的人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三方面的因素也加速了網路文學的商業化行程。我們可以看到,網路文學市場營收規模從10億元到300億元只用了不到十年時間。隨著競爭日趨激烈,網路文學進入職業化寫作階段,網路作家作品的數量大幅增長。但接下來的幾年營收規模未能打破400億元的天花板。這說明一個問題,以量取勝的年代或許正漸行漸遠,形式多樣化的時代已經來臨。網路文學非職業化寫作開始重整旗鼓,網路短篇故事正是因此重獲新生。

在一定程度上說,網路短篇故事是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兩者之間差異最小,也最容易溝通和融合的形式。文學理論評論界對當代文學向大眾閱讀方向轉化並不抵觸,因為互聯網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大眾的閱讀方式,甚至改變了生活方式,我們每個人都身在其中。然而,由於傳統評論家極少參與線上連載閱讀,面對幾百萬字的網路小說往往感到難以評說,而對於幾萬字的短篇故事則相對能夠接受。傳統的青年作家同樣面對這個問題,他們也在考慮文學如何破圈,使自己的創作更接地氣,作品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網路短篇故事也許會為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的融合共生帶來不少啟示。

不過,如同傳統文學界擔心一位新人作者駕馭不了長篇小說一樣,網路文學界恰恰擔心一位知名作者寫出的短篇故事無人問津。而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缺少了優秀短篇故事的網路文學和缺少了優秀長篇小說的傳統文學,同樣讓人無法接受。當然,網路文學短篇故事的艱難成長與傳統作家認為的「短篇難寫」並不在同一維度,網路文學重在故事性,藝術技巧還在其次,而傳統作家眼中的短篇小說之難在於藝術高度。

網路短篇故事當下解決的僅僅是生存問題,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謂越是艱險越向前,在量的積累完成之後,質的提升會遇到更多困難。由於介質的不同,受眾心理的差異,網路短篇故事無法沿著傳統文學的道路前行,雖然可以借鑒,但必須披荊斬棘,開創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這就如同從狹義上來說宋詞源於唐詩,但宋詞就是宋詞,它是之前所有文脈的傳承與匯合。

網路文學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特殊產物,其內在構成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它一頭連線傳統文明,另一頭連線現代文明,具有突出的商業性,也具備文化傳播的優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從文本體系的角度看,短篇故事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在某個特定階段或將是網路文學升級的重要推手。

眼前即將有新的事情發生,知乎發起的「短篇故事3A計劃」——AI(人工智慧)、All Population(泛人群)和All Media(全媒介),預示著短篇網路文學向人工智慧將邁出實質的步伐,在不遠的將來,短篇網路文學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單一的文字閱讀模式,AI影像、AI聲音都有可能成為閱讀輔助內容。放眼遠望,網路短篇故事的復興和崛起,作為網路文學生態成熟的標誌,不僅有利於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融合,而且暗合了技術賦能文藝創作的新趨勢。

相關文章: 短篇網路文學的三種主要形態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03日 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