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從王一博到張淩赫,流量行銷下的SKG如何突破同質化?

2024-03-13辟謠

年輕人的龐克養生,一定少不了便攜按摩儀。而SKG,則是近年乘風而起的熱門品類。

自2020年開始,SKG母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未來穿戴」),先後拿下【這!就是街舞3】【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國新說唱2020】等熱門綜藝贊助。品牌代言人更是緊跟內娛潮流,從之前的王一博到如今的張淩赫,SKG在流量行銷上做足準備。

而另一邊,在未來穿戴撤回IPO後,業內關註按摩儀品類科研創新與同質化突圍的聲音,並未停止。

流量行銷下的SKG還有啥?2024年的新布局,又有什麽樣的重點?3月4日,SKG攜品牌代言人張淩赫召開戰略成果釋出會。行業先發的自研混動按摩系統外,SKG公布了科研投入:截至目前,SKG擁有近2000項專利技術,位居全球首位。深耕國內之余出海創收,或是下一個戰略重點。

白色家電起家,要靠技術突圍便攜按摩儀?

牽頭起草行業標準

推出業內第一個自研混動按摩系統

2007年以白色家電起家,2018年SKG推出了行業第一款穿戴式便攜頸椎按摩儀,也為公司的發展營運帶來重要轉折。這一年,SKG的便攜頸椎按摩儀上線3個月就成為行業第一,迅速引領頸椎按摩行業的發展,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68%。

2021年,SKG乘勝追擊推出行業首款按摩腰帶。短短兩年內,SKG在腰部按摩儀市場的市占率就從10%迅速提升至35%。大刀闊斧斬去冰箱、家電等品類,聚焦人員攜行式小型按摩儀的細分領域,尤其瞄準年輕的低頭族和亞健康群體,SKG實控人劉傑帶領品牌切入了新賽道。

但便攜按摩儀如何更好突圍同質化?以老對手倍輕松為例,其在2021年上市後,出現了虧損現象。SKG可觀的營收背後,根據此前披露的財報,也面臨著增長承壓的痛點。

以差異化挖掘新增量,科研創新是SKG的角力點。對於按摩儀的保健效果,常常是消費者關心的核心點。實際上,市場對於「有效」「好用」的評價維度近年也隨著按摩儀行業的紅火發展愈發細化。如何科學化、標準化量度效能,成為關鍵。

戰略成果釋出會上,SKG推出了自研的「SKG混動按摩系統」。據悉,當下按摩儀行業核心是兩條技術路線,機械按摩和脈沖按摩。機械按摩就是透過電機帶動按摩頭對肌肉進行揉捏擠壓,脈沖按摩則是透過微電流調動肌肉進行收縮放松。而SKG該套混動按摩系統,將機械揉捏和脈沖進行了有效融合,且增加了紅光熱敷功能,透過高整合度的硬體解決方案,將此3大功能模組進行小型化並用在便攜按摩儀上,開辟了行業全新的第三條技術路線。

值得註意的是,該系統是獨立自主設計、研發,並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專利104項,96個實用新型專利和8個發明專利。而截至目前,SKG在按摩器行業擁有全球近2000項專利技術,超越多個海外品牌,位居全球首位。另外,根據2023年的最新數據,SKG把收入的10%投入到技術研發當中,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

在行業技術和功效標準上,SKG也參與推動標準落地。SKG是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家用和類似用途低頻按摩儀】第一牽頭起草單位。同時在健康穿戴和睡眠領域,SKG也是【4G動態血壓檢測技術要求】和【智慧睡眠床墊功效學技術要求】的主要起草單位。

多品類布局

出海成戰略增長點

而另一個等待SKG解答的命題,或許跟眾多便攜按摩儀面對的情況類似,如何尋找更多增量。2022年,SKG母公司未來穿戴營收利潤下滑,歸母凈利潤仍有1.19億元。而倍輕松則更不「輕松」,從2022年一季度至今,倍輕松連續虧損,2023年更是虧損超4700萬。

養生潮下,SKG要用更多元的產品圈住消費心智。以頸椎按摩儀切入按摩儀熱的風口,SKG也以此為中心,開拓更多品類,包括眼部及腰部多部位按摩儀、安睡枕及智慧眼罩為代表的睡眠健康產品,以及智慧健康手表。無需網路即時監測血壓心電數據,異常結果直接資訊通知親友預警,更配置常用生活功能,SKG戰略釋出會上新款血壓心電健康手表也同樣吸引關註。

值得註意的是,2022年SKG頸椎按摩儀的營收,仍舊占據未來穿戴總營收的半壁江山。雖然相較於2020年已有大振幅下滑,但多元品類能否撬動更大的蛋糕?或許還需要時間解答。

而另一個布局重點,或許能從SKG的取名緣起相應。「SKG的S其實就是Smart,K就是Kind,G就是Global」,用SKG創始人劉傑的話來說,SKG從誕生之初就想成為一家全球化的國際公司。最初,希望以白色家電做成跨境電商,無奈第一次試水出海水土不服,唯有「出口轉內銷」,機緣巧合以便攜按摩儀跟上了新風口。

如今的SKG,已經擁有超過2300萬的使用者,並遠銷海外40多個國家,連續多年穩坐便攜按摩儀產品的頭把交椅。

SKG高管也曾在采訪中表達過對全球戰略的期待。海外市場將是SKG未來重點拓展的市場,SKG計劃未來10年能夠在全球擁有1億使用者,覆蓋全球100個國家,同時做到國內與海外市場銷售量1:1的成績。能否乘風把握國貨出海的風口,南都·灣財社也會持續關註。

采寫:南都·灣財社 記者陳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