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走出百余名冠軍 這座城市咋做到的?

2024-06-09辟謠

新華社石家莊6月6日電 題:走出百余名冠軍 這座城市咋做到的?

新華社記者楊帆、王美祺

走出24名世界冠軍、35名亞洲冠軍、170名全國冠軍,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稱號,被中國奧委會授予「奧運冠軍之城」……記者深入走訪了解到,近年來河北保定著力搭建了多層次的選拔、培養、輸送體系,實作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高品質發展,為持續培養冠軍創造可能。

市級體校擔當「龍頭」

午後,保定市第二重點業余體校,一聲聲射擊槍響打破寧靜。這所業余體校始建於1958年,龐偉等8名世界冠軍、15名亞洲冠軍、67名全國冠軍出自這裏。

該校副校長李海燕說:「學校開展射擊、足球等10余個計畫,業訓學員500余人,均是本地中小學生。教練員會經常到學校去選材,因為冠軍的影響力,也有很多孩子慕名而來。」

5月23日,在保定市第二業余體校,教練員孫笑冬帶領學生進行射擊訓練。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保定市有4所直屬體校,開展體育計畫49個,註冊運動員5400人,設在全市中小學的專業計畫訓練點或訓練基地119所(處)。多年來,業余體校成為保定市培養和輸送高水平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龍頭。

保定市體育運動學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中專部學生600余人,附設業余訓練的初中部、小學部共有學員200余人。學校黨總支書記張春立表示,因為打通了升學渠道,孩子們可以在中專階段繼續深造,近幾年招生火爆。

目前,該校開展夏季計畫18個、冬季計畫11個,有20多支運動隊。教練員宋建凱說:「基本每兩個月就會去學校走訪選材,也會去各區縣運動會上選材。入校先要透過文化課考試,然後提高身體素質,最後搞專項訓練。」

「按照‘鞏固優勢計畫、提升潛優勢計畫、發展劣勢計畫’的思路,4所業余體校均打造了較高水平的後備人才梯隊,為一些計畫長期高水平發展提供了系統支持。」保定市體育局二級調研員劉建新說。

新型體校搶占「C位」

為解決青少年訓練招生和體育生文化課品質保障等問題,2020年起,保定市展開了一場全新探索——建設新型體校,依托普通中小學校掛牌成立新型體校,實作「一校雙牌」。掛牌學校需結合自身情況設定體育計畫,經有關部門批準招聘的專業教練員可參與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還需按計畫建立起年齡組別有銜接、梯次合理、常年訓練的運動隊。

培養出錢紅、郭晶晶、張一璠三位奧運冠軍的保定市樂凱小學,目前掛牌「保定市競秀區少兒體育運動學校」。校長馬龍說:「每個年級設四個遊泳班。低年級段重在普及,三年級後選材集中培養,五六年級向專業隊、體校、俱樂部輸送。」

5月24日,保定市樂凱小學遊泳教練劉建正在指導學生進行泳前熱身訓練。

遊泳之外,樂凱小學將經驗復制到了桌球、足球、西洋棋等多個計畫上,實作體育後備人才不斷產出。

十幾年前,呂金起剛到保定市第七中學擔任校長時,因為生源、升學率等問題,建校已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老牌學校瀕臨合並。在他力推下,學校將發展體育作為改革突破口,組建多個運動計畫梯隊,並與業余體校深度合作,實作資源共享、榮譽共享、共同發展。

「目前,學校掛牌‘保定市競秀區體育運動學校’,開設計畫38個,橄欖球、體操等運動隊在全國大賽屢獲佳績。」呂金起介紹,學校已培養出7名世界冠軍,更多學生憑借體育特長考入大學。

保定市體育局副局長孟英利說:「保定市共掛牌成立新型體校251所, ‘一校雙牌’破解了相關問題,體教融合工作找到了抓手,落到了實處。」

社會俱樂部成為重要補充

「手臂伸平、腳尖沖前、目視前方」……在保定市競秀區的一家體操運動館裏,小朋友們在平衡木上小心翼翼地行走,範曄一邊喊話鼓勵,一邊糾正動作。

範曄成長自保定,2003年獲世界體操錦標賽平衡木冠軍。「學習體操應該在快樂中提升素質,我退休後萌發了開辦一家俱樂部的想法。」2016年,保定市範曄體操俱樂部成立,目前年在訓學員1000余人,透過與10所學校合作,每年大班集中體育課訓練5000余人,有力推動體操計畫在當地普及開展。

據孟英利介紹,目前保定市有體育培訓機構、俱樂部310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2個,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8個,對接中小學542所,對發掘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起到重要補充作用。

河北省葛楊名門桌球俱樂部,目前有來自十余個省市的200多名學員在此訓練。俱樂部負責人葛楊是保定培養出的世錦賽、世界杯、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冠軍,殘疾人桌球大滿貫得主。

6月3日,葛楊在教學員們練習桌球。

「作為一名基層教練員,我希望培養孩子們對桌球的興趣,然後是掌握運動技巧、鍛煉身心,最終實作桌球競技人才培養。」

保定市體育局黨組書記羅鳴遠說:「透過構建以市級體校為龍頭、縣(區)級新型體校為主體、社會體育俱樂部為輔助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保定市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將不斷健全體育工作機制,加大資源要素保障力度,創造體育強市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