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二十年前的魔警案,真相可能超出你的想象,徐步高是伏法還是枉死

2024-08-25辟謠

「關註」我,更多精彩搶先看

在香港這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中,曾經發生過一樁令人震驚的連環案件,主角竟是一名警察。這位名叫徐步高的"魔警",在短短五年內犯下三起命案,不僅殺害無辜平民,更將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同僚。這一系列案件震驚了整個香港社會,也給警隊蒙上了一層陰影。

徐步高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他的犯罪動機又是什麽?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謎。讓我們一起回到二十年前,追溯這個令人不寒而栗的案件始末,揭開"魔警"徐步高的神秘面紗。

在這個看似平靜的表象下,究竟隱藏著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徐步高是真的罪有應得,還是另有隱情?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這個撲朔迷離的案件。

2001年3月14日,香港荃灣警局接到一個不尋常的投訴電話。一名自稱姓曾的男子報案稱,石尾角邨有人開音響聲音過大,要求警方前去檢視。這本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卻成為了一系列悲劇的開端。

接線的警員雖然覺得有些奇怪,畢竟這個內線號碼一般市民是不知道的,但還是按程式轉接了相關轄區的梨木樹警署。最後,這個任務落到了警員梁成恩的頭上。

梁成恩來到現場後,發現報案地址552室根本沒人住,周圍也聽不到任何噪音。他多次嘗試聯系報案人,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就在梁成恩準備離開時,突然遭到了伏擊。兇手冷血無情,對著梁成恩連開五槍,每一槍都致命。

這起案件震驚了整個香港警界。兇手不僅殺害了一名警察,還帶走了梁成恩的配槍和子彈。更令人不安的是,從作案手法來看,兇手很可能就是警隊內部人員。

警方展開了大規模調查,但案件卻遲遲沒有進展。就在人們以為這會成為懸案時,同年年底,又一起惡性案件發生了。

2001年12月5日中午,荃灣麗城廣場的恒生銀行遭遇劫案。一名穿著醒目紅色上衣的劫匪闖入銀行,肆無忌憚地實施搶劫。在這個過程中,一名巴基史坦籍保安英勇阻攔,卻不幸被劫匪擊斃。

最讓警方震驚的是,經過彈道鑒定,殺害保安的槍支正是梁成恩失蹤的配槍。這意味著,這兩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人所為。

警方加大了調查力度,甚至在警隊內部發起了一場"釣魚"行動,試圖透過劫匪留下的鞋印找到線索。然而,這些努力都未能抓住兇手的尾巴。

五年過去了,當人們以為這個案件會就此沈寂時,2006年3月17日淩晨,又一起慘案發生了。兩名警員在巡邏時遭遇伏擊,其中一人不幸殉職,另一人重傷。

然而,這次案件出現了轉機。重傷的警員在生命垂危之際,仍然奮力反擊,成功擊斃了兇手。當警方趕到現場時,他們終於揭開了這個震驚全港的連環案件的真相。

兇手的身份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 他竟然是一名現役警員,名叫徐步高。這個曾經的同僚,如今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魔警"。

徐步高的犯罪動機至今仍是個謎。有人說他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精神失常,也有人猜測他可能涉及了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無論如何,這個案件都給香港警隊蒙上了一層陰影,也引發了公眾對警察管理制度的質疑。

回顧整個案件,徐步高的作案手法可以說是膽大心細。第一起案件中,他巧妙利用了警隊內部的通訊系統,用虛假的噪音投訴將同事引入陷阱。在銀行劫案中,他又故意穿著醒目的衣服,戴著誇張的假發,似乎是在刻意混淆視聽。這些細節都顯示出他的犯罪並非一時沖動,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

有趣的是,徐步高在作案時留下的一些線索,比如左撇子的特征和招風耳的長相,其實都與他本人高度吻合。他的同事甚至還開玩笑說警方繪制的嫌疑人畫像跟他很像。這不禁讓人懷疑,徐步高是否在暗中挑釁警方,或者說,他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希望被抓到?

這個案件也引發了人們對警察心理健康的關註。警察工作壓力大,經常面對危險和暴力場面,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心理疏導,確實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徐步高的案例或許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警示我們要重視警察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這個案件也暴露出了警隊內部管理的一些漏洞。徐步高能夠多次作案而不被發現,是否說明當時的警隊內部監督機制存在問題?他如何能夠輕易獲取警用槍支和彈藥?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隨著案件的曝光,香港社會掀起了一場關於警察管理制度改革的討論。有人呼籲加強對警察的心理評估和輔導,也有人建議完善警隊內部的監督機制。這場討論雖然源於一個悲劇,但也推動了警隊的進步和完善。

結語

"魔警"徐步高的案件,就像是一個黑暗版的"警匪片",只不過這次警察和匪徒是同一個人。這個案件不僅震驚了整個香港社會,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它提醒我們,即使是維護正義的警察,也可能成為犯罪的主角。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世界劃分為好人和壞人,每個人都可能有光明和陰暗的一面。關鍵是如何建立一個健全的制度,幫助人們守住道德的底線。

同時,這個案件也凸顯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高壓力職業如警察而言。我們需要更多地關註這些為社會安全默默付出的人,給予他們必要的心理支持。

最後,徐步高的案件也是一個警示,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要對任何人盲目信任。即使是穿著制服的人,也可能藏著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既要相信制度,也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十年過去了,徐步高的案件依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它不僅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犯罪故事,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的種種問題。或許,我們應該時不時地回顧這個案件,從中汲取教訓,推動社會的進步。畢竟,只有正視黑暗,我們才能更好地珍惜和維護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