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評論丨稭稈從全面禁燒到「有條件」放開,實事求是最可貴

2024-02-10辟謠

多地給禁燒稭稈重新開一道口子,不必理解為是政策「翻燒餅」,更不是走「回頭路」,而不過是基於多年來禁燒的現實反饋所作出的局部最佳化和修訂

近年來,禁止稭稈焚燒政策對改善大氣品質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被認為帶來了農作物病蟲害加重、化肥農藥用量增加等問題。目前,已有浙江、廣西及湖南長沙和衡陽等多地探討或實行了允許有條件焚燒稭稈的政策。

此前,全面禁燒稭稈帶來的爭議時有發生,禁與燒的拉扯和糾葛在現實中可以說一直存在。這背後,禁,是大氣治理的需要,燒,則對應的是千百年來的農業習慣及便利使然,同時還利於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如此現實之下,到底有沒有更理想的兼顧之道,的確是一個值得直面的現實問題。如今,多地為全面禁止焚燒松開一道口子,開始討論或實行有條件地焚燒,算是對緩解這一沖突的主動求解。

從各地的探索來看,由先前的全面禁燒,到現在的「有條件」放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量因素,是對全面禁燒帶來的「副作用」有更多的審視。比如,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表示,該省稭稈禁燒政策對改善大氣品質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帶來了如水稻白葉枯病等發生危害加重、化肥農藥用量增加等不利影響。湖南長沙方面更拿出直觀的統計結果:2022年二化螟越冬基數為平均每畝6612.6頭,比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稭稈政策釋出前一年(2017年)的418.45頭增加了14.8倍;各區縣二化螟(俗稱鉆心蟲)越冬基數均較2017年增加10-100倍不等。此外,廣西貴港市執行稭稈有序焚燒四年來的實踐表明,有序焚燒稭稈未對空氣品質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可以說,綜合這些源自實踐的反饋,各地「有條件」放開稭稈焚燒,體現的是實事求是。

但也要指出的是,這種放開是有限的,有著明確的前提,並不意味著對禁燒稭稈這一大的政策的否定。比如,多地都是依然明確「禁止露天焚燒稭稈」,只不過,「經檢疫確需焚燒的病蟲害稭稈除外」。換言之,它意在環保與護農之間作出更好的平衡,而不是非此即彼。事實上,一項公共政策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動態的最佳化調整,本身是實作治理科學化的內在要求。一個必須被重申的常識是,很多的公共政策,其實都有利有弊,我們所謂的「好政策」,並不是說它捍衛了絕對的「利」,而往往不過是因為它實作了利與弊的最佳平衡和取舍。這一常識,對於我們看待其他公共政策的最佳化調整,也同樣適用。因此, 多地給禁燒稭稈重新開一道口子,不必理解為是政策「翻燒餅」,更不是走「回頭路」,而不過是基於多年來禁燒的現實反饋所作出的局部最佳化和修訂。

這些政策調整中,有一個值得註意的細節,是它們的變化都源自相關部門能夠客觀地對於禁止焚燒稭稈的副作用給予全面的調查,並將結果及時共享反饋給環保部門,以爭取禁燒政策最佳化的可能性和空間。這裏面所蘊含的為政態度其實是難能可貴的。一者,它堅持了實事求是;二者,其中涉及大量的調研工作,甚至還涉及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協調,可以說「做」遠比「不做」要更「麻煩」。這種「事不避難」的作風,顯然是值得發揚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有必要給予這種做法更多的支持。

當然,也要指出的一點是,允許有序焚燒稭稈,並不是單純地賦予部份農戶焚燒稭稈的「自由」這麽簡單,還需要相關部門給予一系列的配套支持與指導。比如,有網友就心存疑問:經檢疫確需焚燒的病蟲害稭稈可以焚燒,那到底由誰來鑒定有病蟲害?甚至,會不會由此多出一個焚燒的審批?這類擔心,可以說並非完全杞人憂天。 如何把有序放開落到實處,最大程度降低實施成本,避免給農戶增加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惑,也考驗各地方和部門的智慧。這同樣需要堅持好實事求是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