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這個爆火的教育專家全網被封,網友:該!

2024-06-18辟謠

6月17日,備受爭議的「教育專家」趙某帳號被封,引發網友討論。趙某此前就因一段視訊引發網友熱議乃至聲討。

在趙某公開釋出的視訊中,她強制一名男生,用錘子砸爛了自己心愛的模型玩具;又讓一名女生將自己心愛的玩具、漫畫書都扔進垃圾箱;還說一名男生吃得肥頭大耳,膘肥體壯適合搬磚……

相關報道截圖

哪怕是對兒童心理和教育相關領域並不了解的朋友,看到視訊中孩子委屈的表情,也會覺得趙某的教育方式十分別扭。但是,趙某就是主打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收拾」孩子,來包治孩子各種學習和心理問題,還獲得了大量流量,甚至還影響了部份家長。

更糟糕的是,開啟各個自媒體平台都會看到不少這樣的所謂「教育專家」,為什麽會這樣呢?

輕信「專家」危害大

哪裏利益大——或者用現在自媒體的術語,哪個「賽道」最賺錢?不幸的是,家庭教育正好是當下最熱最賺錢的「賽道」之一,畢竟多數家長都非常重視教育,在自己孩子出現成長問題的時候,做父母的都會焦慮得六神無主,病急亂投醫,甚至寄希望於網上「專家」,這就給了這些人生存的土壤。

但是,在別的「賽道」,被騙上當的人損失的無非是時間和金錢,再加上點自尊心;而在家庭教育這個「賽道」,被騙的是父母,而真正受害的是孩子和他們的人生。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因此,作為家長,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睜大自己的眼睛,避免被騙。那怎麽才能盡量避免被這樣的騙子騙呢?以筆者做家庭教育咨詢近 20 年的經驗,有幾點心得供你參考,凡是有下面這些行為的所謂「教育專家」,一定要當心。

鍋全甩給孩子?當心

不能只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而忽略在教育、環境中找原因

很多人喜歡將孩子身上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歸咎孩子自身,比如玩心太重、不能吃苦、沒有上進心、不懂事、不知道自覺……如果只是偶爾說句氣話,那這麽說勉強可以理解,但如果要想解決問題,而要從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入手,決不能只想著「把孩子治服氣」。

孩子玩心太重?把孩子喜歡的「玩意兒」砸了;孩子不能吃苦不懂事?把孩子扔進以高壓政策對待孩子的夏令營;孩子沒有上進心自覺性?帶孩子去吃一通苦,或者天天像唐僧一樣給孩子講道理。這些方法更符合某些家長的直覺,所以得以大行其道,但鼓吹這些方法的,一定不懂教育。

一招解決所有問題?當心

教育孩子不能只用一招打天下。

你是不是聽過「掌握一招就能養育智慧健康孩子」「接納孩子可以解決孩子一切問題」之類教育方法?一方面這仿佛讓我們一下找到了萬能的靈丹妙藥,另一方面又會讓我們感到挫敗,因為「這麽簡單我怎麽沒想到」。

然而實際情況是,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難道「人」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嗎?我們既然可以承認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一個家庭都是獨特的,但是,我們又為什麽會認為教育孩子可以簡單到「孩子不自信怎麽辦?誇他」之類的一句話妙招呢?看病的時候,我們都喜歡醫生仔細檢查後再根據我們的身體情況和病情來對癥下藥,那輪到教育的時候,就不需要對癥下藥了嗎?

其實背後的道理大概很簡單,教育太復雜,短視訊那幾分鐘裝不下罷了……

一試立即見效?當心

教育孩子不能只看短期效果。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解決這些問題往往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我們都知道飯要一口一口吃,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因為我們了解身體的成長規律。但到了孩子心理的成長,為什麽就認定一定有速成班呢?因為我們不夠了解心理成長規律。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那些所謂一試就靈的方法,往往簡單粗暴,像前文提到的什麽砸模型、扔漫畫等等,也許一時間能夠「嚇住」孩子,但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埋下巨大隱患。

只有經驗沒有理論?當心

搞家庭教育,不能只有經驗的總結,沒有科學的依據。

相比於物理、工程這些已經被公認為科學的學科,家庭教育好像一直被認為是婆婆媽媽的「育兒經」。也許這就是家庭教育「賽道」成為自媒體上最賺錢的「賽道」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只要能說出幾句打動父母的話就能成為這個「賽道」上的選手。

但是實際上,家庭教育早已成為一門以腦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學科。在【知識機器:非理想如何造就近現代科學】一書中,研究科學史的科學哲學家麥可·斯崔文斯對「科學為什麽過了這麽久才出現」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只有當我們不再滿足於觀察和經驗總結,而追求「從最基本的基礎開始」,科學才會出現。

教育要成為科學,也要不斷深入探究人的成長的基礎——情緒是如何產生的?自我是如何產生的?認知是如何產生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不以這些作為教育的基礎,而只是用「人生經驗」來教孩子,怎麽談得上教育的進步呢?誰都能跑兩步,但現在認真跑步的人都要學習步頻、送髖這些基於人體構造的科學知識,而以人為物件的教育還要處在不講科學的原始時代嗎?

說了這麽多,其實,只要記住兩句話,一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二是 「百年樹人」,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就能避開家庭教育「賽道」上的大部份騙子。

參考文獻

[1] 杜曉婧編輯,讓孩子親手砸毀心愛的玩具?「教育專家」家訪引爭議 當地教育局回應

[2](英)凱瑟琳·哈卡普,元素周期表趣史,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年9月

[3](美)麥可·斯崔文斯,知識機器:非理性如何造就近現代科學,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7月

策劃制作

作者丨王琳 教育學碩士 主攻兒童與家庭研究

稽核丨楊小洋 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何通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