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中部戰區陸軍某旅三級軍士長張寧金用專註的態度做專業的事

2024-07-12辟謠

中部戰區陸軍某旅三級軍士長張寧金——

用專註的態度做專業的事

■劉芳芳 閆濤

主題詞:專註

什麽是軍人的專註?有人說,是「擇一事終一生」的矢誌不渝;有人說,是「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百折不撓;有人說,是「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毅然決然;也有人說,是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的堅定選擇……

這些說法都對。在具體實踐中,衡量一名軍人的專註,首先要看他如何在本職崗位聚精會神,如何在專業領域深耕厚植,確立幹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理想追求。

張寧金在測試數據。鄧青華攝

認識張寧金之前,對周勇來說,「忘我」只是紙面上的形容詞,但在見到張寧金之後,這兩個字在他心中一下子具象化了。

張寧金是中部戰區陸軍某旅通訊連三級軍士長、班長,周勇是他所在連隊的主官。

4年前,周勇來到這個連隊任職時,對張寧金有所耳聞,無非就是「工作勁頭特別足」之類的話,印象並不深刻。直到不久後的一個深夜,他才真正見識到這名老兵的真實狀態。

「我成功了!」一天夜裏,伴隨著「咚咚」的敲門聲,一聲興奮的呼喊,驚醒了已入睡的周勇。

開啟房門,借著走廊裏昏暗的燈光,只見張寧金捧著一個30厘米長的盒子和一部野戰電話單機,滿臉的興奮:「有了這個多功能使用者分線盒,我們就可以幹很多事了。」

見張寧金如此激動,周勇有些詫異。在周勇眼裏,張寧金平時情緒穩定、不愛說話,只有談及專業時,才會多說幾句。

半信半疑間,周勇接過盒子仔細端詳,又接上電話線試了試,頓時睡意全無:「這個裝置確實很有用,沒想到真被你研制出來了!」

解決野戰電話單機的「一機多用」問題,是張寧金的一塊「心病」。為了找到「藥方」,將近3年時間,他一直在默默努力。那天夜裏,隨著最後一個技術難題被攻克,張寧金難掩內心激動。

「當時,我就想著第一時間向連裏匯報,根本沒註意到時間那麽晚了。」談及那次「深夜造訪」,張寧金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工作起來就忘我,他就是這樣的人。」對於張寧金的舉動,戰友們並不感到意外,「在專心思考問題時,他的眼睛和耳朵就像與外界隔絕了。」

有一次,張寧金到機關辦事,跟旅領導打了個照面,就好像沒看見一樣,徑直走了過去。見狀,與他同行的營教導員趕忙上前解釋:張寧金正在研究一項課題,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試驗的事。旅領導聽後,毫不在意地擺了擺手:「要是全旅官兵都有張寧金這種鉆勁兒,那可不得了!」

筆者見到張寧金時,他正蹲在通訊車一個角落裏,眼睛緊緊盯著電腦螢幕上的數據。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註意有人來訪,連忙站起來打招呼。

張寧金正在研發一個資訊終端,目的是讓指揮員擺脫「戰位局限」,擴大活動範圍,同時保證指揮通訊的安全高效。眼下到了攻堅期,為了抓緊時間測試數據,他恨不得吃住都在通訊車上。

「就連周末,其他已婚官兵輪流回家住宿了,他還待在車上搞研究。」周勇讓與他相熟的班長前來勸說,張寧金卻三句話不離裝置研發。

見勸說無望,擔心張寧金的妻子有意見,周勇只好打電話說明情況。對張寧金這種忘我的工作狀態,他的妻子早就習慣了,第二天便煮好餃子直接送了過來。

「還是家裏的餃子好吃啊……」張寧金一邊大快朵頤,一邊哄愛人開心。吃飽肚子,放下碗筷,他又快步返回到了車上。

其實研發工作,張寧金即使不做,也沒人怪他。幹了10多年通訊專業,他很多時候都是「自找麻煩」。「張班長的腦子裏,總是裝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張寧金一起做過試驗的中士楊會松說起一個細節:張寧金經常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一想到新點子、好創意,他就立馬記下來,隨後再去試驗驗證。

「老百姓說,3年入行,5年懂行,10年稱王。作為軍人,總得有幾項拿得出手的技能吧。」張寧金的想法很簡單,「在組織需要的時候,我能頂得上。」

前些年,張寧金在演訓任務中發現,實作固網電信遠端排程所采用的方法,不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

如何做到既省錢又高效?張寧金查閱大量資料後,提出一個構想。當他聯系裝備廠家技術人員討論其可行性時,卻遭到了否定。

張寧金不甘心,決定攻克這個難題。然而,整個試驗過程磕磕絆絆,尤其到了後期,上百次嘗試皆以失敗告終。

有的戰友勸張寧金:「廠家技術人員都說實作不了,你何必為難自己?」但張寧金不為所動:「就像爬山,這條路走不通,就換另一條,總有一條能到達峰頂。」

二級上士王海龍一下連就跟著張寧金學習。當時,張寧金的試驗進入一個艱難的階段——理論上可行,實踐中卻遇到了死胡同,需要另辟蹊徑。

「最難的就是自己不斷否定自己,一遍遍推倒重來。」王海龍懂得「事非經過不知難」的道理,但在成果形成之前,他還是暗暗為張寧金捏了一把汗。

一天,午飯還沒吃上兩口,張寧金突然一拍大腿,大聲說著「我想到了」,隨即起身就往外走。

戰友們楞楞地看著他的背影,一臉懵懂,王海龍則端起餐盤追了出去。他知道,以張寧金的脾氣,一旦錯過飯點,就壓根不會再想起來。

「班長,先把飯吃了吧。」果不其然,王海龍在通訊車裏找到了張寧金。

可是,張寧金就像沒聽到他的話一樣,指著一旁的裝置說:「海龍,你來得正好,幫我檢查一下介面有沒有問題。」

那天,從中午到傍晚,張寧金一直在聚精會神地鼓搗著裝置。他把「頓悟」到的方法一試再試,結果與之前沒啥兩樣。

眼看成功無望,王海龍借故離開了,留下張寧金一個人在冥思苦想。換成別人,此時肯定無比懊惱,但看張寧金專註的表情,就像這麽多次失敗從未發生過一樣。

終於,夜幕降臨之時,張寧金撥通了另一台車上的電話,固網電信遠端排程實作了。

那一刻,張寧金如獲至寶,跳下通訊車,躺在草地上,開心得像個孩子。

「如此忘我地投入,不感到累嗎?」聽完他的故事,筆者問張寧金。

「有時候也會覺得累。但與累比起來,人生一事無成、整天碌碌無為更可怕。」張寧金憨憨一笑,「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助於提高部隊戰鬥力,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編輯感言

用心一者,必有所成

■胡 璞

「工作起來就忘我,他就是這樣的人。」戰友對張寧金的評價,反映出一名老兵的樸素追求。

張寧金從事通訊專業十幾年來,把解決專業難題當目標,一門心思幹工作、搞研發,幫助部隊提高戰鬥力。從張寧金身上,編者悟出一個道理:用心一者,必有所成。

當前,在一些基層單位,個別官兵用心不夠專一,沒有把全部心思和精力花在提高專業能力、精進打仗技能上。有的對短期見效、領導關註的工作趨之若鶩,對需要久久為功、深耕細作的領域敬而遠之;有的幹脆當起了「仰臥起坐式」幹部,對與自己無關的事選擇「躺平」,對自己有利的事「孜孜以求」……凡此種種,正是幹事創業、奮鬥強軍所不能容許的,必須加以克服和糾治。

「工貴其久,業貴其專。」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什麽都想做,往往可能什麽都做不好,到頭來一事無成。對此,有人曾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很多口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請相信,生活總會厚待那些努力又專心致誌的人。當你心無旁騖、全神貫註投入一件工作、一項事業並持之以恒、不離不棄,收獲成績、取得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軍人是要打仗的。」這話既講明了「軍人之責」,也強調了「軍人之專」,即專司主責主業、專心備戰打仗。希望戰友們像張寧金那樣「忘我」,以專註的工作狀態履職盡責、精武強能,在奮鬥強軍接力賽中跑好自己這一棒。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