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八千裏外的北京援疆人:搭建醫療隊伍,改善教育生態

2024-08-08辟謠

在援疆工作中,幹部人才選派是首要舉措,每年都有一批來自北京的幹部、醫生和教師奔赴八千裏外的和田,在這片設施相對落後、教育生態有待改善的地區揮灑才華。和田的生活是怎樣的?北京的援疆人如何盡自己所能為當地提供援助?

融合民族元素,用校服傳遞文化

「2023年4月21日,進疆第一天。淩晨走出酒店房間,即將出發的這一刻,心情既忐忑又期待……」在北京市援疆幹部郝文佳的手機備忘錄上有400多篇援疆日記,入疆第一天,他期待增長見識,也存在「本領恐慌」。

400多天的時間裏,和許多到和田支援過的幹部、醫生、教師一樣,郝文佳經歷了水土不服造成的頻繁腹瀉和時差導致的作息紊亂,也難以避免長時間離開家人而產生的思念。

如今,正在洛浦縣擔任縣委副書記的郝文佳已對各項援疆計畫如數家珍,這個飽經南疆風沙磨礪的北京人,已經對和田地區的氣候、風物分外熟悉。援疆以來,他在智力支援、產業支援促進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教育支援、促進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積極謀劃計畫,尤其註重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力,主動與民族幹部群眾交朋友,想方設法落地執行相關計畫。

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有一小塊校服展區,十套樣式新穎的校服引人註目。這是郝文佳負責的一個計畫——為洛浦縣的學生設計融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和新疆和田本地特色元素的校服。設計出來的校服樣式美觀大氣,有的將梅花和南疆非遺艾德萊斯織染技藝結合,有的顏色以玉白和淺綠為主,與和田玉的溫潤質感如出一轍。

郝文佳。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為了準確傳遞和落實設計理念,我和設計公司反復研討,也和相關負責人多次溝通,才最終設計並制造出來。」郝文佳說,這是文化潤疆工程中的一個重要計畫,透過視覺符號的交融,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傳達給年輕一代。「今年我們將在洛浦縣的幾所學校試點,家委會和學生代表可以自由選擇,如果反響不錯、條件成熟,我們考慮大面積推開。」

計畫推進起來並不容易,與各方的溝通協調有時頗為傷神。「很多計畫我們需要全程跟進,並不是直接把資金交給當地就可以了。」郝文佳說。

不過,郝文佳表示,這些都是可以磨合的,「只要抱著一顆真心,和當地同誌多交流、相互學習,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他對未來充滿信心,也決心透過實踐回饋當地群眾、同事和組織的信任。

一如去年新年前夜,他寫給自己的年度總結所說:「新時代的援疆之路越走越寬,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都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事不避難者進,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新的一年……以嶄新的工作業績向組織、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數百名患者寫信,請援疆醫生留下

去年5月10日,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賀保衛踏上了援疆之行。

來和田之前,賀保衛從援疆同事口中得知,邊疆條件艱苦,醫療設施薄弱,人才匱乏。於是他做了充分的準備,比如歸納整理、提純了以前做的病案,甚至行李箱裏裝滿了三七粉、紅景天等療效可靠的珍貴中藥材和益氣補血的藥品,導致沒有太多地方放換洗衣物。

當他來到昆玉市人民醫院中醫科的時候,盡管有所預期,但看到幾乎等同於白紙的設施和隊伍,賀保衛還是有些出乎意料。「科室就兩間小屋子,工作人員除去進修和下連隊的,就剩下3個人,每天的接診人數只有十來人。」感受到肩上的責任,賀保衛打定主意要一邊治病救人、一邊傳道育人。「我要改善這裏的醫療條件,在當地打造一支理論和臨床功夫紮實的醫療團隊,讓更多當地人民成為受益者。」

於是,這位有著30余年臨床經驗的醫生,在和田持續開展肺癌、乳腺腫瘤、腸癌、橋本甲狀腺炎等疑難雜癥的診治,讓很多久治不愈的患者重獲健康,「賀神醫」的名號也逐漸在當地傳開。截至7月23日,僅統計有完整記錄的門診患者,賀保衛已經在昆玉人民醫院接診6452人次。錦旗掛滿了賀保衛的辦公室,感謝信也一封接著一封。

賀保衛。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今年1月14日,一名過敏性紫癜患者給賀保衛發了一條感謝資訊。賀保衛對這名患者印象深刻,她輾轉多家醫院治療卻沒有任何起色,直到1月8日晚上,她找到了賀保衛。「我平時晚上8點下班,那天看完所有病人已經10點了,我給她看了病、開了藥,她服用後一個星期就好了,治療費用不到200元。」

「看診是解決當前的問題,隊伍建設是著眼於未來。」在科室和團隊建設方面,賀保衛也沒少下功夫。他推動新鮮血液流入科室,擠出時間培養人才,「新招進來的孩子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我著重給他們講註意事項、診斷方法和原則。」現在,科室已經有20名工作人員,中醫科在他的帶領下還成立了中醫康復病區,設有20張床位。

一年的醫療援疆期結束前,數百名患者寫聯名信請求賀保衛留下,「還有群眾給我發資訊、打電話,甚至有幾個人找到我,他們哭著讓我留下來,把我的心都哭軟了。我看這個地方確實需要優質醫療服務,就又留了下來。」賀保衛說,能讓大家如此認可,他感到很榮幸,也很感動,他把這份感動銘記於心,化作幹實事的動力,「我一定會做得更好,讓群眾更滿意。」

搭建平台,發揮援疆教師之長

付興鋒是和郝文佳同一批援疆的北京幹部,擔任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教師領隊,他稱自己為北京援疆教師的「服務員」和「引導者」。

援疆以來,他積極為援疆教師搭建平台,讓每位教師能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我經常到各個工作隊、各個老師援助的學校走訪,結合地區需要,挖掘他們的才華,為他們搭建舞台,充分施展才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和田地區學生、教師成長賦能。」

張妮和田瑞是來自北京的心理老師,和田地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缺乏,一些學生在心理疏導方面需求較大,付興鋒協助兩位老師面向當地師生開辦講座,講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心理危機幹預的流程等內容。

付興鋒。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此外,付興鋒透過調研了解到,和田地區教師科研能力較弱,學校相關負責人希望能有專業人員給予「靶向」指導,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於是我們邀請了在墨玉縣朝陽中學的援疆教師——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專業科研員劉潔舉辦了一場科研講座,內容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具體操作建議和案例分享。」付興鋒表示,當時正值自治區「以校為本」的課題申報時期,教師反饋此次講座是「及時雨」,化解了一線教師對科研的畏難情緒,手把手教老師如何做,對於教師走教科研一體化專業成長之路非常有意義。

北京援疆教師張首文此前在和田市區的幼稚園進行指導調研,付興鋒將他介紹到了墨玉縣,這裏的學前教育生態不佳,幼稚園教育科研薄弱、戶外活動單一,需要改善。在付興鋒的協調和支持下,張首文來到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附屬辰星幼稚園實地考察後,結合幼兒需求,對戶外運動場地進行規劃調整,如今,幼稚園的戶外活動更加豐富,老師的思路得到拓展,玩具材料進行不同組合,例如趣味輪胎,就有十幾種的玩法,非常受孩子們歡迎。

「這帶動了整個墨玉縣學前教育系統生態的改善,也促進了當地學前教育教師的成長和進步。」付興鋒說,看到這樣的變化,心裏特別高興,「這是真正發揮出了咱們援疆教師的火種和放射線作用。下一步,我們要把這種做法向整個和田地區推廣,努力最佳化和田的學前教育環境。」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編輯 白爽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