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科學探館行|聽知力科學小記者講戴松恩的故事

2024-08-06辟謠
近日,【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打卡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聆聽展品訴說中國科技發展的聲音,見證熠熠生輝的科學家精神。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以科學家群體為主題的大型綜合博物館,集「采集、館藏、研究、展示、教育、宣傳」功能為一體,旨在展示中國科學家形象、弘揚科學家精神。
知力科學小記者在探訪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之旅中,被為端牢「中國飯碗」而奔走疾呼的科學家——戴松恩的故事深深打動。
戴松恩(1907年1月6日-1987年7月31日),江蘇常熟人,遺傳育種學家。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生院副院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戴松恩在家中拍的生活照(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戴松恩從小家境貧困,在艱難的求學之路上,他勤奮刻苦。193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南京金陵大學農學學士學位,又從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公費留美的機會,並於1936年取得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博士學位。
畢業後,他的導師和同事都希望戴松恩能留在美國進行小麥細胞遺傳和育種研究工作,並承諾給他提供優越的條件,但是戴松恩拒絕了。他深知,祖國的作物遺傳育種事業需要人才,祖國迫切需要提高作物產量,解決糧食問題,抱著「科學救國」的理想,揣著「我有責任把貧窮落後的祖國振興起來」的信念,1937年,他毅然踏上歸國的旅途。
回國後,頂著紛飛的戰火,他輾轉於蘇北、南京、蕪湖、柳州、貴陽等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推進自己的科研設想實踐,他主要致力於小麥增產和遺傳育種研究以及煙草、玉米、油菜育種等工作,參與選育「金大2905」、「金大26」等中國第一批小麥優良品種研究。
新中國成立後,戴松恩長期從事農業科學技術管理以及作物遺傳研究工作。1955年,戴松恩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1956年4月,戴松恩參加制定中國十二年(1956-1967年)全國農業科技規劃和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十年發展規劃,對中國進行農業科學規劃起了促進作用。周恩來總理曾對戴松恩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你用科學技術增多小麥,讓人人都能吃上白面。」戴松恩一直銘記周總理的囑托,孜孜不倦地堅持在農業科研和教學的第一線。
戴松恩在進行小麥雜交時留影(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戴松恩多次在【人民日報】等重要媒體上發表真知灼見,聚焦於良種推廣與有關農業研究等問題,強調了良種在提升農作物產量中的重要作用。他的【關於迅速制定「種子法」的建議】一文,為推動中國種子工作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戴松恩主持召開「全國小麥非整倍體研究討論會」,透過深入交流與探討,為小麥定向育種提供了理論根據。
1980年3月,戴松恩主持召開「全國小麥非整倍體研究討論會」。這是他寫的會議紀要(首頁)(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1983年,戴松恩獲得中國農學會頒發的「從事農業科研50周年表彰獎」;198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頒發的「從事科學工作50年榮譽獎」。戴松恩勤奮不懈,執著求索,在遺傳育種及細胞遺傳學研究和農業科學事業的發展上獻出了畢生精力。
參觀中國科學家博物館的過程中,戴松恩的故事讓大家印象深刻,部份科學小記者也分享了探館心得感悟,快來一起聽聽吧。
弘揚科學家精神,講好科學家故事。大家好,我是【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溫軒睿。
今天我有幸走入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參觀,想跟大家分享遺傳育種專家戴松恩爺爺的故事。
戴松恩爺爺是中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的先驅。他參與制定了中國的【十二年科學規劃】,並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囑托,希望他致力於小麥研究工作,讓每一個人都能吃到面粉。這份囑托,戴松恩爺爺銘記於心,為之奮鬥了一生。
他研究出了好多能讓小麥、水稻長得更好的辦法,讓我們能有更多的糧食吃。還建議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種子法】,讓好的種子能夠保留和傳遞下去。
戴松恩爺爺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他的堅守與執著,讓我看到了科研人員的責任與擔當。他的遠見與卓識,更讓我明白了科研應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戴松恩的一生,就是「知識就是力量」的最好詮釋,值得我們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