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為什麽新房鑰匙還沒拿到,裝修、家具公司等各種推銷電話就開始「狂轟濫炸」?
近日,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公安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60余名。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樓盤售樓人員身份,將業主的姓名、手機號、樓房號以及戶型面積,甚至部份業主的身份證號以及銀行貸款按揭等資訊賣給裝修、家電、家具公司,涉案公民個人資訊達30多萬條。
民警在裝修公司查獲的被出售的業主資訊。
懷疑個人資訊遭泄露後報警
從去年年底開始,家住曹縣的張先生就一直被裝修公司不斷打來的電話困擾。
「有很多公司給我打電話,有裝修公司,有賣家具的,有賣家電的,一個接一個,他不分時候,不分你是在工作的時候,還是在休息的時候,他一直給你打電話,非常討厭!」 張先生懷疑自己的個人資訊遭到了泄露,趕緊到曹縣公安局磐石派出所報了警。
裝修公司花錢購買業主資訊
接警後,辦案民警立即展開調查。「我們根據報警人張先生提供的電話號碼話單分析,發現有一個手機號,每天有大量向外撥打電話的記錄。經過查詢該號碼基礎資訊,為一家裝修公司所持有。」曹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民警趙鵬介紹說。
裝修公司給業主撥打電話記錄。
根據這一線索,民警立刻對這家裝修公司展開調查。透過走訪摸排,辦案民警很快發現了端倪。「我們在這家裝修公司,現場查獲了1.2萬條曹縣本地小區業主個人資訊,而這些資訊都密密麻麻地打印在A4紙上,上面有業主的姓名、手機號、樓房號以及戶型面積,還有一部份有業主的身份證號以及銀行貸款按揭等資訊。」曹縣公安局磐石派出所副所長陳恒說。
裝修公司是怎麽得到業主個人資訊的呢?民警立刻對公司的負責人劉某展開審訊。據劉某交代,他裝修公司的生意不景氣,於是就有了購買業主資訊招攬生意的想法。他在另一家裝修公司的介紹下,以1萬多元的價格購買了一些業主個人資訊。
購買資訊後,劉某特意雇了一批業務員,每天不停地給名單上的業主撥打電話。每打一個電話,他們都會備註業主是否有意向裝修。如果有意向,他們就會持續跟進,不停打電話推銷。對於沒有意向裝修的業主,他們就把這些業主資訊以較低的價格賣給同行。
0.5元到10元一條不等出售
了解情況後,辦案民警立刻對劉某的上家展開調查,並很快將專門在曹縣倒賣小區業主個人資訊的李某及其上線郭某抓獲。在郭某手機裏,民警查出大量已經分類整理好的個人資訊。
據郭某交代,他出售給下家的業主資訊,都是從曹縣部份售樓處的售樓員手中購買。而像李某這樣的下家,在從郭某手裏購買到業主資訊後,便會將資訊全部出售給裝修、家電、家具公司等行業。
透過大量調查,辦案民警確定出售公民個人資訊的為曹縣多家小區的售樓部,而出售人為這些售樓部裏的「內鬼」。他們利用職務便利,將平時在工作中登記收集的客戶資訊整理後出售獲利。他們還從公司電腦中盜取小區業主個人資訊私自出售給他人。「每條大致在0.5元到10元一條不等,老小區由於業主的裝修意願不大,因此價格相對比較便宜,而那些新的小區,即將交房的小區、別墅區的業主資訊,就比較貴一點。」趙鵬說。
民警分析案件線索。
經初步統計,本案涉案人員多達60余人,涉案總金額20多萬元。「我們還要繼續擴大戰果,爭取將整個黑灰產業鏈徹底打掉。同時,為了更有力地打擊犯罪,我們還將對此案進行通報,要求轄區內的房地產、裝修、物業等相關行業從業者進行自查自糾。」曹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大隊長石更峰介紹說。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深挖調查中。
警方提醒:
出售公民個人資訊是違法犯罪行為,相關企業要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數據資訊防護及內部人員網路安全和法治教育,杜絕公民個人資訊泄露。廣大群眾要增強安全防範意識,保護好個人資訊。一旦發現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警,依法依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娜 通訊員 趙艷 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