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由【三體】版權方三體宇宙官方授權,劉慈欣科幻巨著【三體III:死神永生】為藍本打造的沈浸式科幻體驗【三體·重力之外】在上海徐匯區西岸鳳巢推出,成為繼劉慈欣小說【三體】改編同名動畫、電視劇後,又一問世的IP改編之作。
【三體·重力之外】劇照
【三體·重力之外】融合了沈浸式演藝、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人工智慧等多種互動數位藝術於一體。在這裏,觀眾們將化身為「萬有重力號」的艦員,乘坐太空電梯,登上飛船和莫沃維奇艦長追擊「藍色空間號」,和關一帆探索宇宙奧秘,親歷水滴襲擊至暗時刻,抉擇重力波發射,決定太陽系命運,開放式結局,見證星艦文明在黑暗森林中拔錨起航。
作為「全國第一批全國智慧旅遊沈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計畫」,啟航一年來,【三體·重力之外】展開了超400場演出,接待了約3萬人次的觀演。更有資深粉絲來玩了幾十次,打卡不同的演員陣容與路線劇情。
【三體·重力之外】主創見面會工作坊現場
今年4月26日,【三體·重力之外】將迎來自己營運一周年的裏程碑。近日,【三體·重力之外】舉辦主創見面會工作坊,與粉絲分享了計畫制作幕後的故事,也對即將在五月到來的【三體·重力之外】2.0體驗及演出叠代進行了提前劇透,包含部份角色的變化、劇本修訂與豐滿、演藝內容的強化以及互動手環的升級等。
編劇張喻澍介紹,開始制作之前,主創團隊去北上廣深各地體驗了超過50個沈浸式密室與劇本殺計畫,希望能把【三體·重力之外】打造為一個既博采眾長又有獨特之處的作品。為了讓【三體·重力之外】更真實落地,主創做了厚厚一本科學設定集:「太空飛船長什麽樣?每個空間應該承載哪些功能?有一些是我們根據原著復原的,有一些是我們延展的。
創作故事矩陣時,大家像做遊戲分線劇情一樣列了一個大綱,橫軸是空間,縱軸是時間,「最後寫出來一共有100多個格子,我們再在每一格中添加劇情,其中有的格子的體驗重合互動。」每個角色在被創造時,主創內部都會有個小辯論,討論他的成長路徑是否合理,「每一場戲的目標,都是為了讓劇情最後那場抉擇重力波發射的群戲中,他做出的投票選擇是符合情理的。」
【三體·重力之外】劇照
核心演員與執行導演張煥章表示,劇組每個人進入這個計畫時都感到壓力很大:「【三體】的故事本來就很宏大,我們又是一個沈浸式的戲,每個空間都是一個舞台,會同時發生很多事,所以劇本量也成倍地增加了。」
他談道,【三體·重力之外】弱化了很多原著復雜的世界觀內容,希望能降低觀眾的準入門檻。經過這一年,他也發現觀眾對於比較具體的【三體】知識點,會更好奇角色的故事。
比如劇中,張煥章飾演的「伊凡」一角,是太空艦船上的一個普通人,「這個人的想法和行為,雖然跟我們當下世界觀不太符合,但他的存在非常珍貴,他展現了在這樣一個宏大故事下,小人物是如何生活的。體驗過程中,觀眾會問我,你女兒多大了?叫什麽名字?」另外,他還出演了「樸總」一角,「於是觀眾又會問我,你以前來自哪裏?做什麽工作?」於是作為演員,張煥章會有意識地去完善角色的設定和人生故事,「第一次聽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或許我可能沒有辦法給你一個很好的答案。但是我保證第二次你再問,我會讓你感到這裏發生的一切人和事都是真的。」
在【三體·重力之外】1.0版本中,設定了18個角色,但其中有2個角色還隱藏在飛船中,沒有被發展出一條完整的故事線。張喻澍介紹,即將到來的【三體·重力之外】2.0版本角色數量會調整到12個。
「我知道這對老觀眾來說可能會有點難以接受,但出於一個編劇的考量,我覺得有不少角色沒有被打造得很到位,比如‘伊凡’在最早的規劃中他有很大一部份的功能性,而不是故事性。」張喻澍說,「現在在做的2.0版本,劇本體量一點沒有打折扣,所以這12條故事線裏每個人都會更完整且更有戲劇性。至於刪減掉的角色,觀眾還可能在其他地方看到他們的檔案,他們會以其他的形式被記住。」
【三體·重力之外】劇照
除了人物劇情,【三體·重力之外】2.0版本在裝置上也做了升級。每個觀眾在入場時都會拿到一個手環,可以在體驗過程中完成一些長官的指令和遊戲計畫的互動,未來這一重要道具從硬體到軟體都會有改動升級。對於一些「登艦」多次的觀眾,手環會記錄下每次體驗的評估數據,「可能在2.0版本再次登艦的時候,你就是一個有一定軍銜的角色了。」
此外,【三體·重力之外】2.0版本正在面試新一輪的演員,目前已收到300多份簡歷,將更加強化表演,削弱即興互動。主創談道,希望能邀請更多學生,尤其是非演出類院校話劇社、音樂劇社的學生,讓他們有參與專業戲劇工作坊的實踐經驗。
據介紹,【三體·重力之外】周年慶期間,對於購票登艦的「艦員」觀眾也將有多重的福利與禮品,比如中獎率100%的扭蛋機等,並將開放平日演出不曾有過的與穿著角色服的演員們合照活動,更邀請到去年首航時期的初代艦長演員限時回歸,一起在「重力之外」定格瞬間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