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把玉米變成衣服究竟有多難?從實驗室到產品,我們用了整整八年

2024-10-15辟謠
曾經,尼龍66被外企拿走了80%的利潤,科學家們決定同時解決賴胺酸產能過剩和尼龍被「卡脖子」的難題。經過數年努力成功研發出尼龍5x,不光效能更強,未來還可以運用於服裝、海下油氣管道、人工血管等多個領域…
出品:格致論道講壇
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溫廷益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溫廷益,來自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大家都吃過玉米,但是我說可以把玉米穿在身上,你相信不相信?如果你相信,就請聽一段從玉米到服裝的故事。
這是1980年時的我。我在天津市長大,從小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好獨處,每天在我們家的胡同裏用粉筆頭在地上畫各種立體幾何的模型,畫各種化合物的分子結構。我們的鄰居都說,這個孩子走火入魔了,是不是有點「神經」了,以後離他遠一點。
右邊是南開大學新生物樓,1982年我考上南開大學微生物學專業,又開始對發酵罐感興趣。大家知道發酵嗎?我們吃的醋、醬油,包括喝的酒,都是由微生物發酵釀制的。所以當時我就有一個夢想:能不能用微生物發酵制造各種化學品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行業不叫發酵工程了,有了一個時髦的名字,叫合成生物學。
我2005年回國。因為我是南開大學畢業的,我的導師也希望我回到母校,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就給了我一個教授崗位。我就拿著錄用通知,準備去做一名教授了。
▲高福院士
但有次我在北京做一個學術報告,被時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高福院士知道了。他就過來就跟我聊了聊,當時我覺得只是隨便聊聊。但他覺得我沒有來微生物所的意思後,就用激將法「激」了我一下。
他說,你如果到微生物所來做胺基酸領域的研究工作,如果3年做不到科學院的前三,5年做不到全國的前五,8年做不到全國的前三,對不起,你在科學院就待不下去,會失業的。
我這人可能比較吃這套吧,他這一說,我非得試試我行不行。然後我「背叛」了我的導師,轉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我導師為此好幾年不理我。
發酵出優質的國產胺基酸
說到這兒,大家知道什麽是胺基酸嗎?胺基酸就是蛋白質的原材料,產業上主要是透過微生物發酵的方法來進行生產的。其中哪個胺基酸生產量最大呢?就是谷胺酸,我們吃的味精就是谷胺酸鈉。
那排在第二個的胺基酸是哪個呢?是賴胺酸。大家可能對賴胺酸不太熟悉,但它是9種人和動物必需胺基酸之一,非常重要。
而且賴胺酸在常規的谷物飼料中含量比較少,所以是一種極為重要的飼料添加劑。大家吃的豬肉、牛肉、羊肉和雞肉,之所以價格在國內還能保持那麽低,賴胺酸功不可沒。而且添加了賴胺酸之後,這些豬和雞不但長得快,營養和肉質也會變得更好。
我們國家是一個胺基酸大國,全球60%左右的胺基酸是在中國生產的,但是我們卻不是一個生產強國。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微生物發酵菌種生產效能較差、生產成本較高,特別是我們的菌種專利數量還非常地少。所以我來微生物所第一件事,就要做出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的生產菌種。
我2005年11月到了微生物所。我一報到,就去看了所裏從事工業微生物的實驗室,當時還是在用傳統的誘變育種。
誘變育種是什麽概念?就是用紫外線以及像硫酸二乙酯(DES)等化學物質誘導菌株突變。誘變完有大量的工作,有像右圖那麽多的平板都需要去篩選。那你篩選到的突變是不是你要的?不知道。這就像小朋友開盲盒,開到的東西是我要的嗎?未必,但是投入的工作量很大。
而當時,國外已經能透過合成生物技術進行基因編輯。它是在DNA水平上去做工作,相當於私人客製,我想改哪裏就改哪裏,我想怎麽改就怎麽改。於是我回國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在國外學到的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一個工業微生物個人化菌種改造與創新的平台。
我先把細菌的所有的代謝途徑的基因都輸到電腦裏,做成一個網路模型;然後透過模型預測出來應該改造哪些基因;然後再進行合成生物學的基因編輯;隨後再進行發酵罐的驗證、各種組學的驗證;然後一圈一圈這樣迴圈。就是我們合成生物學的8個字:設計、構建、測試、學習。經過多輪的這種迴圈之後,我們菌種的產量就上來了,副產物也在減少。
2007年時,寧夏一家企業找到我,希望改造賴胺酸的生產菌種。當時這家企業在國內胺基酸行業裏排到中等水平,但是它的生產菌種的產量太低了,轉化率也太低。他們希望能夠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
於是我們就用剛才提到的這套平台,用電腦模擬一步一步地改,一共給它改了17個基因,最後無論是糖酸轉化率、還是產量,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一舉兩得的好事,為什麽別人都不做?
可是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我2005年回國時,賴胺酸的價格是1噸3萬多元,等到了幾年之後,賴胺酸的產能過剩了。我們國家2020年賴胺酸產能達到了300萬噸,現在已經達到了350萬噸。這就使得利潤率急速下降,每噸從3萬多到1萬多,最低降到了5400元,企業沒有利潤了。
有一天,我在辦公室就琢磨怎麽幫企業把產能過剩的事解決。突然我發現,就跟大家現在看見的圖一樣,左邊是賴胺酸的分子結構,它叫2,6-二胺基己酸。如果我把帶紅圈的這個1位的羧基去掉之後,就成了右邊的1,5-戊二胺,這不就是我們做尼龍的單體原料?尼龍那有多大的市場!
就那麽一步反應,就能做那麽大的事,這件事輪得上我們來做嗎?於是我就叫我的助手梁勇博士去查。他發現,90年前也就是1934年,美國杜邦公司的卡羅瑟斯博士發明尼龍的時候,就是用5個碳的戊二胺和10個碳的癸二酸聚合成效能非常好的尼龍510。它跟蠶絲一樣,穿在身上涼涼的。
但是,化學合成法制備戊二胺用的原料成本太高,純化也太難做。於是他們到了1937年,退而求其次,開發了效能略差、但化工合成成本更低的己二胺,也就說用6個碳取代了5個碳,開發了尼龍66技術。
這是一張尼龍絲襪的廣告。它當年的描述是「像蛛絲一樣細、像鋼絲一樣強、像絹絲一樣美」。這個尼龍絲襪杜邦公司賣了4天,竟然銷售了400多萬雙,後來更是風靡全球,成了一個時代的象征。
你看,二戰時的尼龍絲襪都能帶來這麽大的收益,那現在尼龍市場得有多大?2021年全球尼龍的市場規模超過1000萬噸,產值1.5萬億-1.8萬億元,但90%以上是尼龍6和尼龍66。而要做尼龍66,用的己二胺的前體己二腈已經被國外企業壟斷,這就導致我們國家在尼龍66行業80%以上的利潤都被外企拿走了。
一邊是賴胺酸產能過剩,一邊是尼龍被「卡脖子」。如果我們能夠用賴胺酸合成戊二胺,那不就把賴胺酸的產能過剩和尼龍卡「卡脖子」兩個問題同時解決了?
但梁博士查回來的結果又告訴我,美國杜邦、德國巴斯夫、日本東麗、南韓希傑這些公司,他們都想走通這條路線,經過了很多年的努力,就因為工藝放大、廢棄物處理、成本等各種原因都沒有做成功。那難道我們就能做成功嗎?
大家知道我的性格,誰一激將我就上了。企業老總說,你試試。我說,試試咱就試試!於是我們就選擇用大腸桿菌做生產菌株。
大腸桿菌的優點是17分鐘就能傳一代,基因資訊完備,遺傳作業系統成熟,代謝途徑和調控機制研究得也非常深入。但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大腸桿菌自身不能利用賴胺酸合成戊二胺。
既然我從大腸桿菌出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讓大腸桿菌能夠合成戊二胺,就是把外源基因引進到大腸桿菌,透過基因改造,使大腸桿菌能夠合成戊二胺。
第二個目標就是讓大腸桿菌高產戊二胺,還讓它的副產物越來越少,這件事我們也做到了。
同時還出現了第三件事,戊二胺對大腸桿菌有細胞毒性。也就是說戊二胺到了一定濃度,大腸桿菌就不生長了,這就麻煩了。於是我們又在大腸桿菌的細胞膜上加了一個轉運泵,就跟我們用的水泵似的,只要一產生戊二胺,這個轉運泵就能把戊二胺從細胞內轉到細胞外。
最後經過這些努力,我們的產量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水平,莫耳轉化率接近100%,受質賴胺酸幾乎百分之百被轉化成了戊二胺,也就說我們合成戊二胺的這步成功了。
在實驗室能夠合成制造出戊二胺後,接下來還要把它純化出來。於是我們又在實驗室建立了不同的發酵工藝和純化工藝,得到了2個9(99%)以上純度的戊二胺。
從實驗室到產品的艱難跋涉
實驗室裏的成功讓我們非常興奮,信誓旦旦地跑到企業去做中試了。可是,令我們想不到的事出現了。
大家看,我們實驗室裏從5升的旋轉蒸發儀做到20升的旋轉蒸發儀。20升的旋轉蒸發儀對應的是什麽呢?對應的是50升發酵罐產生的發酵液。但是我們中試千噸級的時候,發酵液要用到1.5立方米的發酵罐,也就是說要比原來多產生300倍-600倍的發酵液。
旋轉蒸發儀下邊是油,溫度要達到120℃把戊二胺減壓蒸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至少要做到直徑5公尺以上的球體,用它去蒸發。而這麽大的旋轉蒸發儀表面的蒸發量太大,能耗太高,這在產業化上是行不通的。
▲左:提取工藝走不通
右:大量裝置報廢
於是,我們又和企業設計了不同的中試裝置。但是大家看,我們最後做出來的東西有的像排骨,品質非常差,這種純度根本沒有辦法去做我們以後要做的尼龍和服裝。
這個時候,大量的裝置報廢,企業的幾千萬已經打了水漂,這對我、對企業來說壓力都非常大。怎麽辦?堅持不堅持?不堅持,沒法交代;堅持呢,做不出來又怎麽交代?我就得離開科學院,剛剛說了8年嘛。所以已經開弓沒有回頭箭了,必須堅持下來。
這個期間非常苦,包括我、包括劉樹文博士,我們每天都幹到夜裏兩三點,因為研發中心晚上10點關門,我們出來之後要翻墻頭到職工宿舍去睡覺。劉樹文博士更是最長一次連續做了45天,為此還推遲了婚期,工業化實在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
不管怎麽樣,經過3年努力,我們做成了,把戊二胺的中試成本從剛開始的9萬多元降到了2萬元左右。大家看右邊紅線框出的這些裝置,都是我們重新研制的。
然後又經過2年的努力,在2020年8月,我們在黑龍江大慶市建成了全球第一條萬噸級的戊二胺生產線。這個生產線和我們中試又有很大的區別。它用的是精餾塔,成本就會更低。
我們同時又用戊二胺聚合成了尼龍56,做了切片,做成長纖維、短纖維。它的黏度也達到了2.5左右,分子量達到2.5萬左右,達到了紡絲的要求,就可以用來做衣服了。
▲左:吸濕性強
右:易染色
剛才我說戊二胺比己二胺好,那尼龍56自然要比現在尼龍66好。它的優點很多,我舉幾個方面。它吸濕性強、易染色、難燃、玻璃化溫度低。
小朋友們冬天脫衣服時是不是滋啦啦地「電閃雷鳴」?為什麽?靜電太強了。但是你要穿上我們尼龍56做的服裝,由於它的吸濕性非常強,不會帶這麽強的靜電,晚上脫衣服就不會把你嚇著了。
▲耐磨性強
它還非常耐磨,特別柔順、絲滑,夏天穿著也非常幹爽。現在網上就有我們尼龍56做的瑜珈服、內衣、防曬服,效能明顯地超越了尼龍66。
同時,我們的合作企業還和國內外一線品牌開展合作,估計未來大家穿的鞋的鞋面都會是我們尼龍56的。而且他們在國外賣的價格能賣到每噸3.2萬元,因為我們尼龍56裏的戊二胺來自生物,國外現在特別認生物基的產品,在國內賣的價格反而還沒有那麽高。目前,這家企業也從原來的中型企業,成為了國內胺基酸產業前三名的巨頭。
合成生物學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我們做了一個什麽工作?打通了從玉米到服裝的全流程。
我們拿玉米做成澱粉糖、再做成葡萄糖、再做成賴胺酸鹽酸鹽、再做成戊二胺;接著做成尼龍56晶體、尼龍56切片、尼龍56長纖和短纖;最後做成布料、做成各種服裝。這樣,就實作了我們把玉米穿在身上的目標。
我們現在正在以戊二胺做單體,做尼龍5X系列,包括尼龍510、尼龍512。
我們未來要做的東西包括海下的油氣管道、繩索、降落傘、火箭的整流罩,包括人工血管管鉗的線,都可以拿我們的材料做。所以我們國家將走出一條生物基尼龍5X的路,這和國外石油基的尼龍6X的路是完全不同的。
而未來的合成生物學有可能將30%-60%的石油基化學品都透過微生物制造來實作。什麽概念呢?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煤化工產品、石油化工產品,以後很大部份都會透過玉米或者稭稈來做原料進行生產。
2005年夏天,也就是我來微生物所之前4個月,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給微生物所寫了9個字:「微生物,高科技,大產業」。這也是我近20年來追求的目標。
我兒時的夢想就是生物制造,做一個產品。現在我已經有三四個產品在祖國大地的企業上得到了套用。我們最終目標是要實作以塑膠取代鋼材,實作更環保、更低碳。
在座的同學們,如果你們有誌於以後做合成生物學、生物制造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加入到我們團隊裏,加入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一同讓我們中國的微生物站到國際科學的最前端。
謝謝大家!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由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網路安全與資訊化辦公室主辦,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台)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