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牛河梁有哪些待解的文化密碼?

2024-08-22辟謠

何以紅山

牛河梁有哪些待解的文化密碼?

初秋,位於遼寧朝陽市境內的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群的灌木和樟子松迎風飄擺,經過近半年修繕的牛河梁遺址博物館重新開放。精美的玉豬龍、神秘的紅山女神像……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正在這裏進行著一場文明探源之旅。

2023年底,國家文物局釋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牛河梁的考古發現,把中華文明的起源向前推進了500-600年。以牛河梁為代表的紅山文化,再度引發國內外的廣泛關註。

牛河梁還有哪些待解的文化密碼?帶著對古老文明的敬畏與好奇,人們走進牛河梁,穿行在五千多年前的時光隧道。

紅山,見證中華文明曙光

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遼寧省朝陽市下轄的淩源市、建平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簡稱喀左縣)交界處,地處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地帶過渡的丘陵地帶。

公園內近3500平方米的牛河梁遺址博物館,修葺一新,依次分為「序廳」「紅山古國」「文明發端」「人文始祖」等7個主題單元,展陳著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序廳內巨幅360度投影螢幕還生動再現了「紅山先民」當年的生產生活和祭祀場景。

該館副館長蓋麗艷介紹,今年以來,朝陽市大力推進牛河梁遺址相關設施的保護修繕工作,「對博物館綜合館進行了維修改造,並完成了改陳布展」。此外,還對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施了綜合治理工程。

而在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第一地點「女神廟」附近,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考古隊正組織人員在這裏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現場拉起了警戒線,10多個探方、探溝大小不一,最深的深度達到4公尺多。一些和地表土層顏色明顯不同的夯土成片顯露出來,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最新發現的第9號台基。

「台基就相當於現代蓋房子的地基,我們在這裏發現了由9個台基組成的台基建築群,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厚度最深的約有4.6公尺。」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牛河梁遺址田野考古計畫執行領隊郭明說,「如此大規模的建築址加上之前發現的紅山女神廟,還有著大量陶片的‘陶片窩’、有竈台和柱洞的建築址,共同佐證了牛河梁的紅山社會存在一個較嚴密的社會組織結構,並具有強大的動員和組織能力。」

根據國家文物局此前釋出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從距今約5800年開始,中華大地上各個區域相繼出現較為明顯的社會分化,進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以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為代表的紅山文化處在古國時代的第一階段,大約為距今5800-5200年前後。

「這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的文明形態,也意味著牛河梁的紅山文化考古新發現,把中華文明的起源向前推進了五六百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賈笑冰說。

當年指導牛河梁遺址發掘的中國考古學泰鬥蘇秉琦曾指出,遼西地區是「中國文化總根系中一個最重要的直根系」,他表示:「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冢三種遺址的發現,代表了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從這裏我們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紅山,還有哪些待解之謎?

在遼西的廣袤土地上,牛河梁遺址見證著、訴說著五千多年的世事滄桑和文明嬗變。紅山文化,這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明,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華夏文明的源頭。隨著考古學家們的一次次深入挖掘,越來越多的謎題逐漸浮現,激發起公眾對這個古老國度文明起源的敬畏與神往。

謎題一:紅山女神是女媧嗎?

有人說,考古發掘有如探案,根據蛛絲馬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有專家認為,中國歷史上的三皇五帝時期,約為距今5000年上下的新石器時代。遼西紅山文化恰好處於同一歷史時期。諸多史料記載,三皇中的伏羲氏、女媧氏曾遊於東海而居,被稱為東夷始祖。而女媧氏與伏羲氏結為婚姻,後繼伏羲氏而王天下。牛河梁遺址中出土的女神像會不會是女媧?

專家認為,女媧在傳說中是創造人類的女神,這與紅山女神作為氏族祖先的形象有共通之處。此外,紅山女神的塑像特征,如高顴骨和淺眼窩,與一些傳說、文獻中描述的女媧形象相符。雖然缺乏直接的文字證據來確定兩者之間的直接聯系,但歷史和文化背景的相似性使得這種聯系具有可能。

謎題二:手握雙龜的老人的真實身份?

據統計,在目前發現的牛河梁墓葬中,挖掘出土的屍骨近百具,在第二地點、第五地點、第十六地點均有中心大墓。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第五地點中心大墓的一具頭枕玉璧、手握玉龜的老人的遺骸。

這處墓葬為單人仰身直肢葬,墓主人頭向東,身邊有7件隨葬玉器包括勾雲形玉佩、箍形玉、玉鐲、玉璧和玉龜等。

考古學家郭大順認為,箍形玉是墓主人與神靈溝通的中介神器,是墓主人神權地位的象征。勾雲形玉佩是證明墓主人生前權力顯赫的象征。墓主人雙手各握一只玉龜,這一般是具有王權的人才能使用的。

在五千年前,誰有資格頭枕玉璧,手握雙龜?誰又有如此尊貴的地位呢?

謎題三:居住區的尋覓:牛河梁的「鄰居」在哪裏?

現有考古發掘表明,牛河梁遺址是單獨祭祀之所。考古學家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如此巨大的祭祀場所,附近應當有相應的大型居住類遺址。但紅山文化遺址中至今尚未發現這樣的居住場所。

2022年6月,在距離牛河梁遺址6.5公裏的上朝陽溝遺址,考古工作人員在勘探大約10萬平方米的區域後,發現了27座「房址」,它們的平面近似「凸」字形,為直壁、平底的半地穴式房屋,建有長門道。

這裏會不會就是大型聚落址?郭明表示,有些陶片顯示和居住有關,但由於還未全面考古發掘,目前還不能下定論。事實上,要找到一個和牛河梁遺址50多平方公裏規模相匹配的居住區並非易事。「遼西地區土層淺,有可能當時有房子,這麽多年由於耕地或其他原因,不復存在或變得分散,發掘難度加大。房子密度如果沒有那麽大,居住區的規模仍然是受限的。」

紅山,文明求索的啟迪處

專家們認為,雖然紅山文化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但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見證和載體,它值得繼續深入發掘和探索。

紅山文化影響著中華文明。考古專家表示,牛河梁遺址的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不僅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更具備了禮器的功能。從唯玉為葬的墓葬特征到隨葬玉器的階級分化,紅山文化的玉器使用規範,為我們揭示了古代社會等級制度的一角。同時,與【周禮】等文獻中所記載的不同等級個體在玉器使用方面的規範相印證,進一步證實了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深遠影響。

紅山文化的新因素、新特征、新發展,還是周邊優秀文化吸收與融合的結果。從陶器的制作技術到玉器的造型藝術,紅山文化在繼承遼西區域本地傳統的同時,也不斷創新突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這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不僅體現了紅山文化的包容性,更為後世的‘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最早的藍本。」郭明說。

以牛河梁為代表的紅山文化,如同一部未讀完的史詩,等待著人們溯歷史長河而上,不斷展開、持續深讀。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考古工作的持續深入,紅山文化的神秘面紗正逐漸被揭開。對紅山文化的探究,不僅是對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未來的啟迪:它將幫助人們更好地厘清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脈絡,為探索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白寶玉說,守護好、展示好、傳承好紅山文化是考古工作者的使命任務。眼下,遼寧正積極推進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工作,力爭取得新突破。(記者孫仁斌 王瑩 李明輝)

(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