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幽蘭何須覓空谷:近現代那些從金融界走出的書畫家

2024-01-09辟謠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王順成

古代文人、士大夫聚會之時,曲水流觴,賦詩唱和,揮毫弄翰,美其名曰「雅集」。至於錢鈔、銀錠、金條則被稱作阿堵物,於君子所不屑。近代畫壇卻有個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儒雅的書畫家都曾有著在金融機構從業的經歷。

銀行金店競風流

京津畫派的代表人物陳半丁,自幼失怙,曾在金華蘭溪一家錢莊做學徒。後表叔吳隱將他帶到上海嚴信厚(銀行家、書畫家)的「小長廬館」當夥計,邊學邊幹拓印、刻帖和復制、修補書畫等活計。嚴家不僅有大量珍貴的書畫藏品,且與海上書畫大腕相往來。陳半丁有幸得到許多海派名家的指點,尤其是吳昌碩,對他的藝術生涯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一日,恰遇畫家金城來訪,邀其去北京發展,終於使陳半丁聲名鵲起,名滿京城。

葉露淵生於金融世家,其父葉品林,是英國匯豐銀行的總會計主任;其叔父葉扶霄,亦是上海四行之一大陸銀行的董事長。葉露淵13歲就進福泰錢莊,後進入頗具影響的四明銀行,先後任出納主任、襄理、副理。當時的葉露淵雖在銀行工作,但酷愛金石書畫,苦耕不輟,逐步成為海派篆刻藝術之翹楚。

潘伯鷹曾任中央銀行行長孔祥熙的秘書,擅長楷書、行草,其行草雄健樸茂、拙中藏巧,有六朝風韻。他與沈尹默各寫新字帖,影印出版,成為了中小學生的臨池範本。

方介堪15歲到溫州涵康錢莊做學徒,16歲到溫州第一代金融家戴介眉開辦的鼎源錢莊當學徒。在錢莊期間,喜愛篆刻的他常遭錢莊老板的指責呵斥。學徒滿師後,他毅然離開錢莊,專心治印,維系生計,終成印壇巨擘。

譚建丞曾在金融家唐伯耆的上海振業銀行任文書、業務總監。其擅山水、花鳥、人物,尤精佛像。

朱復戡也是資深的證券從業者,後進入中國通商銀行南市分行,曾任上海美專教授。其書法得沈曾植、康有為的指點,下筆厚重拙樸,諸體皆工,篆籀尤為所長。

湯義方受業於馮超然,攻山水、人物。「盧溝橋事變」後,他到鄭州交通銀行任職,1954年供職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從事連環畫創作並任組長。1960年,上海中國畫院成立,他應聘為兼職畫師。湯義方畫的幾幅反映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幾次重大戰役的國畫,成為了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繪畫作品。

黃秋園是江西某銀行的職員,山水花鳥人物無一不精,尤以山水成就為高。逝世後,其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李可染先生嘆雲:「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追聘秋園先生為名譽教授,南昌亦建立黃秋園紀念館、黃秋園故居。

吳養木生於嘉興,幼年隨父——著名畫家吳待秋遷居蘇州。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的吳養木,抗戰勝利後在上海外灘中國銀行國庫局任職。1949年,他辭去銀行公職,離滬返蘇,於家攻習書畫,1990年任蘇州國畫院院長。

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的程十發,為了生計,曾在上海工業銀行任職員,兼海報美工。業余時間,他習畫不輟,終形成鮮明的風格,曾任上海畫院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等職。

更有意思的是,西泠印社的七任社長之中,也竟然有三位與銀行結緣。

張宗祥曾從業於中國農民銀行。其書法用筆靈活,以飄逸見長,頗得董其昌意趣。

趙樸初曾任上海四明銀行行長。其書法工蘇體,以行書見稱,溫文、工穩而灑爽流動,儒雅風流,超俗脫塵。

沙孟海也曾在四明銀行任職,他跟隨吳昌碩學習書法篆刻,在二十歲以前已卓有成就。中年以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作品於蒼渾雄厚中見剛健之骨力,厚重凝聚中蘊峻拔之豪氣,古樸蒼茂,大氣磅礴。

陳半丁【墨荷】

銀行家修成的章草大家

由京津地區金融界走出的書畫家亦不乏其人。近代章草有「南王北鄭」之譽,「北鄭」即鄭誦先先生。說起鄭誦先,很多人只知其為當代傑出的書法家,而不知其還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銀行家。

鄭誦先曾任張學良的秘書、北平市秘書長。1937年,鄭誦先受天津大陸銀行總經理許漢卿聘請,擔任大陸銀行總經理處秘書兼文書主任。1939年,從總經理處調大陸銀行天津分行任副經理兼河東支行經理。1941年起,兼任天津銀行公會秘書長。抗戰勝利後,他受天津銀行、錢莊兩大公會委托,於1947年負責籌組天津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後出任經理。1949年,調任大陸銀行總經理處稽核。1950年又赴北京分行任職。1951年,大陸、金城、中南、鹽業、聯合等五家銀行在京組成「公私合營五行聯合總管理處」,聘任其為秘書處長。1953年,北方與南方多家銀行合並為公私合營銀行,又聘其為研究室委員。鄭誦先先生年滿60退休後,則投身於中國書法藝術的創作、研究和傳播事業中去。

1956年,鄭誦先與張伯駒、郭風惠、陳雲誥、蕭勞等共同發起並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書法研究社——「北京書法研究社」。

在任研究社秘書長期間,他親力親為,籌辦了多次展覽和研討活動,還組織了中日兩國優秀書法作品展,將中國書法藝術遠播海外。1964年,他又與郭風惠、溥雪齋等名家聯袂在中央電視台開展電視講座,開啟了中國電視書法講座的先河,反響強烈,影響深遠。

鄭誦先早年學柳公權,打下堅實的筆力基礎,後臨寫漢碑,精研章草。其章草從索靖【出師頌】和【月儀帖】等經典入手,後對宋克【急就章】勤臨不輟,至衰年變法,將「二爨」筆意糅入章草,為章草這一古老的字型註入了新元素,生成新活力,「集千載隸草大成,創一代章草新格」,成為一代章草大家。

觀先生作品,渾厚蒼莽,大氣磅礴,而又不失瀟灑飛動,獨具品味。從筆法來看,用筆敦實遒勁,圓勁厚重。從結體來看,多取橫勢,相比於今草更具古拙之趣,體現了章草藝術的特點。

他認為:「為書之道,間架存古法而行筆自運;博采眾長而風格自成,則可得神融筆暢之妙。」

鄭誦先先生為後學所仰慕,求書問業者盈庭溢室,而先生悉心傳授,應接不暇,乃著【怎樣學習書法】【各種書體源流淺說】等書,以為教學之助。

鄭誦先章草【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長沙句】

黃金鑒定師的超凡筆墨

上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廊坊頭條有家三陽金店,老板是楊品華,即湖社畫家楊敏之父。

楊敏,字敏湖,號惺坡,1924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曾任北京師範二部、北京女三中、四十三中美術教員。工筆花鳥畫曾參加全國美展。1955年參加國寶【和平頌】的創作。

三陽金店裏有個學徒叫何建平,1910年出生於北京,字涵宇。何涵宇後來就職於國家銀行,從事黃金鑒定工作。他自幼喜愛繪畫,曾自學惲派花卉,18歲時,師從王雪濤,為王門大弟子。是否曾受到楊敏湖的傳授及影響,則不得而知。

何涵宇與那些金融界的書畫家一樣,白天與黃金、白銀、鈔票打交道,夜晚卻悠然進入清雅世界。真不知其角色是如何切換的。物質的欲望可以讓人眼花繚亂而動心。心動則亂。守著金銀而向往梅蘭竹菊的品德,安貧樂道,堅守貞操,是金融界畫家特有的修為。經數十年的研習,何涵宇終成為一代花鳥畫的大師。

何涵宇先生之所以在藝術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得益於他早年入道之純正。他師從王雪濤後,當年就加入了中國最早的,也是最有影響力的美術團體之一——中國畫研究會,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會員。在那裏,他得以向眾多書畫名家求教。

數十年間,與齊白石、陳半丁、汪慎生等當代大師親密交往,獲益匪淺。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師法陳淳、徐渭、八大山人、惲壽平、虛谷、吳昌碩等諸多花鳥畫泰鬥,博采眾長,得其神韻,為己所用,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為人所愛。

在七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的畫風由清潤逐漸走向恣縱、老辣,晚年達到收放自如、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他從不滿足,何涵宇曾對老友啟功說,對於繪畫的變化還自感不足,因此啟功在畫展上看到何先生的畫作時,總有日新月異之感。

何涵宇【雨後竹石圖】

【雨後竹石圖】是何涵宇的晚年畫作,其水墨淋漓,雅致灑脫。題有脫胎於金農【雨後修篁圖題詩】的七言詩:

世間一切都如是,唯有竹聲更好聽。

雨後修篁分外青,蕭蕭如在過溪亭。

詩情畫意,相得益彰。

何涵宇先生逝世於2003年,享年93歲。他生前曾任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1998年、2003年分別出版了【何涵宇畫集】與【何涵宇花鳥精品集】。

幽蘭何須覓空谷,泉府無辜背俗名。只要胸中有梅蘭品格,銀行、金庫照樣飄溢墨香。金錢何辜?君不見,那些從業於金融界的書畫家,整日和「阿堵物」、「孔方兄」打交道,鈔票盡情撚,聖人心中留。錢歸錢,雅歸雅,兩不相礙,並可得到完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