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微短劇亂象調查③充錢追劇,不知不覺被「收割」

2024-03-23辟謠

飯不好好吃,覺不好好睡,拿著手機不斷上滑刷屏,包括「微短劇」在內的短視訊,讓上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到六七歲的孩子,沈迷到無法自拔。真的就是看個樂麽?記者調查發現,短視訊背後,不是賣貨的盤算,就是充值的套路,可謂傷身又傷財。

沈迷:做作業刷短視訊孩子張嘴就是「老六」

「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刷那些小視訊,拆阿特曼卡片,還有什麽遊戲解說、80後90後小賣部,沒完沒了。」一說起短視訊,市民梁女士就一肚子氣。

梁女士的兒子今年上五年級,每天放學後,老人都會帶著他在樓下的小花園裏玩一會,原本想著增加戶外活動,結果慢慢變成了刷短視訊的時間。「兩三個小孩兒,拿著老人的手機往長椅那一坐,還經常學視訊裏的博主說話,什麽老六、雞嗶你。」梁女士說,孩子有時甚至邊寫作業邊刷視訊,為此她沒少發脾氣。

研究報告顯示,短視訊在7至18周歲未成年人中的使用率高達九成,很多孩子刷著刷著,就沈迷於短視訊。

「摳摳腦子,摳摳腦子,哎艾瑪摳摳腦子……」最近,小學二年級的天天特別喜歡唱這首歌,吃飯唱,寫作業唱,睡覺前也不忘哼兩句。不知所雲的歌詞,令天天媽媽莫名其妙,一問才知道:這是熱門遊戲【蛋仔派對】的一個「熱梗」,各大主播都在以這首【摳摳腦子之歌】作為配音剪輯熱門短視訊。

什麽是「摳摳腦子」?天天答不上來,只知道自己曾刷到一個短視訊剪輯這首歌配遊戲人物跳舞,覺得很有意思並點了贊。之後,他就總能刷到這首【摳摳腦子之歌】,班上同學也是如此,「學校裏人人都會唱。」

「天天說看過幾十個遊戲博主剪輯的版本。」天天媽媽查詢後發現,原來這是一首英文歌,原版歌詞是「Coconut, coconut, Ah I'm a coconut(椰子,椰子,啊我是一顆椰子)」,卻被許多博主以中文諧音寫成「摳腦子」。

甚至,在釘釘、支付寶、拼多多等軟體中,也能看到大量短視訊內容。「因為要用釘釘上網課,所以我沒在手機裏限制使用時間,沒想到這裏面也有短視訊。」市民田女士說,兒子最長一次用釘釘刷了兩個多小時。

揭秘:看似為流量 最終導向都是商品連結

無論是低俗搞笑的段子,還是輕松有趣的遊戲解說,表面上,短視訊博主只為賺流量。但記者調查發現,多數博主追熱點發短視訊都是為了帶貨,試圖開啟未成年人的錢包。

咕卡,是當下大熱的中小學生「社交神器」,是用各種貼紙、裝飾物等手工裝飾的卡片。「咱們今天來個超級咕卡大PK怎麽樣?」「你們更喜歡誰做的咕卡呢?」短視訊博主「翠花的童年」推出過多條「咕卡」短視訊,不少視訊點贊超過2萬,評論上萬條。數百名未成年人在評論區討論得火熱:「這是我媽晚上給我買的!」「不就是咕卡手賬嗎?誰沒有?」「我可有手賬咕卡大禮盒!」

咕卡比拼、吸引孩子評論只是引子。記者看到,「翠花的童年」在短視訊內以多種途徑帶貨:或在評論區置頂作者推薦,附上咕卡禮盒連結;或掛上「小黃車」,賣起兒童莫札瑞拉起司、中小學生古詩詞工具書;或直接給某網紅奶茶打起廣告,稱買奶茶送貼紙咕卡盤。

部份解說遊戲的博主,也會借著孩子的喜歡,在主頁的商品櫥窗裏展示玩具或文具,並可透過連結購買。

「我挺喜歡看‘雨下解說’,愛看他的各種單機遊戲搞笑解說,我們課間也會和同學討論他最近在玩什麽遊戲。」小學四年級東東,就曾在主播的推薦下買過玩具。

記者隨後搜尋該博主帳號發現,雖然他沒有在短視訊中直接掛購物連結,但孩子們想要檢視更多的解說短視訊,就需要搜尋該博主帳號或點開博主主頁,置頂處就是商品櫥窗。3月20日,櫥窗裏的商品達71件,幾乎都是兒童玩具或文具,比如霸王龍軌域車、房子積木、網紅蘿蔔飛碟槍等、其中一款兒童液晶手寫板,顯示已售出176.4萬件。

「櫥窗帶貨簡單理解就是中間商。短視訊博主把產品上架到櫥窗,其他人透過他的連結購買,他就能賺取10%至50%不等的傭金。」某內容和電商整合行銷平台副總裁林墨(化名)稱,無論是開通櫥窗還是「小黃車」賣貨,都必須要有至少1000個粉絲,也因為此,博主才會熱衷分享各種蹭熱點、博眼球的短視訊。

短視訊也是推廣遊戲產品的重要渠道。業內人士透露,短視訊平台會根據未成年人的瀏覽和興趣,將相關的遊戲宣傳視訊準確地推播給他們,並吸引他們下載、充值,博主能獲取一定傭金。

「對絕大部份博主來說,流量分成收入有限,帶貨才是主流。」林墨坦言,利益驅動下,短視訊也在制造著未成年人的消費流行趨勢,「比如此前突然爆火的‘蘿蔔刀’,就是短視訊一手助推起來的。」

成癮:老媽追微短劇一次39.9元充出上萬元

「沒想到我媽節約了一輩子,卻為各種短劇就花了一萬多元。」提起微短劇,小然十分沮喪。

小然的母親今年62歲,平時愛刷視訊、看直播,是鄰裏眼中的時髦老人。去年9月,老人刷短視訊時,總有連結跳出來,點進去,是微信第三方小程式,裏面是各種微短劇。

「在一個小程式裏看10集後就會要求充值。」小然說,母親一開始以為9.9元就能解鎖全部劇集,沒想到看了三四集後,小程式又提示余額不足,要求繼續充錢,一開始是充金幣,後來是買短劇會員卡。「零零碎碎在不同小程式上充錢,全是各種某某視訊的39.9元,不到7個月就花了一萬多元!」

小然發現母親沈迷微短劇後,屢屢勸說,卻收效收微,「各種辦法都想了,刪小程式,微信銀行卡解綁,但管不了幾天,她又偷偷綁卡,上癮似的看各種霸總愛情短劇。」

與小然的母親類似,從去年底開始,嘟嘟的父親也癡迷上了微短劇。「我爸簡直跟中毒了一樣!」嘟嘟說,根本算不清楚父親到底在短劇上花了多少錢:一會兒說360元買了包年會員,以後就不用再花錢了;結果沒幾天又充錢,說包年不含這個劇;沒多久又看上一個新平台的劇,稱跟老平台的內容不一樣。「幾十個小程式,東花一筆,西花一筆,現在根本不給我看他的手機。」

讓嘟嘟更糟心的是,父親就連洗菜、吃飯、洗碗都把手機放在一邊,經常開著喇叭看到半夜。「就愛看什麽戰神劇、巨富劇,動不動就‘我乃天命之子’‘我叫你神魂俱滅’。」嘟嘟嘆氣道,長期看劇,父親眼睛直淌淚。

揭秘:充值套路重重 層層巢狀多買20集

目前,小程式上的微短劇主要有兩種收費形式,一種是充值虛擬貨幣,進行單集付費,每集價格從幾毛錢到幾塊錢不等,另一種是直接充值會員,包括周卡、月卡、年卡等。以某短視訊平台的「微劇吧」小程式為例,一部93集的微短劇,免費試看15集後,付費集數為78集,需充值99.9元才能全部看完。

雖收費不菲,但規則簡單,為何兩位老人都說算不清賬?記者調查發現,看似簡單的充值設計其實套路重重。

「以為看一年,結果沒看幾天。」市民李女士曾在某小程式上過當。3月19日,記者登入該小程式看到,平台上只有5部短劇,其充值頁面以高亮粗體字顯示花200元「買一次用一年」,猛一看以為這是可在一年內免費觀看全站劇集的年卡,但數位下方灰色小字標註著「20000雲幣+2000雲券」。記者按單集解鎖需180個雲幣或雲券算,花 200元只能看122集左右,不夠看兩部劇,但因標註並不顯眼,很容易被忽略。

還有一些小程式在充值頁面預設勾選自動續費,並以帶有迷惑性的方式誘導消費。根據網友反饋,記者登入「薏米劇場」小程式,當選中付費劇集時,頁面自動彈出付費資訊,預設勾選的是69.9元檔位,可以購買固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支付按鈕上還高亮顯示「立即支付(多送12.2元)」。買就送?有消費者就這樣毫不猶豫下了單。然而,記者在頁面下方看到,支付同時,小程式預設勾選了「自動購買後續20集」,灰色小字顯示,且未明示每集價格。

更糟糕的是,糊裏糊塗充完錢後,商家可能「換了馬甲」或直接下架視訊,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

「有的小程式充值的時候說是年卡,沒用幾個月徹底跑路了。」大量網友反映,自己使用的微短劇小程式已搜尋不到。3月19日晚,記者在微信中以「短劇」為關鍵詞搜尋小程式,僅有16個,而據公開報道,在2022年11月底,這一搜尋結果超過200個。從搜尋結果看,網友反映的吉汀短劇、臻鼎短劇、白狐短劇、鬥金劇場等平台都已消失不見。

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小程式劇場都備份了大量已經做好的小程式,「封一個就掛上新的跳轉連結」。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小程式雖然名稱不同,但頁面幾乎一模一樣,註冊主體也為同一家。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雪檸 袁璐

編輯 王雯渺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