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你小時候吃的糖丸,不僅濃縮了科學家的智慧,還有猴子的幫忙

2024-02-04辟謠

1955年的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但在中國南方多數城市裏,卻是家家門窗緊閉,孩子們不準出門玩耍。

這是因為就在這一年,中國爆發了大規模的脊髓灰質炎 疫情,僅在江蘇南通,就有1680人感染,其中466人死亡。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全球很多地方都爆發了這種疾病。在歐洲它被稱為「秋日幽靈」 ,很多孩子只是出去接觸到了水,晚上睡一覺,第二天就可能呼吸困難甚至癱瘓。盡管脊髓灰質炎還有一個俗名叫做「小兒麻痹癥」 ,但其實該病不僅會感染兒童,成年人同樣會感染。

脊髓灰質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只有靈長類會被感染,通常經糞口傳播,也有可能經水或食物傳染。大部份感染者不會有任何癥狀,少數會有發熱或四肢疼痛等輕微癥狀,但是還是會有一部份人的癥狀會很嚴重,出現肌肉萎縮甚至死亡。

這種傳染病,已經伴隨了人類數千年。但直到1908年,人類才第一次發現了脊髓灰質炎病毒。在五十年代,脊髓灰質炎肆虐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在加緊嘗試研制疫苗,去抵抗這種疾病的侵襲。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科學家們的智慧和努力,還少不了猴子 的奉獻。

美國的科學家喬納斯·索爾克(Jonas Salk)和艾伯特·薩賓(AlbertSabin)分別研制出了滅活和減毒疫苗。雖然兩個團隊最終的疫苗有所區別,但研制疫苗的過程卻也有相同之處:讓實驗猴感染病毒,它的腎臟細胞就會富集病毒,隨後將猴子安樂死並取出腎臟。然後將猴子的腎細胞滅活或者直接篩選病毒,制作出疫苗。根據統計,薩賓至少在1萬只猴子和160只黑猩猩身上進行了實驗。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我們中國。1955年,薩賓的減毒疫苗還處於實驗階段。中國的科學家顧方舟 就臨危受命,開始主持中國自主的疫苗研發工作。

在雲南昆明的花紅洞,團隊僅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就建起了實驗室。當然,實驗室裏也少不了猴子。顧方舟不僅主持了疫苗研發,連打掃猴舍等工作也親自參與。

1960年,第一批生產的疫苗在猴子身上透過了動物試驗,隨後開始向全國推廣。限於當時的條件,顧方舟團隊想出了一個特別的方法:用搖湯圓的方式,把液體疫苗包在糖和奶粉裏,做成「糖丸」 ,再透過低溫條件進行運輸。這樣既解決儲運問題,又可以讓兒童更容易接受疫苗。

就這樣,在實驗猴子的幫助下,中國共有數十億人次服用過糖丸,這種甜甜的藥丸成為了幾代人共同的記憶,脊髓灰質炎也在中國發病率逐漸下降。

在今天,脊髓灰質炎已經在全球幾乎消失,它是最有可能自天花後人類消滅的第二種傳染病。如今人類也不再使用猴子進行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發工作了,不過動物實驗卻並沒有消失,特別是猴子和猩猩更加是醫學實驗中的「常客」。僅在美國,每年就有大約8萬只猴子作為了試驗材料。

與老鼠、兔子等嚙齒類動物相比,靈長類動物和人類有著更高的身體結構相似度和基因相似度,幾乎所有人類會感染的疾病和病毒,實驗猴都會被感染,因此實驗猴進行的臨床前試驗,結果會更精準。在大多數國家都有明確的規定,所有的新藥研發必須得到在非人靈長類身上獲得的可靠結論後,才能進入臨床研究。

最常用於實驗的靈長類動物,主要是普通獼猴和食蟹猴,狨猴、紅面猴、黑猩猩、狒狒等物種也經常出現在實驗室。大部份用於實驗的猴子都是養殖場專門繁殖的,不過也有少數來自野外的捕獲。

不僅僅是在醫療領域,猴子也是天文實驗中的先行者。在人類研發脊髓灰質炎的同一時間,猴子也作為人類的完美替身進入了太空。相比於同樣作為實驗動物的狗,猴子更容易被訓練,也更適合模擬人類的行為。

1961年1月31日,一只名叫「哈姆」的美國黑猩猩乘坐飛船升空,被送上距離地面253千米的太空。它在太空艙內,配合地面人員完成了一些簡單的指令,證明了微重力環境下也能靠「人力」成功操縱飛船。

安全返回地球的「哈姆」被安置在了一所動物園,並在那萊恩度了晚年。「哈姆」是幸運的,在它之前還曾經有很多猴子和猩猩的「先驅」,大多數實驗猴都在升空後因為各種故障死亡。不過也正是它們的犧牲,讓人類積累了豐富的航天經驗。

雖然在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在不斷研究實驗動物的替代新方法。比如用電腦模擬藥物對人類的影響和用幹細胞代替動物進行醫療實驗,或者用「模擬假人」檢驗模擬飛船的載人狀態。但是在可見的未來,我們依然離不開動物實驗。

猴子只是眾多實驗動物中的一類。除此之外,實驗室裏還有各種昆蟲、鼠類、魚類、貓、狗、兔子甚至犰狳。每年大約1.15億只動物用於試驗,而大多數實驗動物的終點,都是被實施安樂死。

實驗動物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生命的價值。我們在今天可以做的事,或許就是嚴格踐行動物倫理的「3R」原則,恪守實驗動物的福利準則,給予這些實驗動物足夠的尊重。

感謝一切為了人類做出貢獻的實驗動物們!

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

撰文:河邊的卡西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