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可喜可賀!醫生預言「活不過18歲」的重慶綦江19歲男孩高考「超預期」

2024-06-25辟謠

封面新聞記者 喻言

「343分,已經超出預期了!」6月24日下午1點,2024年重慶高考放榜出分。在綦江區文龍街道某小區的一棟居民樓裏,羅睿燊和他的媽媽周朝喜緊張又激動地坐在電腦前,在查詢網站上依次輸入姓名、考號,當「總分343分」的字樣映入眼簾時,母子倆幾乎同時喊了出來。

「(考了)343分,非常滿意。」羅睿燊有些小開心地說,「尤其是語文科目(考)84分,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最好成績。」英語也考得很不錯,拿下114分。

高考成績超預期

高考總分343分,或許對許多考生來說,並不是值得一提的好成績,但對於19歲的羅睿燊,能堅持完成高考,能拼下這樣的成績,已經是一個奇跡。

羅睿燊高考成績343分,英語成績尤其突出,考了114分。

要知道創造這個「奇跡」的羅睿燊,從小就患上了兩個連名字都很鮮見的病癥:苯丙酮尿癥(PKU)和進行性肌肉萎縮癥(DMD)。

命運沒有眷顧小羅,反倒一次次危及著他的生活與生存狀態。4歲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生活;11歲徹底坐上了輪椅……

同時,受疾病影響,小羅不僅喪失了一切身體活動能力,連大腦思維也遠比不上同齡人。因此,要和同齡人一起學習、考試直至高考,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兒子真棒!」一邊陪著孩子查分,一邊用手機錄制畫面的媽媽周朝喜驕傲地說,小羅平時在校考試只能得200多分,這次高考考了343分,已經是超常發揮。對於兒子的成績,「非常滿意,也很自豪。」

羅睿燊和媽媽周朝喜在高中校園內。

周朝喜深知小羅的身體狀況,對於他的成績並沒有太高要求。在她看來,兒子能夠堅持上學、考上高中並完成高考,就已經很不容易。「我一直說小羅是一個快樂的學渣寶寶,在他進考場前,我就給他說‘你好好去考試,考完咱們就算成功’。」周朝喜說,考慮到小羅的身體狀況,無論他考到怎樣的分數,重慶本地一所高校願意透過特招的方式,錄取這位特殊考生。

高考前,母子倆就約定好,趁著暑期要去趟香港,親眼看看東方之珠的浪漫風采。「因為經常在電影上看到香港,我也很喜歡劉德華,就想去香港看看那裏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羅睿燊興奮地說。

而對於兩個多月後的大學生活,小羅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看更多的書、交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人生。

「想學文學專業,每天泡在圖書館裏看書。」小羅認為,雖然疾病困住了自己的身軀,但書籍可以讓自己的思想世界更廣闊,為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同時,進了大學,小羅還想變得更獨立,不再只依靠媽媽的照顧。「一味依靠他人反而實作不了自己的價值。媽媽照顧了我19年,她也生病了,我想自己養活自己,然後照顧她。」小羅動情地對媽媽說。

羅睿燊在站立輪椅上。

踏上考場就是勝利

時鐘撥回到半個月前。6月7日—9日,2024年高考,羅睿燊也必須面對這場全社會都關註的考試,進入考場接受考驗。

而對於高考本身,母子倆有一個共識:只當是一次普通考試,讓高考給高中生活畫上句號。在談及備考經歷時,小羅說自己確實也沒有做太多特別準備,就是保持好穩定心態。「自己也清楚自己是什麽水平,就跟著老師的復習計劃走就行了。」小羅說,老師給到的練習題也會努力去做,鞏固知識點,養成舉一反三的做題思維。

「會做的就做,不會做的盡量做。」小羅總結了自己的「經驗」。雖然無法完全跟上同學們的進度,但他沒有放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安排好復習進度。

「考完後,小羅還開心地和我分享說,試卷和草稿紙聞起來是青草味的。」周朝喜回憶起了兒子的放松狀態。

高考後,羅睿燊與自己的高中習題用書合影。

曾被醫生預言「活不過18歲」

出現在羅睿燊和媽媽周朝喜臉上的笑容,成為抵抗這19年來一切厄運最好的「武器」。

「即便是再苦再難,我也要把兒子拉扯大。」作為媽媽,周朝喜從沒有想過放棄兒子。

2005年3月9日,羅睿燊來到這個世界。初為人母的周朝喜格外喜悅,但好心情僅僅維持了15天。周朝喜和兒子迎來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道難關——羅睿燊被確診為苯丙酮尿癥(PKU),一種胺基酸代謝病。直到2018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才出現「苯丙酮尿癥」的字樣。

才出生不久的羅睿燊。

罹患苯丙酮尿癥(PKU)也意味著,小羅的未來註定與其他孩子不同。

而要治療苯丙酮尿癥(PKU),主要依靠食療,這就使得小羅的餐食十分特別。除了蔬菜、水果,其他五谷雜糧和魚肉蛋奶都不能吃,尤其主食大米,必須是特制的。

「特制大米要比我們普通的大米貴很多,當時我每個月薪資只有五六百元,小羅一個月就要吃掉我大半年的薪資,但我從來沒有害怕過。」周朝喜說,只要小羅堅持飲食治療,就可以和健康人一樣生活,再辛苦都不是難事。

但福不雙至,禍不單行。隨著小羅一天天成長,周朝喜又發現兒子的不同,「19個月才學會走路,跑不動、跳不動、摔倒後爬不起來……」周朝喜原以為是得了PKU的原因,身體發育跟不上。但一次偶然機會,周朝喜和其他患兒家長談起此事,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綦江區人民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周朝喜,羅睿燊可能又得了進行性肌肉萎縮癥(DMD),估計到十一二歲時就無法行走,未來很可能活不過18歲。「我記得非常清楚,那天正好是2010年9月10日,教師節放假。」周朝喜說,一個多月後,新橋醫院的基因檢測報告確診了小羅的確患有DMD。

「看到結果的那一刻,心都涼了,眼淚不受控制地往下流。」檢測報告將周朝喜最後一絲僥幸澆滅。她知道,兒子要成為軍人、教師、科學家的夢想,全部都化為了泡影。

透過診斷咨詢,周朝喜了解到,兒子患上的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一種型別,名為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又稱假肥大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發病率約為活產男嬰中的1/3500。疾病是由抗肌萎縮蛋白基因(DMD基因)突變導致,後期可發生肌肉攣縮,造成膝、腕或肘關節屈曲畸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患者一般在12歲前失去獨立行走能力,20歲前可能因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母子一起「升級打怪」

「得到確診結果後,我特別特別絕望。就覺得辛辛苦苦這麽多年,一直想的是風雨過後有彩虹,但是彩虹沒有來,來的是更加慘痛的淒風苦雨。」周朝喜回憶說。

只要一看到小羅,周朝喜情不自禁淚流滿面。慢慢長大的小羅也察覺到了媽媽的情緒變化,想著透過幼稚的逗媽媽開心的方式,來緩解周朝喜的傷感。同時,有了自我意識的小羅也發生了情緒變化,他感到恐慌、害怕,不願出門和小朋友玩耍,曾經喜歡的玩具也被他放置在了一旁。

「孩子很敏感,一次兩次還好,但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想是不是他自己做錯了什麽。」周朝喜說,等自己回過神來發現這個現象時,她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深深傷害到了兒子,她不能再消沈下去,「我們等不起,我們治不起,但是我們活得起!」

5歲時的羅睿燊。

家庭變故、兒子患病的厄運沒有打垮這個堅強的母親,周朝喜下定決心要帶著兒子一起去探索這個精彩的世界,戰勝命運。

「生命的長度我們沒有辦法去把握,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不管他能活十八年還是二十年,都要讓他活出一百年的精彩。」調整好心態的周朝喜,選擇了一條不放棄、不拋棄的道路,盡管這條路走得很艱難。

單獨準備一日三餐;每天起床前、睡覺前,為小羅進行肢體拉伸;利用課間、課余時間為兒子做肢體訓練、呼吸訓練……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為了照顧好兒子,周朝喜放棄了自己鐘愛的小學教師職業,在小羅就讀的學校裏做後勤工作。

在周朝喜的悉心照顧下,小羅慢慢長大成人。今年3月9日,小羅度過19歲生日,打破了醫生「可能活不過18歲」的預言。生日這天,周朝喜給兒子寫下了一封3000多字的長信,鼓勵他「繼續把命運的嘲弄遠遠地甩開,繼續乘著風浪勇往直前」!

把握命運遠不止這些。周朝喜利用寒暑假期,又帶著小羅去往國內各個城市旅行。他們一起去過沙漠,到過海邊,爬過高山,看過雪景。至今,母子倆已走過上百座城市,行程累計數十萬公裏。

羅睿燊第一次出門旅行,拿著廣州到深圳的火車票。

「很多朋友都說,我是被孩子拖累了。但我不這樣認為,我一直覺得是孩子陪伴了我,孩子讓我知道什麽是真正的愛和被愛,讓我明白什麽是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我很感謝他來到我的生命裏,感謝他選我做他的媽媽。」周朝喜說,母子倆的相互陪伴,是她最幸福的事情。

就在2023年,小羅18歲生日的當天,他還申請註冊成為一名人體器官捐獻誌願者。「我一生能做的事情可能不會太多,去世後捐獻器官,就可以把生命的價值留在世界上。」羅睿燊說,死亡並不可怕,也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羅睿燊和媽媽周朝喜的器官捐獻登記卡。

「倘若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向這個我們深愛著的世界說再見,希望可以有更多像我們這樣熱愛生命的人,替我們好好活下去。生命轉瞬即逝,可是希望可以永恒,愛可以永恒。」——周朝喜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

羅睿燊和媽媽周朝喜外出旅行。

記者手記

一個母親,用自己瘦小的身軀,堅持19年,帶著兒子與病魔抗爭;一個孩子,從出生便身患重疾,也堅持19年,勇敢地與病魔戰鬥,打破了「活不過18歲」的預言。

這一路,母子倆走得很艱辛,甚至可能「走不到」最終的「勝利之處」,但這一切並不妨礙他們堅持走下去。

「雖然我殘破的身軀無法遠行,但我強大的思想可以走遍四方。」周朝喜曾這樣對兒子說過。面對樂觀的母子倆,就讓我們的敬意與祝福陪同他們繼續前行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