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最火爆專業成「天坑」,土木專業為何不香了?

2024-03-04辟謠

2024年全國高校開學第一周,土木工程專業登上熱搜。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撤銷土木水利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後是清華大學辟謠停招土木工程專業,將其合並為大類專業招生。

曾經炙手可熱的土木工程,近年來正漸漸成為人們口中的「天坑」專業:以前「分高者進」,現在招生爆冷,以前家長眼中的「香餑餑」,現在變成「提桶跑路」的尷尬。

土木工程專業的巨大反差,也折射出高校專業撤立的囧境。

招生遇冷,學生畢業即轉行?

2023年高招季,一名考生以453分撿漏考上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在網上引起一陣嘩然。相較往年,該專業最低分、最低排位均出現大幅下滑。

土建類專業遇冷,近年來已不是個別事件。根據中國教育線上釋出的【2023高招調查報告】,全國範圍大部份高校土木專業分數都出現了明顯的滑坡,錄取分數(位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同濟大學在山東的錄取位次下跌了400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在招生總量未變的情況下,錄取考生的位次下跌了近5000個位次,四川大學與湖南大學則分別下跌1069和2771個位次。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其周期。近二三年樓市低迷,讓傳統土建類專業陷入發展固化和認知偏差的迷局。」廣州大學宣傳部的工作人員曾回應稱,一些家長和社會人士對土建行業需求的專業認知存在誤區,導致社會面和網路宣傳出現諸多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從事土木類自媒體社群營運的遠楓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就業市場的資訊慢慢反饋到大學的誌願申請。他表示,這幾年一些土建類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面臨挑戰,很多學生不太願意走傳統的職業方向,畢業即轉行的比例越來越高。

廈門大學土木專業的應屆碩士畢業生陳雪祺就是一個例子。他學了7年土木工程,專業最對口的工作是施工設計,但因為興趣和行業原因,他並沒有做相關的工作,在先後做過地產類的咨詢實習後,他簽約了某互聯網大廠的渠道銷售崗位。在一檔節目中,考研名師張雪峰曾將這種行為稱為「爬坑」。

陳雪祺透露,臨近畢業,他們同學中做本專業工作的並不多,要麽去地產公司做非施工類的工作,要麽去比較穩定的國企央企,還有考公、做培訓、當老師的,等等。

而在考研大軍時,土木專業學生跨考的比例也在增加。在網上,土木人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情形——「提桶跑路」。

真成「天坑」專業了嗎?

似乎種種現象都指向,土木專業正在成為一個「天坑」專業。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傳統土建類專業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階段性現象。

「我畢業60年,這已經是經歷第三次土木工程大下馬,前兩次分別是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所以,沒有永遠熱門的專業和行業,變才是最大的不變,我們要推動傳統土木向智慧化、數位化、網路化轉型升級,做好自己才能迎接挑戰。」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教授周福霖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表示。

他認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土木工程承載了其所有的建設需求,是人類和社會所需的重要專業,也是歷史上生命力很強的專業。因此,土木工程不是朝陽也不會是夕陽,而應該是「常陽」「長陽」。

「以前在地產行業,大家並不回避工程崗,因為做工程上升比較快,順利的話很快就能從普通員工升到計畫經理、計畫總,那個時候也很累,但收入很高,所以掩蓋了很多問題。」陳雪祺認為,隨著行業紅利褪去,很多問題都在慢慢暴露出來。

在遠楓看來,現在可能是土木專業所面臨的調整時間,「之前太火了,開設土木專業的院校太多了,各個方向招的人也比較多」。據媒體報道,到2019年底,全國有近600所本科院校設立了土木工程專業。

遠楓畢業於一所土木A+學科的985大學,他表示,以前出現過這樣的案例,兩個同濟大學土木專業的學生,一個成績優秀保研,一個直接就業,結果讀研的同學發現根本跟不上本科同學的節奏,因為後者經歷了地產高速發展的三年。

遠楓認為,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建築行業不再需要那麽多學生,對於結構調整來說是合理的。但土木專業真的成「天坑」了嗎,他認為不能簡單下結論。

「看你的預期怎麽樣,如果一個211、985的土木專業學生,還是能比較容易進入好的施工單位和設計院,找一份工作並不難,但薪資待遇、發展前景跟幾年前比肯定有落差,所以核心是預期的轉變。這時候畢業的學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遠楓說。

專家:高校在專業設定上需更加理性 改進專業設定

不只是土木專業,近年來,一批新專業被不斷設立,一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則被淘汰。公共事業管理、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和資訊與計算科學等專業是近年來撤銷數量較多的。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學院教授胡娟認為,專業冷熱變化是非常自然的現象,社會分工不斷變化,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變化。隨著勞動力市場飽和,一些專業變冷,一些專業如人工智慧等又不斷變熱。

「高校專業設定主要遵循兩種邏輯:一種是知識發展的認識論邏輯,一種是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邏輯。兩者同時發揮作用,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影響,後者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胡娟表示,高校在設定專業時也會存在「有限理性」,在土木專業熱門時,很多學校會擴招,原來沒有的也會增設,而家長和學生更容易受眼前市場的影響。

「高等教育滿足的是社會的需求,而不是社會的欲望。」在她看來,教育部門要從更高層面對高校專業結構進行布局和最佳化,高校在專業設定上需更加理性,不能全身心地擁抱市場,盡可能走在家長和學生前面。

「土木專業以前膨脹地太快,現在有所收縮,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批人剛好趕上變化的節點,可能會面臨著陣痛。」胡娟認為,學生和家長在報專業時,不能被一時的冷熱牽著鼻子走,堅持自己的興趣,多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盡量選擇更符合未來發展的專業。

同時胡娟認為,這進一步說明,高等教育給學生的不能是太強的專業教育,應該是一種思維教育。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現在的專業設定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學生在優勢潛能不明的情況下就進入某個專業學習,不符合人的成長發展程式與規律;另一方面,社會對就業崗位的需求是變化的,進校時的計劃往往跟不上畢業時的變化;加上專業劃分太細,導致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覆蓋面過窄,就業適應力降低,還在一定程度上將人工具化了。

儲朝暉表示,當今世界不少主流高校在學生入學時不設定專業,采用規範的選課制與學分制,讓學生自行找到感興趣的方向,事實上將就學與就業的選擇權留給了學生自己,從而大大減少了所學專業與就業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

可以註意到,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也在推進招生改革,實行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儲朝暉認為,規範的選課制與學分制是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效能更高,更適合學生,也更適應市場發展。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