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女兒確診後,浙江90後媽媽做出決定:全職陪伴「打怪」,每天開車往返兩小時做訓練

2024-01-31辟謠

寒假開始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兒童心理科 迎來了多動癥患兒的就診高峰。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主任醫師介紹,在兒童心理科,多動癥患兒就診有兩個高峰時段——期末考結束(連著寒暑假)和開學後不久。

「這兩個時間節點其實很好理解,期末考結束,成績不好,家長、老師開始找原因;開學後不久,孩子表現不好,上課坐不住、註意力不集中,老師一向家長反映,家長們就急了。」

周國嶺說,門診中很大一部份患兒家長是在學校老師的建議下才帶著孩子來就診。「兒童多動癥在學齡期高發,其中也有一部份原因是進入真正較有規律的集體校園生活後,家長平常有意無意忽視的異常被明顯襯托出來,才會意識到需要就診。也許學齡前的孩子在家也只是被認為特別調皮好動一些,但是當和一群孩子有了對比,很容易就會發現區別。」

這兩天,快報記者走進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兒童心理科病房,和多動癥患兒的家長、治療多動癥的醫生聊了聊。

浙江90後媽媽每天開車往返兩小時

陪女兒的「打怪」之路

1月23日上午11點,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兒童心理科病房,南南剛做完聽統訓練,左手拿著冰激淩甜筒,右手拿著威化餅乾,正在享受美食。吃得高興時,一句「媽媽我愛你」,讓媽媽秦女士心裏很溫暖,「我們女兒情商是高的,很會哄人呢。」

秦女士,90後,女兒南南今年7歲,大大的眼睛,長得很水靈。當天下午,南南可以出院了,爸爸正在辦理出院手續。

「前段時間孩子狀態不是很好,我們就來復查住院,調整一下。」秦女士說。

第一次感覺到南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是在她4歲時。「帶她去上幼稚園,發現坐不住,隨意走動,無法專註於某件事。和小朋友也不好好相處,經常因為多動而融入不了集體生活。」

那段時間,秦女士經常能接到老師的電話。「後來想想不對,我們就帶孩子去看了醫生,醫生說孩子可能是有一些多動和行為上的問題,讓我們回去帶孩子多運動,尤其是提高平衡協調性方面的運動要多做。在家裏也要給孩子嚴格制定一些規矩,讓她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對的。」

但陸續幹預了兩年,南南的情況沒有變好。

真正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是在南南讀幼稚園中班下學期時。「感覺和同齡小朋友拉開的距離越來越大。中班小朋友有很多事情其實可以自理,但我女兒吃飯臟兮兮,鞋子總是穿反,不聽老師的話也不遵守規則,上課總打斷老師說話。」

轉眼到了幼稚園大班上半學期。有一天,老師找到秦女士,掏心窩地說:「孩子明年要讀小學了,如果還是目前這種狀態,可能沒辦法順利進入小學階段學習,最好帶她再去看看。」

秦女士有個鄰居的兒子,和南南情況差不多,一直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兒童心理科治療。在她的介紹下,2022年初,秦女士帶著南南來到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兒童心理科,到周國嶺主任門診就診。

經過體格檢查及其他系統檢查,南南不存在器質性問題,但量表評估發現,她的多動/沖動、註意力缺陷、對立性三個指標都已明顯超過正常值,結合病史和醫生評估,南南符合多動癥診斷標準,同時存在行為方面的異常。

「最開始是做聽統訓練。每天兩次,上下午各一次,讓孩子戴上耳機聽經過特殊調變的音樂。」秦女士說,在音樂療愈下,經過四個療程、近一年的訓練,南南的情況有所改善。

為了更好地鞏固訓練,南南開始接受感統訓練和註意力訓練,為了不耽誤孩子上幼稚園,2023年上半年,秦女士帶著南南開啟「雙城記」,全職陪伴孩子「打怪」。

秦女士家距離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往返需開車約兩小時。每天一早,秦女士便帶著南南開車趕到醫院。做完訓練計畫,再馬不停蹄往家趕,「幼稚園的老師非常照顧孩子,讓我們盡量在午睡前把孩子送進去,這樣不影響其他小朋友午休,孩子也至少能上半天幼稚園,不脫離集體。這就需要我把時間卡得很準。」

感統訓練一周要做四次,南南前後一共做了80次,再加上穿插進行的個體化訓練、可視音樂訓練、團體註意力訓練營……這樣的雙城往返,秦女士帶著南南堅持了半年。

南南的變化,讓這份堅持沒有白費。「坐得住了,和小朋友的相處變融洽了,幾乎不再接到幼稚園老師打來的電話。」

秦女士說,曾經的她,喜歡穿漂亮衣服、喜歡旅遊、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南南生病後,她收起鋒芒,全職在家,努力擔起「媽媽」的責任。

「剛聽到診斷多動癥時自己都懵了,這個病聽都沒聽過。」從排斥到慢慢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秦女士花了2年時間。

「多動癥孩子有時做出來的事情很難不讓人生氣和崩潰。」秦女士說,「比如上課時她突然就一個人自顧自走出去,完全不顧老師;比如突然搶小朋友的零食,扔到地上踩碎再撿起來吃,怎麽都不聽勸;去逛商場沒滿足她的要求,突然倒地打滾,周圍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

起初,秦女士會覺得很丟臉,但在醫生的建議下,她開始慢慢接納,「孩子的行為自己控制不了,家人要陪著她一起去面對,傾註所有的關心和愛。」

今年9月,南南就要上小學了。前段時間,秦女士為南南報了幼小銜接班,希望她能提前適應小學生活。

秦女士的內心一直有個心願:不做陪讀媽媽,南南能獨立上學。「對於學習成績我們沒有什麽要求,只希望她過得開心,也盡量不給老師和同學添麻煩。」

南南還是會有情緒狀態不好的時候,訓練和治療還在繼續。為了能更好地步入小學,最近,秦女士和醫生溝通後,決定給南南加上藥物治療。「藥物多多少少都有副作用,我們都知道,但為了孩子上學後有更好的狀態,我們不得不下這個狠心。」

「這是一條漫長的康復之路。我們會陪著孩子一直走下去。」秦女士說。

註意力只有正常同齡孩子的1/5

一年級男孩上著課自顧自走出教室

7歲男孩小睿,是周國嶺接診過的一個非常典型的多動癥患兒。

從三四歲開始,家裏人就發現小睿非常頑皮,不誇張地說,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睡覺,幾乎一刻不停,甚至到了不知危險的地步——爬窗台、從高處往下蹦、不註意來往車輛就往馬路上沖……提醒了也沒用。

用小睿奶奶的話說,「和他爸小時候一模一樣」。小睿的爸爸成長在農村,小時候爬樹摔下來好多回,兩只膝蓋都受傷縫過針。長輩總認為皮是皮了點,但會玩的孩子聰明,長大了自然就會慢慢變得文靜。

上幼稚園的時候,老師也因為小睿的調皮而頭疼過,但幼稚園畢竟只是真正步入小學的過渡階段,老師不會過度幹預,家長也沒有太重視。

小睿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不對勁,是在小學一年級開學後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一響,十有八九是小睿的班主任來「告狀」了。

「比如說還在上著課,孩子會自顧自走到教室後面的閱讀角拿起書翻看;比如說課堂上報告一聲‘上廁所’就跑出去,回來的路上不知道被什麽吸引,直接不見蹤影,老師翻遍整個學校找人,後來不得不專門安排其他老師,只要孩子一出教室就跟著,上完廁所盡快把他帶回來;比如說總要招惹坐在周圍的同學,碰一下、拍一拍,被安排到講台旁邊的「VIP」座位,但還是阻止不了孩子上課回過身去找同學說話……」周國嶺回憶,在小睿家長形容的時候,從神情到語氣,滿是苦惱與崩潰。

透過註意力測試、感統測試、腦電圖檢查、兒童行為量表填寫等檢查計畫,小睿被確診為嚴重的多動癥。「他的註意力只有正常同齡孩子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上課基本沒法好好聽講。」

每周2-3次行為幹預治療+藥物治療,3個月後,小睿的癥狀改善比較明顯,註意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上基本能坐住了,以往總是在及格線徘徊的成績進步到了八九十分。家長對於這樣的變化十分欣喜。

之後,小睿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定期復查。

如果您想和更多人交流多動癥,歡迎點選下方 「去參加」 ,加入「多動癥-橙柿健康群」,我們將擇期邀請周國嶺主任團隊進群交流、答疑。

多動癥-橙柿健康群

去進群

送周國嶺主任醫師5個專家號

評估病情制定治療方案

多動癥的診斷,專家的經驗非常重要。作為省內知名的多動癥診療專家,周國嶺主任醫師的號子經常秒空,一號難求。針對快報讀者,周主任特地準備了5號免費專家號,感興趣的家長可報名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