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這位教授說,「來到上海大學,是我最明智的選擇!」

2024-01-08辟謠

以價值為引領,培養學生信念

以實踐為導向,探索學術之路

以求實之態度,為學校貢獻智慧力量

不忘師者初心,牢記育人使命

他就是 管理學院呂懷立教授

人物介紹

呂懷立,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大學審計處副處長、上海大學預算績效與財務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預算與財務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獲得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上海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上海大學蔡冠深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

主要研究領域為資本市場與金融中介、公司金融等。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等SSCI知名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在【會計研究】【金融研究】【審計研究】等CSSCI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計畫、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一般計畫和青年計畫、上海市科委軟科學重點計畫等課題10余項;3篇案例入選「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多篇案例被清華大學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中歐商學院工商管理國際案例庫和MPAcc案例庫等收錄;出版專著1部。

熱愛驅使,紮根上大

呂懷立老師於2013年6月來到上海大學任教,由此開啟了自己的學術之路。「教師是一份無私而神聖的職業,每一個老師都應當有敬畏感,看到同學們取得進步,我會感到非常欣慰和高興。」在過去的十年中,呂懷立已先後指導了一百五十余名研究生,擔任了十幾位本科生的全程導師。以涓流入心,培育時代新人。呂老師致力於做學生的朋友,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對科研的興趣,努力在學業規劃、課題研究、人生引領等方面給予他們全程的守候與關心。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學者和管理者,面對眾多繁重的行政工作,身兼數職的呂懷立始終保持務實心態,踏實做好時間規劃。他表示,「崗位無論大小,重要的是個人的努力和付出。」在眾多的職業身份中,呂懷立仍然最喜歡「當老師」,教書雖然是項經驗性的工作,但卻有著無限的成長空間,「我在教學上還要繼續努力、精益求精,盡好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之責。」

春風化雨,潛心育人

在呂懷立老師看來,「學生只有與同學、老師不斷地溝通、碰撞出思維火花,才有可能產生創新的想法,進而做出有品質的研究成果」。良好的溝通氛圍和嚴格的邏輯思辨能力訓練亦是呂懷立一貫重視的,他會定期組織學生舉行組會研討,鼓勵每個人圍繞學術話題各抒己見、碰撞出創新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鍛煉學生的學術能力,並指導學生閱讀文獻、厘清思路和最佳化寫作等。

「研究生期間,呂老師不僅在學術上給予我極大的幫助,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照顧同學們」,采訪期間,恰逢2015級的碩士研究生、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林艷艷來拜訪呂懷立老師。「老師非常重視學生的未來規劃,在交流互動中,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歷,盡力幫助學生逐夢築夢。」林艷艷說道。

「課程思政要貫穿於教學、人才培養以及科研的全過程。」呂懷立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時,經常將思想政治教育和財會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融入課堂。與學生在讀期間的學業成績相比,他更關心學生在走入社會後,是否能夠在實作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作自我價值。

在呂懷立的嚴格要求下,他所指導的學生中有多人被保送至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也有一些選擇碩博連讀,還有多人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了學術論文,並獲得「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國家獎學金」「光華獎學金」「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等多項學術獎勵和榮譽稱號。畢業後,有的學生考入公務員體系,有的進入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和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服務社會。

厚積薄發、精進不休

回想十年來的教學和科研,呂懷立覺得每一段經歷都非常寶貴。對於科研,他表示這是一個慢慢沈澱的過程,「只有沈得下去,才能浮得上來。」

從自身經驗出發,呂懷立老師建議年輕人做科研首先要有求真的精神,因為「科學探索就是個求真的過程」,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不要怕臟活和累活」「文章寫出來之後要多給人看、要願意去分享」。他認為科研創新離不開交流共享,只有在不斷交流中,才能得到更多的啟發。

厚積薄發、精進不休,紮實地打好基礎才能有卓越的表現。呂懷立老師特別強調了基礎知識對於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創新的前提是打好基礎」。對於教師而言,科研上的日積月累有利於教學相長。

同時,做科研還要經受得住體力和耐力的雙重考驗,比如需要長時間處理數據、編寫程式碼、撰寫報告等。所以搞科研不僅是腦力活,還是個體力活。雖然面對著眾多的教學、科研以及行政工作,呂懷立老師仍然盡量做到每天抽出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去寫作。最近,他正在寫一本關於價值投資的新書,「寫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梳理並審視自身知識結構的過程,你需要明確寫書的目的,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然後搭建框架,篩選內容,並按照計劃的時間表寫作。」

「上善若水,海納百川,大道明德,學用濟世」是上海大學的大學精神。談及對青年人的寄語,呂懷立老師說,「來到上海大學,是我最明智的選擇。希望大家在學校開發中實作個人的價值。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在青春最美好的年華,綻放出最美的風采。」

【上海大學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