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分層次分階段培養「百名興鄉典型、千名興鄉創客、萬名興鄉火種」

2024-01-23辟謠

隋建鋒

謝萌

唐琳

陳嬌

賈鵬程

共話追夢理想,廣泛凝聚共識。1月22日上午,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六位來自不同界別的省政協委員分批走上通道,圍繞「百千萬工程」、民營經濟、大灣區融合發展等話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隋建鋒

探索設立青年鄉村創業 專項扶持金融產品

百千萬工程

作為廣東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頭號工程,過去一年,「百千萬工程」成為廣東人朋友圈的熱詞。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啟迪集團總裁隋建鋒圍繞【大力培育鄉村CEO為「百千萬工程」帶來青春動力】提出建議。

隋建鋒表示,鄉村要振興,青年必先行。全省廣大青年走進南粵大地深處,在「百千萬工程」中施展才幹、建功立業,為「百千萬工程」註入青春湧流,貢獻青春力量。廣東共青團組織9000多名青年奔赴粵東粵西粵北鎮村,開展2-3年的鄉村振興行動誌願服務;積極推動「鄉村CEO培育計劃」,為8萬多名鄉村青年人才開展培訓,助力青年提升興鄉技能。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縣鎮村高品質發展,為青年施展才幹提供了廣闊舞台。

對此,隋建鋒建議,一是大力培養青年「鄉村CEO」。深入實施「廣東青年鄉村CEO培育計劃」,分層次分階段培養「百名興鄉典型、千名興鄉創客、萬名興鄉火種」。聘請農業專家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能手擔任培訓導師,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全周期全過程培養指導。推動大學生鄉村CEO計畫隊伍深入農村生產生活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實踐探索、技能訓練,提升自身產業規劃、經營管理等能力。

二是打造資源精準對接平台。結合各鎮村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摸排鄉村產業計畫需求,建立全省各地鄉村計畫需求庫。搭建統一的鄉村求職就業資訊釋出平台,為大學畢業生和有誌返鄉的青年提供服務支持,實作供給側與需求側精準對接。

三是加大青年鄉村創業扶持力度。按照產業發展方向和投資政策,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青年鄉村創業特點的計畫指南,引導青年選擇合適的創業計畫。探索設立青年鄉村創業的專項扶持金融產品,幫扶創業計畫落戶轉化。

謝萌

構建海洋牧場補助制度 設立專項補助資金

海洋經濟

作為海洋大省,近年來,廣東大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在全國率先探索海水網箱養殖,創新海洋產業園開發模式,先後建成並投產全球首台風漁一體化智慧裝備「明漁一號」、全國首台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遊平台「澎湖號」、全國首台自升式桁架類網箱等,構建起從種業、養殖、裝備到精深加工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全鏈條。

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正佳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萌圍繞【建設「藍色糧倉」,推動廣東海洋漁業高品質發展】提出建議。

謝萌建議,積極支持深遠海養殖用海。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和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科學確定養殖用海規模,最佳化養殖用海布局,簡化用海前期審批環節,鼓勵新增經營性養殖用海,實行市場化方式出讓海域使用權。

利用科技創新賦能深遠海養殖。加大對抗風浪的養殖裝備、智慧管控裝置、疫病防治設施等研發和生產;做精做好水產種業,挖掘保護傳統優勢品種,培育推廣一批適宜深遠海養殖的優質新品種,實作養殖智慧化、產品高值化。透過現代化裝備與技術的運用,讓深海養殖不再「看天吃飯」。

進一步提高海產養殖抗風險能力。海產養殖周期相對較長,投資成本和風險水平較高。建議政府構建海洋牧場補助制度,設立專項補助資金,對遭受海洋自然災害的養殖企業給予一定補償。創新發展海水網箱水產養殖風災指數等保險業務,為養殖企業損失「兜底」,讓海產養殖從業者「端穩飯碗」。

唐琳

打造廣東獨特「城市人設」文化元素更具參與性互動性

廣東文旅

從淄博的燒烤到榕江的「村超」,再到「爾濱」的「冰雪」熱力出圈,全國正鋪開一輪文旅IP打造的熱潮。臨近農歷新年,在委員通道現場,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廣播電視台首席播音員唐琳向全國各地的朋友發出「到廣東過大年,品地道粵式年味」的邀請,並圍繞「粵式年味品牌擴大文化旅遊消費」提出了建議。

唐琳指出,從美食資源來說,廣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個「鮮」字道不盡「食在廣東」的滿足。花式繁多的廣式早茶、慢火煲煮的老火靚湯、新鮮肥美的潮汕海鮮、油色鮮亮的粵式燒臘、琳瑯滿目的甜品糖水……一日三餐裏浸潤著文化基因,一蔬一食間品味出文化自信。

從設施配套來說,廣東的公共服務讓你輕松抵達「詩和遠方」。從大灣區出發,可乘坐時速350公裏的廣汕高鐵,一路看山看海吃海鮮;也可一路向北,在冬日裏身心放松享受各色溫泉;還可沿中國大陸最長的海岸線,感受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壯觀與震撼,體驗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便利。

依托廣東文旅的資源優勢,唐琳建議,一是在「體驗為王」的時代,把配套設施建設得更完善,把服務做得更貼心,把需求對接得更精準,構成遊客的獨家記憶,使「頭回客」變「回頭客」。二是將廣東人低調務實的特質打造成獨特的「城市人設」,深層次發掘文旅潛能,為文旅品牌增添獨特的氣質。三是將廣東特有的文化元素變得更具參與性和互動性,不斷提升文旅品牌的吸重力,讓遊客不止於「看客」。

陳嬌

粵商粵企擁抱數位經濟浪潮 加快推動轉型升級

民營經濟

廣東是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粵商粵企數量多、體量大。2023年對於民營企業來說,是頗為不易的一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齊心協力為民營經濟發展「打氣加油」;在廣東,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接連落地,切中民企發展的「痛點」和「堵點」,讓粵商感受到政策的春風、市場的暖意,對未來更充滿信心。

在新時期廣東的奮進浪潮中,廣東民營企業作為不可或缺的「主角」,如何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開創高品質發展的新局面?

廣東省政協委員、佳都集團聯席董事長兼執行總裁陳嬌圍繞【弘揚新時代粵商精神,開創民營企業發展新局面】展開分享。陳嬌指出,粵商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以及「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魄力。不忘來時路,是為了走好奮進路。廣東民企要做穿越周期的百年老店,就必須牢牢把握大勢,在不斷地突破創新中,傳承和弘揚幹事創業的粵商精神,在大浪淘沙中再次勇擔責任,勇立潮頭。

陳嬌認為,廣大粵商粵企要擁抱數位經濟浪潮。當前,通用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浪潮湧動,帶來了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廣大粵商粵企要破解「成長煩惱」,就必須利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環境,以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推動自身的轉型升級,在新技術的基礎上開辟新賽道,以產業的數位化升級來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主動走高品質發展道路。陳嬌表示,凝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共識。民營企業勇闖創新「無人區」,必然意味著要打破常規,承受風險。尤其是對於創新性和成長性的民營企業來說,不僅需要政策的穩定護航,更需要全社會給予更多的寬容試錯機會,形成積極的輿論導向,讓民營企業家真正做到輕裝上陣,安心發展,放心經營。

展望新的一年,陳嬌期待,在廣東這片民營經濟的沃土上,民營企業在新的起點重新出發,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賈鵬程

發展衛星直連手機產業 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產業發展

不久前,隨著華為Mate60pro的釋出,衛星直連手機通訊功能,終於揭開神秘面紗。衛星通訊產業未來有望進入萬億級市場空間,它進一步豐富遠洋通訊、石油勘測、應急救援等特殊套用場景,填補了全球80%以上陸地和海洋沒有通訊網路覆蓋的空白,啟用了包括營運商、零部件廠商、裝置商等整個龐大產業鏈的創新動力。

廣東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廣州市委會副主委,廣州程星通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鵬程在【衛星直連手機 讓通訊無處不能、時刻線上】的建議中指出,誰在衛星直連手機這一賽道領跑,就意味著在未來「萬物智聯、數位孿生」的6G時代,占據非地面通訊的標準制定、規則塑造的制高點。國外科技巨頭紛紛瞄準外太空,中國科技企業也摩拳擦掌,衛星通訊產業「搶位戰」已經打響。

賈鵬程建議,一是明確產業發展戰略定位。強化衛星直連手機產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戰略地位,按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最佳化」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制定低軌星座衛星與手機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專項產業扶持政策,支持「鏈主」型企業做強做大、帶動全域,開放民營企業參與衛星互聯網產業的門檻限制,打造從火箭、衛星、地面站到終端的全覆蓋產業鏈。強化專項資金、產業基金保障,推動衛星互聯網落地營運服務加快布局,提升火箭研制發射一體化能力、商業衛星批次化智造能力。

賈鵬程認為,隨著中國自主產業鏈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衛星直聯手機為代表的國產高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建議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加速推進衛星直聯手機業務的國際化戰略、豐富行銷場景、開拓海外市場,源源不斷為中國制造註入新動能。

鄭林棟

推動科創協同發展 增強兩地青年互信

大灣區建設

近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新月異,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在形成。在科技創新方面,大灣區擁有超過6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學、9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5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四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在產業融合方面,大灣區形成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互補互促、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建成世界制造業重要基地、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另外,大灣區的「硬聯通」「軟聯通」持續拓展深化,「灣區標準」出台,「港車北上」「澳車北上」落地,「港澳藥械通」「跨境理財通」「灣區社保通」實施,讓港澳民眾有了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

廣東省政協委員、華盈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林棟圍繞【啟用大灣區融通發展的「一灣春水」】提出建議。

鄭林棟認為,香港科研實力雄厚,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廣東擁有發達工業體系、先進制造能力和龐大市場需求,在協同打造科創新高地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建議依托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不斷深化科技創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科創協同發展,推動大型科研設施共享,開展聯合科研攻關,切實提升大灣區科創國際競爭力。

在民生融通方面,鄭林棟指出,從民生配套「硬基礎」向民生融合「軟聯通」轉變,實作養老服務、醫療保障、職業資格互認,促進人才雙向流動,推動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積極鼓勵港澳青年走進內地,推動內地青年走進港澳。支持港澳青年社團在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要平台設立工作站,推動內地與港澳青年加強交流與合作。組織粵港澳青年開展科創、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活動,讓兩地青年在互動中增進了解、增強互信。

采寫:南都記者 鄭雨楠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張梓望 許舒智 鄭新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