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探尋機遇的巴基史坦前總理阿巴西:了解中國文化,要來一趟成都丨成都有客來

2024-06-08辟謠

希望在成都拓展更多進出口貿易,因為這座城市有很多機會,在巴基史坦知名度很高。

——巴基史坦前總理阿巴西

如果你曾去過巴基史坦旁遮普省首府拉合爾,綠樹環繞著古建築群落,露天小吃攤上美食繁多,或許你會想到成都。兩地互為友好城市,有許多相似之處。

你也許在一勺豆瓣醬裏,品嘗過來自巴基史坦的辣椒。西博會上,見過那些精美的手編地毯和玉石器皿。順豐航空的「成都-拉合爾」國際貨運航線,串聯起了跨越5000余公裏的空中貿易。

成都與巴基史坦,正織成千絲萬縷的聯系。6月初,巴基史坦前總理阿巴西開啟了成都的行程,更拉近了兩地的距離。阿巴西參與了在蓉舉辦的博鰲綠色發展大會,這位擁有深厚能源改革背景的領導人,還捕捉到了這座城市綠色的一面,以及背後的合作機緣。

談巴農產品進入四川:

「相信進出口會呈倍數增長」

熱情的中國好兄弟「巴鐵」,食物同樣熱辣。沙漠和高山,提供了豐富的食材,有色澤絢麗的香料燴飯,無肉不歡的各類燒烤,風味獨特的肉餅,以一種先抑後揚的辣味俘獲人心。

巴基史坦人對辣的熱愛,一如刻在成都人DNA裏的記憶。或許是這個原因,成都與巴基史坦的第一個農業合作計畫,便是種辣椒。

幾年前,隨著豆瓣行業市場規模迅增,成都企業將目光放在供應鏈上。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巴經濟走廊」背景下,一批辣椒種子從郫都踏上前往伊斯蘭瑪巴德的旅途,在多個地塊生根發芽、成株掛果。

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 鄉村十八坊的豆瓣博物館

「結成歸來」,又以幹辣椒的形態回歸四川。越來越多的巴基史坦農場主在川企的技術指導下種起辣椒,脫貧增收。巴基史坦的冰鮮石斑魚及冷凍鯔魚也「打飛的」進入中國。目前,兩國已就洋蔥、虎尾草、水牛胚胎、櫻桃、牛肉、乳制品、驢皮等巴優質農產品簽訂輸華議定書。

「中國和巴基史坦的進出口貿易還會增長,不僅僅是擴大幾個百分點,我認為會增長幾倍。」阿巴西說,要為產品找到合適的入口,「成都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因為巴基史坦人幾乎都知道成都,我們還有幾千名同胞在成都高校學習,所以這裏貿易增長會更多。」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地

瓜達爾,英文意為「風之門」,是巴基史坦西南部的港口城市,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點之一。「我們會加強利用瓜達爾港,它為中國進出巴基史坦市場提供了更多機會,這對兩個國家來說都會雙贏。」

巴基史坦是農業大國,面臨著用水緊張。在博鰲綠色發展大會上接觸到的四川環保企業,讓阿巴西看到了一種可能性:「四川的智慧農業經驗很值得借鑒,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效率,也同時促進了城鄉公平。」他深知開發中國家的飛速變遷中,農村為城市的進步付出了代價。面對人口、資本的遷移,智慧技術的出現讓資源使用更平衡、公平、普惠,促進農村經濟的振興。

「我認為中國是智慧城市領域的領導者,而巴基史坦在IT行業有很多勞動力,我認為這是未來的一個合作方向。如果要繁榮,就要城與鄉平等地繁榮,這是我們從中國學到的經驗。」阿巴西說。

談綠色產業:

「希望加強與四川水電領域合作」

阿巴西曾擔任巴基史坦石油和自然資源部長,出任總理後,他的工作重點仍包括能源領域,對推廣液化天然氣非常感興趣。這讓他對能源問題有很強的洞察。

「氣候變遷危機沒有國界,影響也非常明顯,更頻繁的洪水、暴雨、天氣模式改變等。所以全世界必須在能源轉型方面進行合作,國家需要進行以燃料為基礎的經濟轉型。」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水電基地,水電裝機約1億千瓦,裝機規模和年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對此,阿巴西評價說,四川在水電利用領域的成果,體現出這是個創新的省份,「成都是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在利用高科技進行綠色開發中,成就令人印象深刻。我們期待在水電領域有更多合作,這是必要的,能源轉型不僅僅為了一個地區,而是全世界。」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直以來,巴基史坦面臨能源短缺,雖然有豐富的水能資源,但北部地區險峻的山脈和復雜的自然環境,使得基礎設施開發一直進展緩慢。近年來,隨著中國與巴基史坦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這一局面正得到改善。卡洛特水電站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第一個大型水電投資建設計畫,也成為巴基史坦第一個完全使用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建設的水電投資計畫。中巴經濟走廊還包含一些新的水電計畫。

對於推進更多合作,文化或許是一把恰如其分的鑰匙。在阿巴西的親身經歷而言,他欣賞了成都的剪紙、川劇藝術等,對這萊恩逸喜樂的文化特質有更多認識。「我認為巴基史坦人如果需要了解中國文化,他們需要來成都,理解中國的傳統、社會價值觀。這並不難,我們有約7小時的直航,未來旅遊業會取得增長。」

川劇表演

對於成都如何進一步提升國際知名度的問題,他說:「成都在全世界已經很出名了,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全世界不少公司都來這兒開展業務,外事活動相當活躍。對我而言,成都是中國最出名的城市之一。」

大約45年前,他曾到訪中國。回憶當年,他有些感慨:「我看到了中國的80年代、90年代,這裏的發展是歷史性的,我不認為別的國家會有這樣的進展。我真的很喜歡中國,我還會再回成都來。」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張芷旖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