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經濟熱點問答丨西方經濟學模型為什麽不靈

2024-02-11辟謠

最近,國際上出現了不少對西方經濟學家及其預測模型的質疑之聲。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批評一些經濟學家成了「自我封閉的部落,對其他科學學科缺乏開放性」。法新社評論說,經濟學家需要「走出電子試算表和僵化模型的舒適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絲特·迪弗洛自嘲,經濟學家在最受信任職業排行榜上可能已跌至 「末位」,甚至不如天氣預報員受歡迎。

西方傳統經濟學以抽象同質的「經濟人」為原點,以追求「收入」「利潤」「GDP」等經濟目標為行為取向,構建起完全由演算推理主導的邏輯架構,同時又將歷史發展、人文價值、文化制度影響等其他因素作為「幹擾項」排除在外,遠離現實復雜性的同時日益走入「一個數據模型構成的公式化世界」。

因為預測通脹失敗,英國央行甚至聘請美聯準前主席伯南克為其經濟預測系統「把脈」,加拿大央行決定用更具前瞻性的方法取代舊模型……荷蘭國際集團銀行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彼得·範登·豪特指出:每個人都知道,目前的經濟模型無法令人滿意地做出好的預測,「我們需要換種思維方式,或至少透過整合其他組成部份來擴充套件模型」。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總體向好的態勢背景下,西方媒體的報道有的看多,有的看空,時而「崩潰」,時而「威脅」,如同盲人摸象莫衷一是。這裏面有些是鼓噪中國經濟崩潰的惡意唱衰者,也不乏因為缺乏對中國經濟全面客觀辯證的理解而導致的認知偏差。

無論是預測世界經濟,還是研判中國經濟,西方經濟學模型都面臨嚴重的「解釋力赤字」。過去幾十年,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產業革命給世界帶來巨變,很多國家基於自身歷史文化背景探索出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經濟學所面對的現實世界更加復雜多元,呈現出非線性的邏輯關聯。美國梅森大學公共政策與政治學教授希爾頓·魯特就提出,基於線性思維和公式推導的新舊古典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理論無法解釋世界經濟體系的重塑,應采用一種全新理論框架來闡釋政治經濟體系的建構與演進。

中國經濟發展就一直是個西方理論模型說不清、判不準的典型案例。歷史上,西方經濟學家曾數次預測中國經濟崩潰,中國經濟改革在西方主流理論看來並不正確卻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人說,誰能破解「中國經濟增長之謎」就能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於理解西方經濟學解釋中國經濟的局限性,中國經濟學家朱天或許能提供啟發性視角。他透過大量全球對比研究後發現,在實行市場化改革和開放政策的前提下,導致近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差異化因素除了獨特制度和明智政策,還有傳統的儒家文化尤其是重視儲蓄和教育的文化。然而在西方經濟的理想建模中,人文因素往往被公式「抽象」掉了。

讀懂中國經濟,需引入更多人文「參數」。只有把冷冰冰的抽象同質的「經濟人」回歸到更加具象異質的社會人、文化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經濟政策以人為本的目標指向和價值依歸,才能理解中國經濟執行的內在邏輯,弄明白為什麽政府可以是「必要之善」,為什麽有的高鐵虧本也還要建,為什麽鄉村振興必須要搞,為什麽頂著巨大壓力也要推進「雙碳」政策,為什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什麽「一帶一路」如此受歡迎……正如印裔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所言:「經濟學關註的應該是真實的人」,將更多的人文思考引入經濟學,對於增強主流經濟學的解釋預測能力大有裨益,並能祛除主流經濟學在哲學上的貧困。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葉書宏

編輯 莫凡

流程編輯 嚴聖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