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今天為什麽還要學建築?兩位同濟大學知名教授這樣說

2024-08-22辟謠

「有人說,今天學建築不行了,為什麽音樂值得學習,建築就不值得學習呢?我們學建築當然是為了造房子,除此以外,學建築還可以欣賞房子、研究房子、體驗房子,建築就是一部石頭寫下的歷史。」由古凡藝術主辦的「浦東星期音樂會」走進讀者系列講座,8月17日在浦東圖書館舉行,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學科評議組專家李振宇一席話,令現場笑聲一片。

李振宇曾在柏林留學,他的講座從柏林愛樂音樂廳開始。1963年10月15日,柏林愛樂音樂廳落成開放,建築師漢斯·夏隆「將音樂置於正中心」理念備受爭議,他建造的並非傳統音樂廳的鞋盒結構,演奏廳只占整體的10%-20%,有大量的後台區、前廳區等。漢斯·夏隆創造了葡萄園結構,舞台在中央,不規則的幾何形觀眾席環繞周圍,猶如有高有低的葡萄園,柏林愛樂指揮卡拉揚對這一變化贊嘆不已。

「小朋友們,做建築師有意思吧?大筆一揮,留下流傳百年、千年的作品,它像用石頭寫成的詩,是凝固的音樂,又是流動的空間。」李振宇表示,漢斯·夏隆在年輕時就表現出與他的老師們不一樣的風格,在設計建築中載入獨屬於自己的豐富變化,1927年他在史圖加特魏森霍夫實驗住宅區設計有著優美圓弧形的樓梯。

李振宇在分享

「一般建築師設計一個房子,只畫一張橫剖面圖,正常房子只要畫三個立面,做一個對稱的符號就好了,漢斯·夏隆為柏林愛樂音樂廳畫了一百多張剖面圖。」在李振宇看來,「漢斯·夏隆的效率不是最高的,但是新的創造從來都不是效率最高的。馬勒【第六交響曲】寫了將近十年,現在有人用人工智慧AI作曲,一天可以做10首,前者千錘百煉,後者是業余愛好者弄著玩,無法相提並論。」

李振宇是音樂愛好者,入門時候喜歡聽柴可夫斯基、史特勞斯作品,「我當高中生時,聽史特勞斯音樂【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家的生涯】,就挺甜的。小時候喜歡喝糖水,慢慢喜歡喝咖啡,之後喜歡喝啤酒,現在我喜歡馬勒。」1987年,李振宇在上海音樂廳聽上音優秀畢業生會演,「演出到一半,傳來隔壁弄堂裏迎娶新娘的鞭炮聲,台上的小提琴手正在演奏韋瓦第【四季】中的【冬】,我覺得她心裏都結冰了。上海音樂廳現在的效果很好,離不開幾代人努力的結構。」

與李振宇一樣,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觀演建築設計總監、中國演藝協會常務理事徐風,也是現場演藝忠實觀眾。李振宇介紹,鞋盒式音樂廳不斷改進體型「單調古板」缺點,吸收葡萄園式音樂廳演奏舞台在中間,分區時尚,形體隨意的優點。

徐風講座從比較不同場地特點開始。徐風合作設計的計畫有深圳歌劇院、上海交響音樂廳、上音歌劇院、無錫音樂廳等,主持設計的計畫有上海宛平劇院、寶山長灘音樂廳、上海YOUNG劇場等。

「葡萄園布局具有劃時代意義,柏林愛樂音樂廳做得最為徹底,上海交響音樂廳也是類似葡萄園式。在中國宣傳最多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是典型的鞋盒式。上海鞋盒式音樂廳目前來說只有一個,就是上音的賀綠汀音樂廳。」徐風建議觀眾,在賀綠汀音樂廳看完演出,上交音樂廳如果上演同樣曲目,可以買票感受,「葡萄園式,不僅是形式突破,更重要的是讓觀眾對音樂理解發生巨大變化。著名交響樂團來滬連演三場,經常有音樂愛好者連買三場,但是會買不同區域,盡管不是所謂的‘皇帝座位’,但你會有另一種體驗,這是聽唱片和聽現場最大的區別。」

徐風透露,葡萄園式設計更容易控制聲音品質,盡管如此,觀眾席後排仍有無法克服物理現象,「觀眾首先聽到的一定是打擊樂聲音,而弦樂會受到幹擾。為什麽很多人不計較這種差異?因為現場演出,其實是觀眾和音樂之間的互動,更深刻說,是觀眾對藝術、對音樂的理解,在後排能聽到音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這是唱片無法表現的內容。」

徐風在分享

借助電腦處理物理數據,葡萄園式透過無數返聲板調整聲音,「所有的聲音都是單向的,坐在後面的人可能聽不清,一定是透過物理聲學的設計讓後排觀眾透過返聲板聽到音樂。」徐風表示,上海大劇院可以包容很多演出內容,它與音樂廳最大的區別在於聲學指標,「為了能夠演歌劇、話劇、戲曲、交響樂,墻面等重新設定,讓聲音滿足於不同的演出形式。」

當新型大劇院在全國各地猶如春筍勃發,上海如何領先一步?徐風的答案是做專業的演藝場所,他以上海交響音樂廳為例,「我推薦大家有機會聆聽它的小廳室內樂演奏,我可以負責任地講,經過精密設計,這裏的聲音在亞洲是最好的。如果在座的大家有興趣,青少年都可以學建築。」

欄目主編:施晨露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來源:作者: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