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異鄉春節:「只要和親人在一起,哪裏都是家」

2024-02-06辟謠

林家寶長到23歲,今年還是第一次在異鄉過年。像在老家一樣,掃房、貼春聯、備年貨,期待著除夕夜和父親包餃子、看春晚,面對面小酌,再不用隔著螢幕幹杯。

來北京闖蕩8年,林家寶從一個需要仰視父親的男孩,變成了如今比父親高出一個頭的成熟模樣。他把父親接來北京,父子二人一個做保安,一個做快遞員,終於可以一起生活。

侯潤生和老伴那十幾平方米的出租屋裏有了孩子的笑鬧聲,女兒帶著外孫女來過年了。上一次見孩子,還是她剛出生時。

作為一名環衛工,春節離京和兒女團聚是一件奢侈的事。今年過年,侯潤生難得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乘務員武悅的除夕夜將在列車上度過。她心心念念要給父母做的年夜飯,也只好改在中午。

幾天前,武悅剛剛在嘉興站接到了從甘肅天水趕來的父母,穿過行色匆匆的人群,一家三口時隔一年又一次擁抱了彼此。

春運時的火車站比起平時多了些混亂和嘈雜。拖著行李箱、拎著各色特產的人們行色匆匆,天南海北的旅客操著方言問路、聊天,廣播裏時不時響起列車出發或到達的提示。

有人過年不回家,就有人反向奔赴。異地過年,不變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和對團聚的渴望,「只要和親人在一起,哪裏都是家。」

湧出來的年貨

1月18日下午,重慶渝北,吳倩終於盼來了從吉林白城自駕來的父母。

一開車門,「嘩啦」,車內被黑色塑膠袋包裹的肉、菜仿佛沖破了束縛。「車上的東西直往外掉。」

滿車年貨跟隨吳振、張麗夫婦,穿越了3000公裏路程。兩人連著開了3天,途經73個服務區,25座城市,終於將它們送到了女兒女婿面前。

吳振邊搬邊介紹,「這是你愛吃的酸菜,這是給小孫女買的小自由車、給你們買的東北被褥……」5人搬了7趟,才把所有的東西搬回家。進電梯時,鄰居還以為他們在搬家。

「我們回不去東北老家,他們就把東北的家搬來了。」萬誠心裏有說不出的感動。

他把「搬家」的一幕拍下來發在網上。視訊中,萬誠逐一向網友介紹:「一只羊、三百斤豬、三百斤牛、二百斤東北大米、凍梨、凍柿子、各種東北燒烤調料......上面說的僅僅是特產的五分之一。」

在萬誠看來,總計上千斤的東北特產是老人積攢了一年的思念。即便這樣,老人還感慨:「沒帶全。」

吳振帶來的東北特產。 受訪者供圖

2月2日,浙江嘉興站,武悅站在出站口張望。這次來火車站,她不是上海鐵路總署的乘務員,只是一個望眼欲穿盼父母的小女兒。

一大一小的行李箱和一個紙箱,是武悅父母的所有行李。小箱子裏裝著夫妻二人的換洗衣物,而紙箱和大行李箱裏塞滿了帶給女兒的年貨。

到家後,武宏忙不叠向女兒展示箱子裏的特產,「漿水、做好的馬鈴薯丸子,天水當地常吃的香料、手搟粉、牛肉,真空包裝的呱呱搟面皮、定西寬粉、張川鍋盔......」

藏在這些食物中間的,還有一件打底衫和一個吹風機。女兒向他們提到過,在車上工作不能穿大衣,停站開車門的時候會冷。前兩天,女兒提到過吹風機壞了還沒買。武悅忘了什麽時候說的這些,但武宏記得。

相比吳倩和武悅,來自山西運城的「大齡北漂」侯潤生的團聚更早一些。

去年9月,嫁到山東的女兒告訴他,2024年春節要來北京和父母一起過。作為一名環衛工,侯潤生已經「北漂」了十余年,還有四個月,他就要在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退休了。

和女兒見面是在一個早晨,侯潤生夫妻倆手裏提著裝滿蔬菜肉類的塑膠袋,這是他們一大早趕去新發地市場買來的,女兒背上背著一個孩子,手裏還牽著一個,女婿從車上搬下了兩箱白酒和三條泰安香煙。

給女兒和外孫女買好早飯,侯潤生照常去上班。今年過年,他一樣要工作,但他知道,回到出租屋,會有家人做好他愛吃的排骨等著他,小外孫女會張著雙臂等著姥爺的抱抱。

恨不得把家搬去

孩子總是讓人心疼又心軟。哪怕已經成家立業,在父母眼中,也還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忍不住想照顧卻又怕打擾。

早在半個月前,武悅就接到春節留崗的通知,她本打算獨自一人留在嘉興過年。訊息傳到家庭微信群裏,爸爸武宏態度堅決,「家裏老人有人陪,不能讓你一個人在那邊過年,我們去浙江陪你。」

隔天,武宏就順利搶到了票,他將火車資訊票發在群裏。那天夜裏,武悅把群裏的聊天記錄發在了社交媒體帳號,配文寫著,「這一刻,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小孩。」

得知吳倩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回東北過年時,吳振有點兒失落。女兒提出讓他們去重慶團聚,但吳振怕給孩子添麻煩,想去三亞過新年,不少東北的朋友生活在那裏,總歸熱鬧些。

眼看勸說無效,吳倩和萬誠拉來5歲的女兒當說客。視訊裏,孩子一邊啃著羊排,一邊念著想姥姥、姥爺。二老望著小外孫女,心軟了。

被孩子打動的還有周小亮的父母。今年春節,作為中通快遞員的周小亮需要值班,他想接父母來廣州過年。

父母曾去過廣州,生活在北方的他們第一次到濕熱的廣州,吃著清淡的粵菜,對南方的氣候與飲食很不適應。因此當周小亮第一次提出來時,他們猶豫了。直到孫子站在視訊前,他們終於決定坐火車去廣州。

周小亮發動身邊七八個朋友一起搶火車票,直到一月底,有朋友告訴他,搶到了二老的高鐵票,周小亮的心才落下來。

視訊中,周小亮父母給他準備了老家的牛肉幹和奶片。這讓他非常開心。在廣州八年,他也會在當地買一些牛肉幹。但即便包裝袋上寫明源自內蒙古,他嚼在嘴裏總不是老家的滋味兒。

出發前半個多月,吳振就開始準備「年嚼咕」(意為「年貨」,東北話),恨不得把家都搬去。「小外孫女愛吃羊排,內蒙古的羊排好,無論如何得準備好。」吳振一直記掛著這件事。

二十多年前,夫妻二人在白城老家張羅起一家飯館。吳振為人豪爽,進貨的商販們也愛跟他做生意。一星期內,上百斤的豬牛魚羊肉便已準備齊全。吳振將凍肉放在泡沫箱裏,周圍再放一些凍成冰的礦泉水,蓋上棉被,防止變質;凍梨和凍柿子是夫妻倆在市場精挑細選買回家凍的;熟食用保鮮袋塑封起來。

準備了近二十天,1月15日淩晨4點,吳振和妻子頂著白城零下22℃的嚴寒出發了。

一路並不算順利,或許是載的東西太多,車開到河北,輪胎爆了,兩人連忙換了個四驅防爆輪胎,又繼續趕路。之後,兩人又害怕車裏的肉壞了,剛開過河北,就把車裏的暖氣關了。

「出發前都答應好了,說啥也不帶,出發後,一個電話打來,讓我們清清冰箱,再買倆大冰櫃,說帶的東西一個冰箱不夠放。」萬誠有些生氣,父母年事已高,「萬一把人累出好歹來。」

那幾天,吳倩和萬誠既擔心又期待。「一天打好幾個電話,問他們到哪裏了。」

重慶不同於東北,冬季屋內沒有暖氣,濕冷異常。老人出發的那天,萬誠就把家裏最寬敞的臥室收拾出來,鋪上電熱毯和幹凈的被褥,早早準備好了三台暖風機。

武悅把隔壁的房間打掃出來,擺上拖鞋、牙刷,周小亮也給父母換上了嶄新的被褥。等待團聚的日子充滿了期待。

一大早,吳振就在廚房忙活。 受訪者供圖

「像是回到了小時候」

林家寶來京8年,今年將是他和相依為命的父親在北京過的第一個春節。

回不去家的時候,思念從北京跨越990公裏飛回吉林。林家寶的母親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是父親把他拉扯大,送他踏上離鄉的列車。從此後,家鄉對林家寶來說意味著回憶和牽掛,是他一年一次的停歇處。

和父親一起打掃房子、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是林家寶每年過年都會做的事。父子二人還會喝點兒小酒,微醺著聊起未來,再買來幾個煙花,把希望連同煙花一起轟隆隆地送上天空。

2023年農歷正月初七,和往年拎著一袋子好吃的將兒子送上回京列車不同,57歲的林佰義提著行李跟著兒子一起上了車。

「去北京幹嗎,怎麽打算?」「你年紀也大了,和我回京,兩人在一起有個照應。」林家寶告訴林佰義,自己替他找了份工作,租的房子也能住下兩個人,「在我身邊就行。」

重新和父親生活在一起,林家寶用了7年。2016年,只有15歲的他在父親陪同下坐上從吉林磐石開往北京的高鐵。這是林家寶第一次走出村莊,心裏滿是對大城市的好奇和向往。

看著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兒子,林佰義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他17歲開始走南闖北,輾轉在各地的建築工地打工,36歲才有了林家寶。對於這個「老來子」,林佰義既希望孩子能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又希望雛鷹可以見識到更廣闊的天空。

到達北京後,林佰義悄悄坐上了返程的列車。直到林家寶找不到父親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背井離鄉,從此要獨自生活,拼命賺錢。8年後的林家寶是一名中通的快遞員,他靠自己的勞動在北京站穩了腳跟,當年那個懵懂的孩子也可以成為父親的依靠了。

1月30日,林佰義(左)與兒子林家寶的合影,今年是他們第一次在京過年。 新京報記者 慕宏舉 攝

團聚,是春節永恒不變的主題。「過年的意義在於家人的團聚,無論是在老家還是在外地。只要和親人在一起,哪裏都是家。」

在吳振、張麗的記憶裏,老一輩人過年總要一起包餃子、看春晚,一家老小十幾口人擠滿了整間屋子。吃飽喝足後,小輩們給長輩磕頭拜年,領壓歲錢。最後,再放幾掛鞭炮,才算是過年。

隨著家裏老人相繼離世,女兒也在2018年組建起小家庭,在重慶做生意並定居。「大家」逐漸變成「小家」。臨到過年,吳振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

多數時候,吳倩只能透過視訊電話,和父母聊聊天。視訊裏,每次看見女兒忙到沒時間做飯,只能吃外賣,吳振心裏不是滋味兒。暑假來重慶看女兒,兩人包了一大堆餃子塞進冰箱。

武悅對春節的印象還停留在工作前,一家人早早起床,穿著新衣,沿街吃著小吃,一路逛到玉泉觀,去參加天水當地最盛大的廟會。

畢業後她進入鐵路總署成為一名乘務員,剛來浙江工作時,南北氣候與飲食習慣的不同,總讓她產生漂泊感,再沒有記憶中的年味。

進入春運,武悅更忙了。2月1日的一趟列車上,一對年輕夫妻帶著3個孩子蹲坐在車廂連線處。武悅提醒他們,前面的車廂還有空位。夫妻倆擺擺手笑了笑,他們只是座位分散在不同車廂,不放心孩子,「我們辛苦一點兒沒關系。」

武悅突然想到,還有不到36個小時,她就能和父母團聚了,連續跑車十幾個小時的疲憊一掃而空。

剛剛見面沒幾天,吳倩就找回了家鄉的年味。各類東北美食像鍋包肉、酸菜五花肉火鍋、羊蠍子……在餐桌上逐一亮相。張麗的手腕在到重慶的第二天就疼痛難忍,醫生說是勞累過度造成的,但這絲毫沒有妨礙她給女兒做好吃的。廚房成了老兩口的地盤。

吳倩被爸媽餵胖了好幾斤,「每天早上一起床,看他們在廚房裏忙著給我們做各種好吃的,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

「希望家人都平平安安」

春節越來越近了。對於第一次在異鄉過年,林家寶和父親林佰義充滿了期待。他們像在吉林老家一樣,掃房、貼春聯,把在北京的出租屋布置得幹凈紅火。

吳振和張麗第一次在重慶過年,決定入鄉隨俗。由女兒女婿陪著,打卡景點、逛市場、吃火鍋,吳振聽不懂重慶話,萬誠就在一旁當起了轉譯。

周小亮所在的中通廣州永福網點也為留守員工準備了年夜飯,但他還是希望能和父母一起做上一桌正宗的內蒙古菜,一解鄉愁。再帶父母體驗一下廣州溫暖的春節,逛逛花市,看看「小蠻腰」的燈光秀。

2月2日,中通廣州永福網點為留守廣州員工提前準備了年夜飯,近桌右二為周小亮。 受訪者供圖

武悅想給父母做頓大餐。獨立在外生活一年,她學會了做飯。這次見面,武悅明顯地發現了父母衰老的痕跡。父親的頭發變得稀疏,母親也多了許多白發。

年近五十的父母,是甘肅天水的教師,父親教初中,母親教小學。在武悅看來,父母工作並不輕松。「天不亮就出門了,回到家裏,天已經黑了。有時遇到下雪天,他們會在學生到校之前把積雪鏟掉。如果道路結冰了,會提前鋪好防滑地毯。如此年復一年。」

只是,除夕夜武悅要回到工作崗位上。於是,母親提議把年夜飯提前到中午。父親也來哄女兒開心,說除夕有紅包,嚷著一定得帶女兒去買幾件新衣服。

年輕時的侯潤生過年最期待的事就是,「吃頓好的」,現在,包餃子、燉肉都是家常便飯,年味卻越來越淡,團聚似乎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隨著年紀的增長,生活逐漸形成定式,年輕時的活力與動力消耗殆盡,侯潤生只想兒女孫輩都在身邊,團團圓圓過個年。

今年除夕,林家寶終於不用對著手機視訊和林佰義幹杯了。他想利用這個假期,帶父親好好逛逛北京城,去長城、頤和園、故宮轉轉。林佰義來京一年了,因為父子倆工作都忙,出行計劃一拖再拖。今年他希望能夠如願。

對於即將來臨的龍年,林家寶想掙更多的錢,早日攢夠老家縣城房子的首付,回家買套大房子,把林佰義接過去一起住,一直陪著他。

「希望家人都平平安安。」

(文中除林家寶、林佰義、周小亮外,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慕宏舉 熊麗欣 編輯 劉倩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