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極端天氣導致蒙古國超10%牲畜死亡,損失數量或升至1490萬頭

2024-06-13辟謠

據美聯社6月12日報道,截至今年5月2日,蒙古國全境有超過710萬頭牲畜在被稱為「杜茲」(dzud,蒙古語中意為災難)的極度嚴寒天氣中死亡,這一數位超過了該國牲畜存欄總量的十分之一,危及牧民的生計和他們世代生存的方式。

由於常年幹旱,加上冬季嚴重雪災,在氣候變遷之際,蒙古國的「杜茲」近年來變得更加嚴重和頻繁。

蒙古國政府去年底的畜牧業普查數據顯示,該國牲畜存欄量約為6470萬頭。蒙古國副總理阿瑪爾賽汗4月表示,牲畜死亡總數可能會上升至1490萬頭。

當地時間2024年2月22日,蒙古國,寒冷的天氣裏,一只狗在死去的綿羊和山羊旁邊嚎叫。(視覺中國)

牲畜是牧民的重要財產,畜牧業是蒙古國支柱性產業,國民經濟的基礎,牧民傳統文化也是該國文化的核心。畜牧業產值占蒙古國農牧業總產值的80%,占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介紹,「杜茲」發生時,氣溫會降至零下30°C或更低,伴有強風、大雪和冰災。2023-2024年冬季,蒙古國的降雪量創下了49年來的最高紀錄。最嚴重時,蒙古國全境90%的土地被厚厚的積雪覆蓋。

美聯社稱,許多牲畜在春季即分娩季節死亡,尤其是營養不良的雌性牲畜及其剛出生的幼崽,難以扛住持續極端天氣。無法穿透的冰雪覆蓋著廣闊的草原,這些牲畜吃不到草。

而一年中其他時候的幹旱,意味著牲畜們沒有足夠的飼料為過冬積蓄力量。

(蒙古國家通訊社Montsame)

過去,「杜茲」大約每十年發生一次,但由於氣候變遷,它變得更加嚴重和頻繁。今年的「杜茲」,是過去十年中的第六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

美聯社援引蒙古國家通訊社Montsame5月2日的報道稱,極端天氣導致牲畜死亡數量飆升,截至今年2月,有210萬頭牛、綿羊和山羊死亡;截至5月,這一數位上升到710萬頭。

蒙古國緊急情況總局網站發文稱,4月22-29日,有關部門組織銷毀和掩埋了560萬具牲畜屍體,計劃5月前完成所有死亡牲畜的銷毀工作。

(蒙古國緊急情況總局網站)

據蒙古國家通訊社4月18日報道,蒙古國副總理阿瑪爾賽汗表示,牲畜死亡總數可能會上升至1490萬頭,占該國牲畜總量的23%。

美聯社稱,畜牧業對於蒙古國330萬人口來說至關重要,蒙古國憲法將該國近6500萬頭牲畜列為「國家財富」。

亞洲開發銀行(ADB)數據顯示,畜牧業及其產品是蒙古國第二大出口產品,僅次於采礦業。

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國際聯合會(IFRC)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奧嘉(Olga Dzhumaeva)表示:「牲畜的損失對經濟穩定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打擊,並加劇了當地人本已悲慘的處境。」

與此同時,國際援助「遠遠不足」,奧嘉稱,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國際聯合會3月中旬發起的一項援助活動迄今沒有完成600萬美元的援助目標,連目標的20%都沒達到。她說,為應對烏克蘭和加薩走廊等危機而造成的預算緊張是一個因素,但影響有限。

美聯社稱,蒙古國既需要援助,也需要透過最佳化天氣預報和制止過度放牧來適應暴風雪。同時,牧民需要實作收入多樣化,以幫助緩解牲畜損失造成的影響。

早在201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就指出,蒙古國的馴鹿牧民及其賴以為生的森林家園正因為非法采礦、伐木、水源汙染、氣候變遷和旅遊業開發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向蒙古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應對策略,包括增加遊牧民管理的馴鹿數量,密切監督土地使用的變化,支持牧民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塔伊加森林的永續開發。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