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從「平行進口」到「平行出口」,中國汽車開啟新時代

2024-02-10辟謠

導讀:「中國二手車品牌‘走出去’是基礎,而‘走進去’才是根本。」

(文/潘昱辰 編輯/張廣凱)對於中國汽車消費者來說,平行進口車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所謂平行進口,是指汽車未經品牌廠商授權,由貿易商直接從海外經銷商購買,並引入國內進行銷售的行為。由於平行進口省去了許多中間環節,在價格和提車流程上具備優勢,因而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近年來進口汽車市場迅速降溫,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口汽車不到80萬輛,同比下滑8.9%,創下10年以來的新低。

反倒是「平行進口」的反義詞:「平行出口」,作為一個新概念開始走俏。

2月7日, 中國正式釋出【關於二手車出口有關事項的公告】,也進一步開啟了新時代的大門。

什麽是「平行出口」?透過最近發生的一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端倪。

暗度陳倉

今年1月,一家名為喬治·布魯德尼的德國汽車經銷商被大眾汽車集團起訴,原因是它嘗試出售22輛大眾ID.6。

ID.6是基於大眾MEB平台打造的一款純電動中型SUV。然而在本土市場德國,消費者並不能透過正常渠道買到這款車。

事實上,ID.6是大眾面向中國市場的特供車,並交給兩個在華合資企業分別銷售,即一汽-大眾ID.6 CROZZ和上汽大眾ID.6 X。在中國市場,除了特供的兩款ID.6,大眾還從德國引進了ID.4(也拆分成ID.4 CROZZ和ID.4 X)、ID.3和ID.7,總共有6款車型在售。

然而,上述經銷商卻從中看到了發財致富的機會。

原來與德國相比,中國生產的汽車不僅成本更低,同時,由於過去一兩年中國車企大打價格戰,使得包括合資品牌在內的不少汽車售價紛紛創下新低。

安裝海外牌照的大眾ID.6 圖片來源:carscoops

以大眾ID.系列為例,在中國,ID.6的售價區間為25.9888萬-32.9388萬元(近期還有20.99萬元的限時成交價),而在德國,尺寸更小的ID.4起步價卻要達到4.033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1.2萬元),和ID.6的頂配價差不多,比起步價要貴20%。

此外,ID.3在中國的售價區間為16.3888萬-18.0888萬元(近期還有12.59萬元的限時成交價),在德國的起步售價卻為3.999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1萬元),是中國的兩倍;ID.7 VIZZION在中國的起步價為22.777萬元,而在德國為5.699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4.1萬元),同樣是中國的兩倍。

這就意味著,即使引進這批ID.6需要一定成本,但憑借車價本身的優勢,經銷商依然可以在德國大賺一筆。

不過,大眾並沒有打算放過這家經銷商:法務團隊很快介入,並釋出了針對布魯德尼的臨時禁令。隨後,德國漢堡法院裁定扣押這批ID.6,而大眾更希望將這些車輛銷毀。

大眾給出的理由是:大眾在中國生產的車型與在歐洲的不同,且缺少某些歐盟法規要求的配置,例如自動緊急呼叫系統。

據德媒Futurezone報道,該經銷商目前每月要支付8000歐元(約合人民幣6.2萬元)的庫存費用,如果法院下令銷毀這些車輛,每輛車將損失1.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1.6萬元)。

但布魯德尼在應對大眾訴訟時辯稱,這批車是透過合法渠道從中國引進的,取得了德國交通管理局的批準。

布魯德尼還認為,大眾起訴它其實是為了殺雞儆猴,以防其他經銷商有樣學樣,平行進口來自中國的汽車。

目前,布魯德尼已提出上訴,這批ID.6的命運仍不明朗。

但在海外社群網路上,已有不少網友知悉大眾ID.系列在德國與中國的差價,並對大眾構成了輿論壓力,甚至有德國網友呼籲不要再購買大眾汽車。

大眾ID.系列在中國的售價讓德國網友眼紅

全新賽道

大眾與德國當地經銷商的糾紛,只是近期熱炒的平行出口業務的一個縮影。

近一兩年來,不少網友透過社交平台釋出圖文內容,稱在境外見到許多來自中國的汽車,盡管有些品牌官方並未公布出口計劃。

例如,盡管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強調2025年前不會有出口計劃,但在中亞、中東等地區國家仍能見到不少來自理想的車型,且透過中亞國家的渠道,這些車型還被轉運到俄羅斯等地。

沒有官方出口渠道的理想汽車,大量出現在哈薩克 圖片來源:@韓路

2023年7月,李想專門發微博談平行出口問題。據他透露,透過計算交付量和上險量的差距,理想汽車兩周時間就透過私人平行出口了200多輛車。

對此,李想再度強調理想汽車在海外沒有任何代理商。但他同時表示,理想汽車沒有權利限制私人平行出口的需求,同時也沒有任何特殊的價格存在。

對於理想汽車的出海規劃,李想稱不會授權任何代理商和經銷商,將堅持直營的銷售模式。

更早之前,甚至有掛著中國臨時牌照的比亞迪元PLUS出現在約旦等中東國家,盡管比亞迪在當地也有官方代理,但這批車型並不出自授權代理商和經銷商之列。

在約旦出現的掛中國臨牌的比亞迪元PLUS 圖片來源:網路

對此,比亞迪特別釋出公告點名在約旦的授權代理商和經銷商,並稱在海外經非授權經銷商購買的汽車將不享受質保。

比亞迪公告強調非授權車輛不享受質保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出現在海外的平行出口車,主要以國內二手車的名義運往海外。

據悉,一輛理想L9被運到俄羅斯,可以賣到約人民幣100萬元的高價,是國內售價的兩倍以上,加之出口退稅和目的地進口補貼,使得這項業務利潤頗豐。

此外,相較傳統汽車出口,平行出口貿易商不用取得車企授權,省去不少中間環節,使整個流程更為簡單高效。

事實上,二手車出口作為一項新興業務,曾長期被有關部門所禁止。直到2019年4月,商務部、公安部、海關總署三部門聯合釋出【關於支持在條件成熟地區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通知】後才被放開。首批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地區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台州)、山東(濟寧)、廣東、四川(成都)、陜西(西安)、青島、廈門等10地。

在2023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二手車出口論壇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助理羅磊表示,經歷近5年探索,許多從事二手車出口的企業取得了非常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二手車已經銷往全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進一步鼓勵二手車出口,2023年7月,發改委等部門又釋出【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幹措施】,提出加強出口退稅的政策輔導和服務,支持鼓勵達到相關品質要求的二手車出口;同年9月,商務部聯合五部委印發【關於二手車出口有關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指出將全面支持二手車出口業務,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提升二手車出口品質。

繁榮背後

二手車出口雖然得到了政策的支持,但要取得成功仍有一個簡單且關鍵的前提——目的地市場的實際需求。

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規模,為二手車出口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中國汽車出口規模逐年增長。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在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2%,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高價效比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僅在國內市場走俏,同時也在海外打響了知名度,取得了豐碩戰果。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今年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仍是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歐美市場的突破,以及俄烏危機下的俄羅斯市場的國際品牌全面被中國車替代,尤其是中國的新能源出口競爭力提升。

相較品牌眾多、高度內卷的國內市場,可供海外使用者選擇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稀少。而中國品牌的進入,使他們在設計、空間、配置、電氣化、智慧化等各個購車領域,擁有了更多價廉物美的選擇;即使是特斯拉、大眾這些紮根海外的新能源品牌,來自中國的進口車和平行進口車也更具優勢。

2023年9月,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展台人頭攢動

此外,中國車企還主動出擊,透過參加國際各大A類車展,吸引海外汽車從業者、消費者和媒體的廣泛關註,並取得了諸多海外權威汽車媒體的贊譽,進一步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相較早年主要以價格優勢進駐開發中國家市場,2023年,中國汽車在歐洲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市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邁出了從汽車出口大國向汽車出口強國的關鍵一步。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在歐洲的出口量達82.3萬輛,同比增長161%;中國品牌在歐洲純電動汽車市場的占有率達到9.1%,較上年提升2.6個百分點,成為僅次於美系(以特斯拉為主)的歐洲第二大海外車系。

數據來源:乘聯會

其中,以上汽集團、吉利汽車為首的頭部車企開始在歐洲站穩腳跟,分別以5.9%和5.0%的市占率躋身歐洲純電汽車品牌前十。比亞迪、長城、蔚來、小鵬等品牌也在歐洲取得了一席之地。

2023年9月,登陸慕尼黑車展的上汽MG Cyberster電動超跑

此外,受俄烏沖突影響,歐美車企逐漸結束俄羅斯市場,也為中國車企留出了空間。去年9月,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曾在社交平台發文稱,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得一線豪華品牌「BBA」供貨不足,價格飆升,導致俄羅斯經銷商主動購買中國品牌汽車填充需求,加速擴大了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

暗流湧動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中國二手車的出口規模也在逐年擴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二手車的出口增速顯著高於新車。2021年,中國二手車僅出口約1.5萬輛,至2022年暴漲至近7萬輛,同比增長356%,其中超過八成都是平行出口的新能源車。業內預計,到2025年中國二手車出口量有望達到40萬輛規模。

當然,隨著二手車出口這片藍海逐漸轉紅,從事該業務的出口貿易商也將不可避免地迎來內卷,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去年11月,孫少軍曾在社交平台發文稱,當前平行出口已出現過剩,原定出口海外的新車開始回流沖擊新車市場,平行出口主力車型價格波動明顯。

並且,平行出口業務規模的增長,也會引發包括品質在內的更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地區配套零部件供應鏈不完善,基礎設施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等,都是對出口貿易商體系能力的考驗。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平行出口車存在的風險還不止於此。

沃達福數位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認為,相較官方出口業務,平行出口車在售後維修、保養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只能依賴當地授權經銷商,主動權仍在車企和授權經銷商手中。

在他看來,出口貿易商和經銷商拓展平行出口業務主要是為了獲利,但透過平行出口抵達海外的車型,並不能像官方出口車那樣推動實作高度的在地化,甚至難以滿足當地法規要求;對車企而言,平行進口行為也會幹擾企業正常的出海計劃,特別是影響車企在海外的定價和品牌價值。而車企也有可能在國內和出口目的地雙管齊下,限制甚至禁止平行出口行為。

今年1月,MG4 EV透過「上汽安吉申誠號」滾裝船駛向歐洲

為規範二手車出口業務,今年2月7日, 商務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聯合釋出【關於二手車出口有關事項的公告】,聯合制定了二手車出口有關要求和程式,對二手車實行出口授權證管理,包括企業申報條件、申報程式及材料、申領流程、禁止出口情形、各部門職責要求等。

「國家已經明確了二手車出口開放政策,將為行業奠定了一個非常公平競爭的法律政策環境。」此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助理羅磊在二手車出口論壇上也曾表示,國際業務與國內傳統二手車經銷有著本質的區別,需要多做調研多學習,認真研究目標國家對二手車進口的政策法規,要團隊協作而不是一哄而上,特別是要避免內卷。

他強調,品牌化帶來了信任度,中國二手車品牌「走出去」是基礎,而「走進去」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