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AI已來,法學教育如何「前進演化」

2024-06-20辟謠

出席一個活動之前,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問了ChatGPT一個問題:人工智慧時代,法學教育如何面對挑戰?

ChatGPT給出了一串答案:法學教育具備特殊的學科特點,在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時應有獨特的考慮。第一,案例教學法,透過具體案例分析來理解法律原則和套用。深層次人工智慧可以快速地生成和分析大量案例,但如何確保案例的法律準確性和教育價值是一個挑戰……

「這個答案對我有一定的啟發性。」張文顯也發現,ChatGPT的回答絕大部份內容是模棱兩可的,大多停留在常識層面。但張文顯認為人工智慧還會快速叠代,勢不可擋,「法學教育工作者應當熱情擁抱人工智慧技術,把它融入法學教育和研究體系之中」。

眼下AI已至,帶著強大的「智慧大腦」,用驚人的速度成長,席卷人才鏈、資訊鏈、產業鏈,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變革。人工智慧的浪潮早已洶湧澎湃,沖擊著傳統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此前,教育部等多部門在釋出【關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幹意見】的通知中提到,要以產業行業人工智慧套用為導向,拓展核心技術和創新方法,實作人工智慧對相關學科的賦能改造,形成「人工智慧+X」的復合發展新模式。

學科變革的探討已在路上。5月,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世界法學家論壇」上,120余位國內外的法學家齊聚一堂。他們在思考如何推動法學教育的創新,共商人工智慧時代的法學教育應對之策。

當律師用上AI「智慧大腦」

曾擔任過律師的義大利波隆納大學法學院教授安德列阿·卡裏奇,正見證著律師辦公環境的改變。

安德列阿·卡裏奇的辦公室曾是接待客戶最多的地方,如今透過視訊電話就可以溝通客戶。過去,他需要穿著法袍站在法官面前聽證,如今隨著數位簽名、線上送出等方式出現,透過視訊就可以與法官進行聽證環節。

「人工智慧技術給法庭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安德列阿·卡裏奇發現,借助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快速找到案例和法律條文,「是時候了,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新時代律師如何展開工作」。

「沒有人能夠拒絕AI時代的到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抱它。」北京市某律所負責人梅向榮提到,當人工智慧大模型來臨時,律師的客戶來源渠道和群體特征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如今律所正和企業合作制作AI法律大模型,逐步替代基礎性、重復性的律師工作。在梅向榮看來,伴隨著資訊傳播、咨詢服務以及開庭流程的智慧化變革,人工智慧的套用將給律師帶來新維度的能力要求。「相應地,法學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從另一個維度去轉變。」他說。

「未來,人工智慧不可能取代律師,但使用人工智慧的律師將取代不會用人工智慧的律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學院教授哈米什·斯圖爾德提出了這個觀點。在現場,哈米什·斯圖爾德展示了同事的著作。這本書描繪了人工智慧和律師的未來,即人工智慧和計算技術將即時協助解決絕大部份的法律問題。在那一天,公眾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確切知道法律權利和義務內容。「這很令人興奮,也有點可怕。」

當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生長」,執法和司法越來越科學化、智慧化,法理也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倫理和科技公序良俗。「在此背景下,法學教育必須與智慧法治相適應,實施智慧化的法學教育。」張文顯說。

法學教育如何用AI「前進演化」

在巴西FGV基金裏約熱內盧法學院,學生們必須學會兩門課程,一門是Python編程課,另一門是數據科學課程。副院長蒂亞戈·伯蒂諾解釋,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利用大數據來寫訴狀,還需要學習如何讓法庭裏的人工智慧軟體可以讀懂自己所寫的訴狀。

因為在巴西,一款機器人軟體已經成為「法官助理」。它可以閱讀、分析案件,快速測算該案件與最高法院已判案件的相似度。透過材料比對,「法官助理」可以將與最高法院處理過的相似案件篩選出來,另將有特殊情況的案件移交給法官進行審理。

蒂亞戈·伯蒂諾認為,法學教育的課程需要適當調整以應對法院的改變。部份巴西學校正嘗試設計法律與技術相結合的課程,協助學生在法律工作中運用好人工智慧等工具。

在巴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丹妮爾·布爾西爾觀察到法學院開始用起了AI工具,如設計人工智慧互動界面軟體。借助該軟體,學生可以分析勞動人員及其爭議行為數據,自動生成使用者畫像,從而根據數據結果及綜合分析去預估爭議結果。此外,部份學校設計的人工智慧系統還可以模擬法官的思考路徑,協助學生去理解法庭規則,以便進行類比推理等專業訓練。

在丹妮爾·布爾西爾看來,當法律條文和案例越來越多,在處理浩如煙海的文本時,人工智慧可以成為律師的助手。「未來,我們要培養新一代的法律專業人士,他們將既懂人工智慧,又懂法律知識。」

「學生需要掌握兩個核心能力,一方面是使用AI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交流和共情的能力。」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郭靂也有類似的看法,但他強調,有高超溝通能力和判斷決策能力的律師仍然是稀缺的人才。

在中國政法大學,人工智慧技術逐步引入到本科課程之中。其中「法治資訊管理」本科專業結合了電腦科學和法學兩類課程,待學生畢業後可獲工學和法學兩個學士學位;中國政法大學成立了數據法治研究院,研究數位技術引發的法律問題。

「數據及其運用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政府管理均產生巨大的影響,引發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問題,需要在學理層面進行深入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數據法治研究院院長時建中說。

但英國杜倫大學法學院院長沃克爾·羅本註意到,鑒於人工智慧在語言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現,學校需要了解學生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人工智慧,以便保證法學生的專業知識足夠紮實、法律綜合能力素質過硬。

「未來,制定促進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的相關法規會更具挑戰性。」沃克爾·羅本說。

法學教育面臨AI「前進演化」的風險

在澳洲某所大學的法學院,曾有一半教職員工反對大量使用ChatGPT,甚至部份大學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和工作群組研究如何使用和監管AI。

澳洲雪梨大學法學院院長西蒙·布朗尼特分享了一個有關AI風險的故事:澳洲曾經推出一個智慧系統用來追回多支付的福利金。但經過3年多的調查後發現,該系統演算法所用債務公式有誤,而公民已經成為這場演算法錯誤的受害者。

「我們處在一個技術的過渡期。」在西蒙·布朗尼特看來,我們不能摧毀技術,只能學會如何與之共處。針對人們擔心的技術透明性不足的問題,西蒙·布朗尼特強調,如何在法律層面規範技術使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重要命題。

作為一名曾經的侵權法律師,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詹姆士·斯貝達也有類似的發現。「演算法並不完美。」詹姆士·斯貝達在查詢訴訟案件中了解到,由於演算法技術的錯誤表述引發了不少糾紛,其中涉及了誹謗罪、就業歧視侵權等相關的問題。

「但演算法本身不能被起訴。」詹姆士·斯貝達認為,隨著自動駕駛汽車、自動化招聘甚至自動化手術的發展,因人工智慧技術設計問題產生了侵權行為,追責會變得更加復雜。

詹姆士·斯貝達呼籲,需要進一步規範人工智慧侵權等相關制度和法律條文。從教育角度來看,法學院有義務讓學生了解到人工智慧存在的法律風險。他建議法學院要及時更新教學材料,替換陳舊案例,讓學生接觸人工智慧相關的新案件,提高法學生的判斷力。

從法律條文的制定來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梅夏英發現,目前法律條文只是單方面關註演算法、算力、平台等單一要素,沒有宏觀考慮到人工智慧的復雜系統運轉。梅夏英認為,要加快對數位化課題的法律研究,加快對網路侵權、個人資訊保護的研究。

以國際貿易法為例,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伍人英認為,自1994年WTO協定簽署時,貿易分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等三大類。「人工智慧發展使三者界限變得模糊了,法律規則也需要進一步厘定清楚。」伍人英認為,法學教育也需要根據新情況進行轉變。

「這要求我們商定、實施和維護全球規則。」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首任主席、美國中佛羅裏達大學全球事務傑出教授詹姆士·巴克斯提到,針對人工智慧和其他新技術的控制,為建立和維護一個永續發展的世界,需要透過國際法和國際法治服務於地球和世界各地的人民。

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平井光貴建議,還要促進教育界和業界的相關合作,研究先進技術的法律和道德問題,促進相關學說的建立。

近日,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部份學生利用其撰寫論文應對考試的新聞頻出。「這需要教育工作者未雨綢繆,做出應對。」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建議,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的興起對學術規範和教育秩序提出了挑戰,需要教育立法和學術界共同探討新治理方案。

AI已來,未來已至,技術的齒輪還在極速轉動。在世界法學家論壇期間,全模態人工智慧GPT-4o已向全球釋出,國內外法學家們感受到法學教育跟隨AI「前進演化」的緊迫性。正如與會者所說:「人工智慧的腳步無法逆轉,法學教育需要加快腳步,把握時代脈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潔

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