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日本走出「失去的30年」仍需要時間

2024-02-25辟謠

圖片說明: 辜朝明

本報記者 趙覺珵 楊沙沙

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至今仍是經濟學界討論的話題之一。在眾多研究相關問題的經濟學家中,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如圖)因其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吸引大量關註與爭議。近日,辜朝明的新作【被追趕的經濟體:發達經濟體如何理解與應對新現實挑戰】中文版即將上市,他在書中提出了「被追趕的經濟體」概念,加之此前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試圖對「為什麽一個強大而有活力的經濟體會失去增長動力並陷入長期停滯」作出解釋。那麽,「被追趕的經濟體」提供怎樣一種審視經濟發展的新視角?這一概念對中國經濟又有怎樣的借鑒意義?【環球時報】近期專訪了辜朝明。

維持黃金時代的關鍵是制造業

環球時報:您為什麽提出了「被追趕的經濟體」這一新概念?它和您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有什麽聯系?

辜朝明:最初日本經濟的泡沫破裂時,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麽「病」。你把利率降到零,沒什麽反應;你實行肯恩斯主義的財政刺激,也沒什麽反應。而在大學課本中,這種情況下公司應該去借錢的。直到我有一天發現圖表顯示,日本公司停止了借錢,即使利率為零,它們也仍在償還債務。

我突然想到這些日本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存在問題。泡沫破裂後,問題浮出水面,公司必須快速修復資產負債表。從個體層面上看,這是正確的做法;但所有個體同時這麽做時,經濟就會崩潰。

因此我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但之後我註意到,這可能不是唯一原因。我設想公司不想借錢可能是因為新興市場的資本報酬率高於經濟體內部。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央行把利率降到很低的水平,但本國國內和新興市場的薪資差距巨大,企業依然不想在本國借錢。例如美國公司希望在墨西哥生產,那麽它需要的是墨西哥貨幣,而不是在本國借美元。我把這種情況稱為「被追趕的經濟體」。

所有經濟體都會經歷相同的過程,無論你是西方國家還是亞洲國家。我提出「被追趕的經濟體」概念,是希望我們應該了解其運作以及需要做什麽來確保你不會陷入這一過程。

環球時報:您在書中提到,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和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台灣,人們都從經濟增長中受益。但時過境遷,這些經濟體此後出現了什麽問題?

辜朝明:我把經濟體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路易士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編者註)前的城鎮化階段即工業化初期,人們從農村向城市不斷遷移。這一行程結束後,經濟體就進入跨越路易士拐點的黃金時代。此後,就是被追趕的階段,也就是很多已開發國家正處在的時代。

在黃金時代,因為不再有大量農村地區的勞動力進入,對勞動力的需求會推高薪資,普通公民購買力持續增長,企業也有動力擴大投資。這樣就形成一個迴圈。

維持這個等式的關鍵之一是制造業引領了經濟增長,無論是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美國還是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都是依靠制造業發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制造業並不需要很高的教育水平,只要他們勤奮,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就可以從經濟增長中受益。但一旦制造業開始轉移到新興市場,這類工作就會消失,剩下的工作將需要大量教育和豐富的背景。這會最終導致嚴重的不平等問題。

中國需要繼續增強對投資者的吸重力

環球時報:您提出「被追趕的經濟體」面臨兩大問題,一個是企業投資轉移至海外,另一個是國內融資性貸款比重逐步增加。中國目前還不是「被追趕的經濟體」,但可以為此做哪些準備?

辜朝明:「中等收入陷阱」這個概念與「被追趕的經濟體」概念非常接近。如果你是成本最低的生產者,世界各地的工廠都會轉移到你這裏。反之,工廠會搬走。1978年開始的前30年裏,中國是成本最低的生產國,任何想要轉移產能的人都會選擇搬到中國,因為那裏更具吸重力,效率也更高。

但過去10年,中國的薪資上漲了,很多人開始討論「中等收入陷阱」。現在,中國面臨來自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國、印度等國的競爭,它們都想吸引中國的工廠。中國政府必須讓市場對國內外的投資者更具吸重力。

中國擁有的一大優勢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因此,如果企業想貼近市場,就不應離開中國。

環球時報:您在書中提到「直升機撒錢」的4種方式及其影響。在您看來,怎樣的刺激政策是有效的?

辜朝明:我知道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撒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日本前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就是這一做法的支持者。在他任上,日本央行大規模地增加基礎貨幣。但到疫情暴發之前,日本的通脹率也從未高於1%。原因很簡單,在經濟衰退期間,人們擔心自己的財務健康狀況,因此不想借錢。我們在商學院裏沒有學到的是,要使貨幣政策發揮作用,必須有借款人願意對央行訊號做出反應。但一旦出現資產負債表問題,即使你把利率降到零甚至負數,這些人仍然選擇償還債務。

過去34年,日本銀行貸款實際上只增長約45%,幾乎每年僅增長約1%。貨幣政策要發揮作用,央行投入商業銀行的錢必須進入實體經濟。如果貸款每年僅增加1%,那麽實體經濟每年只能多花 1%的錢,這不足以推動經濟發展。在這種型別的經濟衰退期間,我不建議依賴貨幣政策。多年來不同國家已經多次證明,當資產負債表衰退時,貨幣政策基本上是沒用的。政府應透過降低稅收等方式鼓勵企業增加借貸。如果這不起作用,那麽政府就應該借錢並花掉。

「資金的流入只是讓日本在某種程度上看起來很好」

環球時報:在經濟泡沫破裂的幾十年後,我們看到一些日本經濟重新恢復活力,例如股票市場走勢良好。您認為日本是否已經走出了「失去的30年」?

辜朝明:看待這個問題應該考慮兩個方面。首先,日本企業在2012年左右停止償還債務,意味著它們用了20多年才修復資產負債表。即使如此,日本企業仍然拒絕借錢。任何經歷過經濟泡沫破裂的公司高管都會對自己說,我再也不會借錢了。但現在距離泡沫破裂已有30年了,許多年輕管理者正在接管日本公司的關鍵部份,他們願意做更多的事情,包括借錢。隨著更多新管理者進入高層,時間會解決這個問題。

股市的反彈又是另一個原因。黑田東彥一直希望把利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但全球在新冠大流行之後經歷了通貨膨脹,各國都提高利率。但日本央行沒有加息,因此日元大幅貶值。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日本的資產突然間就變得非常便宜了,於是大量資金湧入日本,尤其是股市。但日本本身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資金的流入只是讓日本在某種程度上看起來很好。

環球時報:您對全球經濟的未來有怎樣的預期?

辜朝明:未來,發達經濟體將面臨如何結束量化寬松、消除過剩流動性的問題。日本、美國、歐洲都實施量化寬松政策,這使得遏制通脹的行動變得困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央行在系統內已有如此多的超額準備金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因為沒有先例,所以市場人士、央行、學術界會有不同的看法,市場可能會出現巨大波動。▲